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做人做事六个字

职场大师哥 2021-07-29 21:26:13

做人要“大”,是心胸开阔,是度量大。无论过去的遭遇,今天的经历,还是明天的不确定,必须要担得起,放得下。行走职场,一定要受得了上司的气,忍得了同事的排挤,装得下下属的非议。

我有一个同事,入职到新单位,不知为何不受领导待见,无论会上会下都要不时点评点评他。本来想好好表现的,上司也装着没看见。最后这位同事决定先忍一忍,低头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等待时机。一年后,上司调整走人,新来的上司因为做不好PPT,他主动接下任务帮助上司排扰解难,就这样被上司视为“自己人”,一年后走上部门副经理的岗位。

这位同事在副经理的位置上干了半年,当然是倾尽全力以报领导的“提携”,所以半年后开始主持部门的工作。结果有人不服气了,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老资格”员工,不服从安排,甚至在会上当面顶撞。我这位同事也不急于压制,所谓“用时间换空间”,平时加强给领导和其他部门负责人建立联系。在充分掌握业务,充分取得各级领导信任后,对当面顶撞的行为再也不客气,最后部门人员悉数听命。

所以凡事不能急,不可操之过急,要忍得一时之气,所谓“让子弹飞一会儿”,要么等待机会,要么在积累了足够强大的力量之后奋力一击。或者说要“顺势而为”,不可在环境或氛围都不支持自己时过多行动。

做人要“硬”,指心要“强硬”,凡事不可讲情面。古人讲,慈不掌兵,义不守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我是当成至理名言的。以前我分不清楚什么是“大仁大义”的仁,什么是“妇人之仁”的仁。但我们在职场做事,要把公司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调整到高度的一致,只要还在岗位,就是高度的认可这种利益的共同体。所以,我们要行的仁是把公司的事做成,把领导交办的任务完成,公司发展好了,企业能为社会做贡献,员工有更好的福利,这就是“大仁”。如果我们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因为“爱护”员工不让他们加班,以“慈”为名放纵错误的员工不批评纠正,这就是“妇人之仁”,实则行恶。公司绝不是将权力给你,用来发“慈悲”的,用来做“慈善”的。

我们公司有一个部门负责人,总是管不住人,背后大家称她为老好人。他平时彬彬有礼,也不爱批评人,自己的工作做得有声有气,但是带不动部门。部门里自觉的员工凭自觉,不自觉的员工基本不受控制。他的理由是大家都很辛苦,不想批评,哪怕自己多做点,辛苦点,也不爱安排下属。

我看这类管理者不少,有些是“面子薄”不爱对下属瞪眼红脸,有些是“嫌”员工做得不好干脆自己做。无论哪种,对组织来说都是有害无益。管理者带人,既要画个圈圈,建立规矩,又要拿起响鞭赶羊儿知道往哪里赶。总之,要让下属跑起来,干起来,忙起来,就是不能让他们闲起来。

做人要“黑”,要懂得人性,利用规则,做人做事要讲方法,该出手时要出手。这个“黑”不是真的心狠手辣,而是果断决绝,有不达目的逝不罢休的精神。

一位网友就告诉过他的经历。在职场上,他就遇到过有“以下犯上”不听指挥的员工。几年前,他初到一家建筑企业工作,担任公司的生产经理,下属有一个技术部长。开始时还听招呼,后来因为部门负责人掌握一些外部资源,又借用公司做平台自己独立掌握这些资源,不交到公司来,所以很多时候生产经理被架空了。生产经理找技术部长谈了几次话,技术部长仍然我行我素,甚至借着和更上级领导关系好,很多时候越过生产经理直接向上汇报。

最后,这位网友不得不采取措施,在和上级领导沟通并陈述利弊后,得到上级支持,果断调整了该部门负责人岗位,并且安排服从自己的员工代理。在和领导沟通的时候,这位网友详细罗列了该技术部长的种种劣行,而这正是这位网友在平时工作中悄悄收集的,时间、地点、证人都准确无误,可信度很高。并且他在给上级的汇报,是利用机会多次汇报,最后上级终于被说动,采取了果断措施。

