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西方摄影技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也让清朝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个留下影像资料的王朝。
图志不语收集了清末不同时期的老照片,原片都是黑白色调。为了让这些珍贵的历史画面更加鲜活,我们对其进行了后期上色处理。现在,就让我们透过这些上色老照片,走进清末,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吧。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内开始大面积种植鸦片,鸦片烟民数量也从战争前的400万增长到清末的2000万左右。国内鸦片和烟民的增多,促使大量的鸦片烟馆开设。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这种陋习强化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女性因为缠足导致行动不便,只能局限于家庭,难以参与社会生产,从而导致女性社会地位底下,严重阻碍了女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清末时期,种植罂粟(鸦片的主要原料)的收益要比种植粮食高太多,因此很多农民纷纷放弃种植粮食转而种植罂粟。

这架火炮名为二磅后膛炮,是金陵制造局于光绪十年(1884年)仿法国克鲁森式37厘米山炮制成。

清朝末年,多数老百姓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在自家土地上辛勤劳作。当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老百姓便会带着多余的粮食前往集市售卖或者以物换物。

在清朝末年,集市上的二手衣服地摊堪称穷人的“宝藏之地”。摊子上衣服种类繁多,粗布麻衣、破旧长衫,虽大多打着补丁、颜色暗沉,却满满当当摆了一地。
换到当下,二手衣物或许少有人问津,可对那时的穷人而言,这些旧衣却是雪中送炭。花上几文钱,就能挑到一件能遮风挡寒的衣物,贴身又实用。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岁月里,体面成了奢望,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1902年8月,一场令人唏嘘的闹剧在山东威海上演。彼时,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加冕,山东威海的地方官员竟前往英租界,向英国驻华机构献上写有“万国咸喜”的贺幅,并对着屋内的英王画像郑重地行了三跪九叩大礼。这一跪,跪出了晚清官员在列强面前的卑躬屈膝,将对洋人的谄媚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处采石场,地处现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大家都明白,采石作业风险极高,尤其是在机械设备匮乏、全凭人力的清代,采石事故频发,时有工人丧命。尽管危险重重,可由于工钱颇为可观,即便深知其中凶险,人们仍趋之若鹜,为了生计甘愿在此工作。

清朝末年,独轮车是市井街巷常见的运输工具。它构造简单,木质车身,一轮居中,两侧可载货或载人。车身狭窄,很适合狭窄的街道和乡间小路。

1900年7月,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设立了天津都统衙门这个殖民机构,妄图强化对天津的残暴统治。
一方面,他们通过都统衙门肆意干涉天津的行政、司法,搜刮民脂民膏,将天津变成他们的“提款机”与“后花园”。另一方面,这里成为搜捕、残害义和团成员的暴力机构。侵略者们以残暴手段镇压义和团,无数爱国志士被逮捕,在狱中受尽折磨,最终惨遭杀害。天津都统衙门的存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沉重的屈辱,时刻警示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