因拒绝发生性行为,女教师被同居11年男友残忍杀害

糯米小蜜蜂 2025-04-12 10:25:15

去年8月,51岁的小学教师文女士因拒绝发生性关系,被60岁男友吴某升持斧头砍死在山中。案发后,儿子陈先生历经波折追查真相,甚至遭遇凶手的误导与谎言。近日,案件一审即将开庭,陈先生含泪表示:“希望判他死刑,告慰母亲在天之灵!”这起案件背后,不仅是一段长达11年的畸形恋爱,更揭露了家暴、经济依赖与人性之恶的复杂纠葛。

一、11年畸形关系:家暴阴影下的“寄生”男友

文女士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小学教师,性格温和节俭。2009年丈夫去世后,她经人介绍与吴某升相识。吴某升比文女士大9岁,曾因家暴与前妻离婚,早年从事捕鱼工作,但同居后几乎全靠文女士的工资生活。陈先生回忆:“他不上班,全靠我妈养着,还曾动手打过她。”

尽管儿子多次劝母亲离开,文女士却选择隐忍。或许是对孤独的恐惧,或许是传统观念下的妥协,这段关系维持了11年。吴某升的暴力倾向早有端倪,但文女士的善良成了纵容恶行的枷锁。陈先生至今自责:“如果当初强硬一点,或许悲剧不会发生。”

二、案发当天:一场早有预谋的杀戮

2024年8月16日,文女士因与吴某升感情破裂,提出搬回儿子家居住。吴某升却要求“发生一次性关系才放她走”,文女士假意同意,约定在甲东公园见面。随后,吴某升骑摩托车载她进入麒麟山,并掏出斧头威胁:“反悔就砍死你!”

文女士脱衣后再次拒绝,吴某升暴怒,用斧头多次砍击她的后脑,致其颅脑损伤死亡。杀人后,他将衣物和凶器丢弃草丛,独自骑车逃离。16分钟后,监控拍到他神色平静地出山,仿佛无事发生。

三、儿子追凶:与凶手的心理博弈

案发当天,陈先生发现母亲失联,吴某升却谎称“她跟人跑了”,甚至假装关心询问搜寻进展。陈先生调取监控发现,母亲曾乘三轮车到桥头,但因监控损坏线索中断。关键时刻,吴某升打来电话误导:“你妈可能被网格员叫走了。”

就在挂断电话后,陈先生从监控中发现吴某升骑车带母亲进山的画面。他立即联系警方,并设计诱骗吴某升回家,最终将其抓获。回忆凶手被捕时的平静,陈先生仍觉后背发凉:“他杀了人还能装得若无其事!”

四、法律审判:精神鉴定与死刑诉求

吴某升到案后,警方对其进行了精神鉴定,结果显示他无精神疾病,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检方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认定其作案手段残忍、动机卑劣。

陈先生透露,母亲遗体至今未下葬,随身衣物也未找到,家属唯一的诉求是“死刑立即执行”。此案将于本月开庭,判决结果不仅关乎正义,更成为社会对家暴与性别暴力问题的一次重要审视。

五、社会反思:家暴为何总以悲剧收场?

文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许多家暴受害者因情感依赖、经济压力或社会压力选择隐忍,最终酿成惨剧。此案中,吴某升长期依赖文女士的经济支持,却将暴力视为控制手段。

专家指出,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及时求助与法律干预至关重要。此外,社会需加强对中老年女性情感困境的关注,避免她们成为“隐形受害者”。

结语:

文女士一生教书育人,最终却倒在最亲近之人的斧下。她的故事令人痛心,更敲响了警钟:面对暴力,妥协换不来安宁,唯有勇敢说不,才能挣脱深渊。愿法律严惩凶手,愿此类悲剧永不重演!

(本文基于扬子晚报、澎湃新闻等报道整理,案件进展将持续关注。)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