所以,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决心,但是必须坚决采取手段达到目的。我们并不是有“害人之心”,而是不如此已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不如此已无立足之空间的情况下,必须加以反击。

做事要“高”,要站得高,站得高才看得远,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蒙蔽双眼。比如在职场上,你现在有诸多的不如意,你遇到许多的困难,但当你站得高时,你就知道当前的一切终将过去,你是为了远方的目标迈开脚步。你也知道,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而谋划而奋斗,不再是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真正为了自己而工作。

我们很多人在职场上,是为了今天做事,完成自己的那点任务,绝不愿多做一点别人的事情。上级领导一安排,首先是“不不不”,那不是我的职责,那不是我做的,那与我没关系,或者是我做不成,我没做过,等等。生怕多做一点会吃大亏,一心只想8个小时轻松度过,绝不想加一分钟班,绝不想多做一点份外之事,老同志是这样,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他们追求今天的“轻松”,宁愿担心明天失业,也不愿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提高竞争力。

还有很多管理者,只做自己部门的事情,不顾企业的整体效率、效果。比如,有些企业里的合同评审部,只知道上纲上线套制度检查合同,不知道提优化建议,不合格就打回去,一次不行两次,不知道结合具体情况与业务部门一起修改合同。这就是典型的只顾自己不犯错挨批,不管组织目标能否实现。

一位领导讲过,员工要像部门经理那样思考,部门经理要像公司领导那样思考。这话我赞成。你站位不高,当然就成了“井底之蛙”,当然是“一叶障目”,当然不能具备系统与战略的思维格局。

做事要“全”,要系统考虑,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并不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更不是凡事求大求全,追求完美。真正做成事的人都不会追求完美,抓住本质与要点才是做事的关键。

这个全是全面思考。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我们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多个项目要同时办理前期手续,人手紧张。原来负责这块工作的两位员工,其中一位因为各种原因和部门人员不和,造成有一定情绪。而这次为了加班前期手续办理,我把部门人员分成三个组,由三个部门领导(一正两副)分别带一组推进手续办理,原来两个员工负责的工作分配到三个组中。没想到,原来负责这项工作的两个员工更加有情绪,不配合三个组的资料收集、人员对接等工作。办件工作并未因为增加了人手而有的改观,存在的问题也仍然存在。

我意识到此举太过激进,没有深入了解原来办件缓慢的深层原因。最后,我慢慢以调整了原来的安排,在激发原有两名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分出一部分办件工作给其他员工,同时组织部门活动缓和了员工之间紧张对立的情绪,办件工作才逐渐有了起色。

做事要“细”,要认真去做,凡事都怕一个认真。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情。领导为了一个上会材料反复修改,字斟句酌,他告诉我们不仅仅是要在会上接受领导的问询,关键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个会议材料,前后修改了几遍,花脸稿好几稿,每看一遍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修改。

在跟领导改了几次材料之后,我也有样学样的开始修改起自己经手的文稿来。以前,很多时候因为工作确实太忙,下属拿来的材料,我几乎不怎么看,问一下情况就签字了。但现在我都要认真看一遍,重要的材料都要问一问下属情况。里面的数据对不对,逻辑通不通,格式、结构有没有错误,其实只要认真看,总能发现问题。在发现这些问题、修改的过程中,我基本上把这件事情的前后经过、基本情况都掌握了,领导问起来我就心中不慌了。

确实,这样认真的做事,会占用很多时间。我的做法就是——加班。以前,我是不喜欢加班的——现在也一样,但是,如果是为了把事情弄清楚去加班,我又觉得无怨无悔了。

如果不想打糊涂仗,做到真正的胸有成竹,就要有这个“细”的精神,不能做二传手,不能当马大哈,自己必须把关。反复这样做,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控制力”,因为下属知道不好蒙混过关了,要求严格了,慢慢他们也会受到影响,就像我就受到了领导的影响一样。

做人要“大”、“硬”、“黑”,做事要“高”、“全”、“细”,这是我在职场工作的一个感悟。

2 阅读:1927
评论列表
  • 2021-10-26 09:17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