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上级抽调各根据地部队挺进东北,如山东军区主力,新四军3师,冀热辽部队,以及从晋绥、陕甘宁派去的干部、部队等。
还有一支南下第二支队,原本要挺进湘粤地区,增援王震率领第一支队,但在行军到河南地区时,接到命令北上东北作战。
说到南下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是什么关系呢?
1944年,王震率领359旅主力几千人南下作战,到1945年5月,上级将留在陕北的359旅剩余部队编为南下第二支队,刘转连任司令员,晏福生为政委。
挺进东北后,这支部队恢复359旅番号,而王震率领的第一支队从粤北北上鄂豫边区后,也恢复359旅番号。这就形成了两支359旅同时存在,但在不同战区。
359旅到东北后,在后方作战。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359旅在后方开始进行剿匪。这支部队战斗力强,按说应该编入到前线部队打仗,但并没有,在1946年东北的主要工作角色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后方虽然没有敌正规军,但土匪多如牛毛,尤其集中在合江、嫩江、黑龙江。
当时,这三个军区没有主力部队,都是派一些骨干发展力量,战斗力弱,部队纯洁的不高。在剿匪中,新收编的部队有些还出现叛变等。上级抽调一部分主力留在后方剿匪,359旅一直在合江、黑龙江剿匪,直到1947年春彻底肃清土匪。
按说剿匪结束后,359旅应该编入主力部队,但最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独立师。在东北部队中,划分一线部队与二线部队有区别。地方部队改为独立师,野战主力分别已经有1纵、2纵、3纵、4纵、6纵等部。
独立师属于地方部队,作战范围也是有局限性的,并不像野战部队可以机动作战。
359旅之所以成为独立师,在一些资料中有过一些评述,部队战斗力不如一般部队,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
1947年秋季攻势前,上级组建10纵,调刘转连的独一师,方强的东满独立师,以及独立三师组建,改编为28师、29师、30师。师长分别是贺庆积、刘转连、方强。
刘转连离开老部队到29师任职,晏福生继续在老部队担任政委。部队参加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等。后来部队改编为47军,刘转连、晏福生纷纷提拔为副军长、副政委。
四野部队将领评级时也与不少部队不一样,不少副军职评为正军级,不少正军职评为准兵团级。像刘转连、晏福生、周仁杰、杨梅生、刘西元、杨国夫等等都成为正军级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