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请做一个“没出息”的人!

芒果诗意 2025-03-13 19:04:39

朋友们,都说人到中年要功成名就,可我偏要劝您一句:到了这个岁数,请大胆做个“没出息”的人!

您先别急着拍大腿,听我给您说道说道这里头的门道。

先放下世俗的尺度,人生自有新天地

朋友老张在国企熬了二十年,今年终于当上了部门主管。

可自从搬进独立办公室,他每天就盯着下属的出勤和工作任务,月底的团建还要搞什么业绩考核大会,连儿子中考填志愿都得按“将来好就业”的标准去选。

上周聚会时他突然问我:“老兄,你说我这辈子是不是活成个工作狂了?”

这话让我想起浙江商人王志东的故事。他45岁那年就把年入千万的工厂转手,然后跑到云南开民宿养多肉去了。

别人说他“越活越回去了”,他却开心地晒着朋友圈:“以前我按秒赚钱,现在按季度看花开。”

您说这是没出息?要我说,这是把人生从“竞技场”搬进了“后花园”。

当然,他的前提是已经有钱了,不太适合大多数人。

要学会“示弱”,反而活得更通透

咱们这代人啊,从小就被教育要“扛起责任”。邻居李大姐呢——既要伺候瘫痪的婆婆,又要帮儿子带二胎,最近还偷偷在社区当垃圾分类志愿者,你说累不累、你说烦不烦。

上个月累出了心肌炎住院,女儿从国外打来视频,她硬是把输液管藏被窝里说:“妈好着呢!”

反观小区当保安的老王就活明白了。儿子创业失败回家啃老,他直接摊牌:“爹就是一个小保安,没多少钱,你想咋样靠你自己了。”

这让我想起《知否》里,齐衡非要金榜题名才敢提亲,结果错过了明兰的教训——有时候“不负责任”才是真负责。

其实吧,人生在世,你管得了那么多嘛,你负得了那么多责任嘛。

这就是为什么养老院里有那么多老人、年轻人埋怨父母不帮忙的原因吧。

把“三分钟热度”过成诗

谁说坚持才是美德?我就认识一位55岁的广场舞领队王阿姨,年轻时是一家国企的会计,退休后开启了“七十二变”模式:春天学绘画,夏天玩烘焙,秋天搞登山,冬天做汉服,就是不搞老本行。

儿女说她“样样通样样松,啥都搞不好”,她还理直气壮:“我又不考公,图个乐呵咋了?”

还有那歌手李健。人家清华毕业进了广电总局,铁饭碗说扔就扔去搞音乐,成名后又躲起来读书种菜。

他说:“人应该像蒲公英,风起时飞扬,风停时扎根。” 您看,把人生切成鲜活的片段来过,比死磕一条道更有滋味吧。

在“没本事”里开出花来

老同事陈工是单位里出名的“废物”——不争职称,也不应酬,他是一个火车迷,整天就爱捣鼓他的老式火车模型,他就爱琢磨这些过时的东西,他的各种火车模型一大堆。

去年博物馆居然专门给他办了一次展览,那些精巧的老式机车模型,让专业设计师都叹服。他嘿嘿一笑:“我这辈子就这点儿没出息的爱好了。”

这正应了《大江大河》里的那句话:“能沉得住气的人,才能把路越走越宽。” 杭州就有位叫“油条叔”的网红,六十年如一日炸油条,把早点摊做成了非遗传承。

您说炸油条能有多大出息?可人家抖音粉丝百万,带出徒弟三十多个。人啊,不怕做什么,就怕时间足够长。

给人生按下“留白键”

最后给大家讲个真事:深圳某上市公司高管老刘,45岁突然辞职去了终南山种茶。

面对记者的追问,他指着茶山说:“看见那云雾没?在城里我喝几千块的明前龙井,也尝不出这个味道。” 现在的他白天采茶,晚上读《庄子》,虽然皮肤黑了,可体检单上的箭头却少了。

咱们这辈人呐,就像手机总在充电——孩子要学区房,老人要住院费,公司要KPI。可您别忘了,适度的“断电”才能续航更久。

北京胡同里的张大爷就说得妙:“年轻时比谁存折厚,现在比谁降压药吃得少,这就是出息!”

活成自己的“逍遥派”吧

说到底,所谓的“没出息”其实是种大智慧。它意味着:

1. 放下了比较——不再用别人的尺度衡量自己

2. 培养了钝感力——对世俗的成功学会了“耳背”

3. 激活了生命力——在平凡处开出了独特的花

就像周润发捐了56亿身家去菜市场砍价,李子柒退出网红圈归隐田园,真正的“出息”从不在别人嘴里,而在自己的心里。

总之,人生之路千千万,其实也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只要我们喜欢什么就去做,只要做的时间足够长,那也是很有意义的。

生活始终是自己的,跟他人没多大关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只要自己过的快乐就行。

所以啊,已到中年的兄弟姐妹们,从今天起,请理直气壮地做个“没出息”的人吧!

毕竟,人生下半场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笑得更自在!

0 阅读:12

芒果诗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