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四名衣着考究的女子是一个地主的妻妾。她们盘坐在炕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签,用竹签挑着一个小碗正在玩一种赌博游戏。右边女子旁边放着抽鸦片、旱烟和水烟的工具。

美华书馆的前身是1844年由美国传教士在澳门创办的花华圣经书房,1860年迁至上海后更名美华书馆。美华书馆堪称当时上海设备最新、最全的印刷厂,工人绝大多数是基督徒。

她妆容打扮得非常得体,一脸富贵相,翘着二郎腿展示着她引以为傲的三寸金莲。照片是在照相馆拍摄的,桌子上的站着作揖的小狗很是可爱。

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西苑紫光阁被德军设为了指挥部,这里陈设的大量功臣画像和其他文物遭到德军洗劫。德军甚至还把二楼改造成了厨房,照片中紫光阁二层左侧明显可以看见烟熏火燎的痕迹。

京汉铁路是连接北京至湖北汉口的铁路,1906年4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214公里。京汉铁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备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一名磨刀匠正在磨刀剑,这应该是清军官兵或者衙役的武器。磨刀匠的技术非常高超,不管是生锈还是变钝的刀具,只要经过他们在磨刀石上一通打磨,必将变得焕然一新、锋利无比。

刘坤一,字岘庄,湖南新宁人。通过与太平军作战所获军功跻身高位,历任广东按察使、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并兼南洋通商大臣、钦差大臣,是清朝末年不可忽略的重要政治人物。

王文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历任湖南巡抚、云贵总督、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军机处、总理衙门、大学士等要职。历史资料中记载王文韶其人极为圆滑,有琉璃蛋之称,凡是遇要害问题需要表态,他就会推三躲四,装聋作哑。

布政司街位于今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上,明代称之为“布政司街”,清朝时改称为“布政司大街”。布政司街早年因周边是布政使司和贡院,所以售卖书籍、文具和文玩的店铺较多。

丈夫很是惬意的斜躺在沙发上,裹着小脚的妻子翘着二郎腿。显然,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照相。照相技术刚刚传入清朝时,当时的人们愚昧无知的认为照相会吸取人的灵魂,所以很是抵触。后来慢慢的人们发现吸取灵魂的说法是无稽之谈,才开始逐渐接受照相这个新事物。

石牌坊位于明十三陵神路最南端,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为汉白玉砌成,宽28.86米,高14米,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建筑。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是明朝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清朝入关以后,为了笼络汉人并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不仅没有破坏明十三陵,反而还派部队驻守加以保护,有时候还拨付专款修缮。

清朝时期因为道路不像现在这么平坦和宽广,独轮车比两轮和四轮通过性更好,再加上独轮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即可拉货,也可载人,所以当时的马路上的短途交通运输工具是以独轮车为主。照片中这辆加了顶棚独轮车应该是专门用于拉客的。

中国封建时期传统的教育体系是不招收女性的,不过在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化和教育制度的传入,一些地方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和女性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于是一些外国传教士便在中国开办了女子学校,思想开明的父母就会让他们的女儿到女子学校接受教育。

1900年11月下旬,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联军司令西摩尔等人乘坐军舰沿长江而上到武昌会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主要谈东南各省经长江运送米银兵械供应西安朝廷。此时的张之洞才63岁,但是在照片中他的样貌已经老态龙钟,垂垂老矣。

1909年北京的某个火车站站台上,两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在跪求过往乘客能够施舍一些钱财或者食物,两个人是黄河沿岸的灾民,家园被洪水损毁后不得不一路北上乞讨求生。
穿这种衣服,一点也不好看,女的为什么不穿短裙
还好干死了鞑子
这些女子,娶在多逗嫌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