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将开启履职尽责的新征程,来自天南海北、身处各行各业的他们如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备受关注。
《中国报道》新媒体平台特开设“两会聚焦”专栏,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学者,全方位解读两会热点话题。
”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今年准备了11项建议,涉及住房、人口、教育、青年交流、区域经济发展等。3月5日,吴秋北围绕香港如何发挥自身所长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香港如何更好发挥“内联外通”的独特作用等接受了《中国报道》记者专访。
发挥自身所长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自2月6日起,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通关首日,香港总出入境人次约为28万,出境和入境人次约各占一半。香港和内地间的联系往来正有序复常,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活力。
谈及全面恢复通关后,香港如何发挥自身所长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吴秋北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来自香港工联会的代表委员带来了诸多建议和提案,其中不少内容涉及于此。
据他介绍,港区政协委员的提案多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社情民意有关,包括“便利粤港两地车牌和‘港车北上’安排”“跨境医疗互助共用”“文书互认”“在港深口岸区域设立港式服务综合牙科医院”等。“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互联互通,对香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非常重要。”吴秋北说。
港区人大代表的建议同样涉及香港和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供应链建设、两地的人才流动政策、学生爱国教育、港澳青年就业,等等。
作为港区人大代表,吴秋北提出《关于允许香港政府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商品房作香港公共房屋》的建议近期备受关注。他表示,香港住房问题难以独立解决,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闲置土地资源有助于帮助香港应对这一难题。“允许香港政府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商品房作香港公共房屋,既能解决香港基层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也可以为大湾区其他城市带来额外收益作为发展之用,从而有助于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
此外,在吴秋北看来,香港不俗的金融资本优势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亮点之一。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内地累计吸收香港投资超1.4万亿美元,占内地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57.6%。“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资金池和结算中心。现阶段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地资金流,是发挥香港优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这四个传统“中心”之外,加入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围绕‘八大中心’新定位,香港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香港特有的优势服务好国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吴秋北说。
争取与更多内地的“一带一路”节点联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香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一带一路”将为香港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已逐渐成为香港社会的共识。
在吴秋北看来,香港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商贸平台,在多个领域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与认可,尤其是在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等方面。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吴秋北对香港如何更好发挥“内联外通”的独特作用,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有了更多思考。
吴秋北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计划,不可能单靠香港自行推动,必须要联合“一带一路”其他节点进行合作,才能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涉及的范畴和领域很多,香港有其可以进行的专业部分,比如早前特首出访中东,香港建筑师何力治随团,与当地国企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就减碳、环保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其实内地的建筑水平优越,也能提供大量价廉物美的环保建筑材料,内地可以和香港一起参与其中。更多的参与,‘一带一路’的整体发展便更迅速,规模便更大。”吴秋北称,内联与外通为一体,内联壮大规模、创造更大机遇,对外便能有更多具有规模的合作。
今年全国两会,吴秋北特别提出了《有关海南自贸港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香港应争取与更多内地的‘一带一路’节点联通,在不同优势领域上形成规模。”他进一步阐释说,比如,与海南的合作可以从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入手。吴秋北希望,能将诸如香港同海南这样的战略合作形式推广至国内其他“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形成“一带一路”的“团队”和品牌。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责编:张利娟
审发: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