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文夕大火”几乎将长沙化为灰烬。然而,在这片废墟之上,升腾起的是中国军民不屈的抗战意志。一位将军,面对强敌和残破的城池,立下生死誓言:“若长沙不保,我愿以命相抵!” 这,便是长沙保卫战的序幕,一段充满血与火、勇气与牺牲的壮丽史诗。
战争肆虐,国家面临生死关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也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敌人践踏我们的家园,狂言三个月内消灭中国,疯狂侵略我们的土地,整个国家陷入苦难。北平陷落,上海沦陷,南京惨遭屠杀,接连的坏消息让民族危亡似乎就在眼前。武汉、广州失守后,敌人将魔爪伸向了位于两城之间的战略重镇长沙。长沙地处粤汉铁路,控制着两广和四川,既是重要粮仓,也是保卫大后方的最后防线。它的安危直接影响着整个抗战的命运。
1938年底,长沙遭遇“文夕大火”,城市几乎被毁。城市景象一片狼藉,经济状况极差,这让国民政府曾考虑过放弃长沙。
在生死关头,一位坚定的将领挺身而出,他就是湖南省主席薛岳。他不顾反对,坚决主张保卫长沙,并发誓:“若长沙不保,我愿以命相抵!”薛岳的坚定与勇气得到了蒋介石的赞同,长沙保卫战因此展开。
薛岳决心保卫长沙,还创出了“天炉战法”。此法是引敌人深入,借助长沙地形设下伏击,将日军围住后,再集中力量将其消灭。
长沙四周河流众多,包括长江、湘江、新墙河、浏阳河和捞刀河,宛如一道道自然防线。加上后方的洞庭湖,防御能力大大提升。这种地形使得日军行军艰难,疲惫不堪,同时也为“天炉战法”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1939年9月,长沙第一次会战开始。冈村宁次带十万日军气势浩荡地进攻长沙,想要迅速攻占这座城。
开始时,日军火力强,兵力多,一度领先。但中国军队坚强抗击,尤其是江西北部的抗日队伍,他们勇敢战斗,最终击溃了日军的包围。
战事持续,日军补给线拉长物资短缺。中国军队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冈村宁次见状下令撤军,长沙会战以我军胜利结束。
1941年9月,日军再次大规模进攻,发起了长沙第二次战役。这次他们出动了12万人,主动向新墙河防线发起攻击。
薛岳冷静应对,再次使用“天炉战法”,引日军入事先设下的包围圈。我军四面八方发起攻击,日军首尾不能兼顾,接连败退。
九月底,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和物资都消耗很大。十月初,有一支日军部队陷入困境,指挥官内山英太郎连遗书都准备好了,打算自尽以谢罪。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再次遭遇重大失败。这次挫败使得日军在国际舞台上丢尽了脸面,连英国的报纸也讽刺称:“日军试图模仿我方的策略来对付我们,结果却被我们反过来击败。”随着这一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日本发动侵略的战争前景感到担忧。
同年十二月,日军在珍珠港偷袭后,又将目标转向长沙,发起了第三次长沙战役。那时日军斗志昂扬,誓要付出任何代价攻占长沙。
但是,薛岳和我军已经提前布置好了。他们继续使用“天炉战法”,巧妙地攻击敌人,屡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最后,日军损失惨重,又一次溃败逃离。
长沙会战三役,日军投入兵力超40万,我军参战人数达120万以上。在这场异常艰难的防御战中,我军伤亡近9.4万人,日军阵亡尸体则达11万。
薛岳以出色的指挥和“天炉战法”击败众多日军,被称为抗战中击溃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长沙因此被日军视为最难攻克的城池。
长沙会战胜利了,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成功,也是全中国团结努力、勇敢抵抗的大胜利。在这场战斗里,湖南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数据表明,在湖南,差不多每15个人中就有一人投身军旅,勇敢对抗日军。为了阻挡敌人的前进,民众主动响应薛岳的命令,破坏了道路和桥梁,帮助军队赢得了关键时间。正是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长沙这座关键的战略要地得以保全。
长沙会战大捷,对抗日战争整体进展影响重大。这场胜利重创了日军狂妄气焰,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国人抗敌的信念。
外界开始对中国抗战前景看法改变,美国加快向中国提供帮助。英国和美国等国还自愿放弃了部分在中国享有的特殊权利,这使中国的国际位置有所上升。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提到,抗日战争时间长、范围广,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堪称战争奇迹,是中华民族的壮丽事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长沙会战便是这场伟大战争中的一个光辉章节,展示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抗日意志,也昭示了侵略者最终注定失败的趋势。
参考资料:1.长沙会战——百度百科
2. 国军上将发明了天炉战术,将六万日军包围得如同饺子一般,报仇雪恨——齐鲁壹点报道,2019年12月23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