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新媒体平台特开设“两会聚焦”专栏,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学者,全方位解读两会热点话题。
”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且考研考公竞争激烈、出国留学难度增加,海外留学归国就业的学生也将超过100万人,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首先要科学研判就业难成因,抓住主要矛盾。其次,积极引导舆论理性看待就业难问题,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针对今年的特殊情况,刘林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高校访企拓岗行动,动员高校一线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到行动中来,深入挖掘有效岗位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借鉴2011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研究生教育项目经验,在现有研究生培养单位扩招潜力已在前几年扩招后已近用尽的情况下,在满足研究生人才培养条件的前提下,选择一批优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方面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试点,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三是由人社部门、工信部门牵头设立“数字技能+”百万大学生培训项目。四是对以灵活就业形式在新业态中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强职业安全保障和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
“除了进一步稳企拓岗、强化公共招聘服务以外,更需消灭就业供需端信息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辟新就业群体发展的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说。
姚劲波建议,在2022年社保“缓返补”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对于吸纳应届大学生的企业,根据招聘人数实施前半年免、后半年减半缴纳社保的政策,应届大学生社保的差额部分视同缴纳。同时,通过免税、减费、增贷、专利、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扶持数字经济、网络直播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新兴行业、企业,激发就业市场活力。
让短视频直播为返乡创业者赋能近年来,国家多次发文提出要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4月底,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多万;截至去年6月底,我国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有30年的时间,近几年他看到身边发生的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员使用直播来就业创业。
围绕直播衍生的内容创作生态和电商生态等,也带动了一批生态上下游关联的产业人员就业。欧阳华以短视频平台快手的数据举例说,每天全国有数十万名电商商家活跃在田间地头,2021年超过5.5亿个农产品订单经由快手直播电商从农村发往全国各地,农产品的销售额和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76.3%和88.4%。值得注意的是,18至35岁的青年商家,在快手农村商家中的占比近五成,两年的时间里,青年商家数量增长了2倍,是农村电商的绝对主力人群。
为更好地发挥直播的作用,让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下、干得好,欧阳华建议,借助直播让好的乡村文化“火起来”,实现强村富民;提升农村直播人才队伍素质,打造地方特色直播基地;积极培养和发掘农村直播带头人,打造农村直播IP;继续完善农村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利好用直播带岗,提高返乡就业人员求职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建议,一方面,做好乡村数字化培训,让短视频直播为青年返乡创业赋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规范和提升电商生态和供应链水平。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农村电商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尤其是推动直播电商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水平,规范直播电商生态,让优质产品优质主播获得更多流量与扶持。
直播带岗成为促就业、稳就业的新机制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及短视频直播行业的兴起,蓝领群体的招聘与就业正在加速向线上迁移,直播带岗不仅迅速成为众多制造企业、服务企业招聘员工的主流渠道,也成为各地政府促就业、稳就业的新机制。
“直播招聘通过可视化的信息沟通方式,提供了更加丰富、直接、透明的岗位信息,展现出‘快、准、真’的特性,这让劳动者可以提前了解岗位职责、工作生活环境等,免受信息不对称甚至‘黑中介’的困扰,有利于促就业稳就业。”梁倩娟说。
《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月——10月,江苏省成为直播带岗第一大省,在快手“快聘”平台收到简历量全国第一,江苏省企业在“快聘”平台提供的岗位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江苏昆山优势显著,成为直播带岗创新模式的典型标杆。
昆山市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昆山新登记市场主体5.7万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累计达46家,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和就业。
梁倩娟指出,2022年,直播带岗在江苏昆山已成为企业招聘、蓝领群体就业的主要渠道,形成了“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企业数字化招聘+平台数字化赋能”的直播带岗“昆山模式”。
“无论鼓励青年返乡创业,还是促进东西部就业协作,解决工厂‘招工难’和劳动力‘就业难’,用好短视频直播等新形态新场景,正在成为必要且有效的模式。”梁倩娟说,“我建议总结与推广‘直播带岗’昆山模式,以数字化促进东西部就业协作。”
在欧阳华看来,利好用直播带岗可以有效提高返乡就业人员求职效率。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线直播带岗项目,不受时空限制,求职者无需投简历,只需留下联系方式,即可一键报名平台上招工的企业提供的职位,越来越多的人社部门也加入直播带岗,可以说直播带岗已融入一些地方政府就业公共服务。
欧阳华建议利用好直播带岗,降低在外人员求职的成本,让在外的打工人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地应聘家乡职位,提高返乡就业的求职效率。
促进青年就业立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青年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4月,16—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达18.2%,明显高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1%的水平。
“除了青年失业率远高于社会整体失业率外,针对青年的就业歧视现象也不容忽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有调查显示,在青年招聘过程中,仍存在歧视现象,有近40%的青年遭遇过就业歧视,主要表现为经验歧视、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
李迎新在调研中还发现,部分青年面临就业劳动权益受损问题。调查发现,有17.9%的青年每月工作超22天,26.9%的青年每周工作超过正常的40个小时。与此同时,随着就业困难,越来越多青年选择灵活就业,导致容易面临劳动关系难以认定、社会保障缺失、维权难等问题。
“就业问题不仅是青年个体的问题,亦是社会的问题。近年来青年就业难导致‘啃老族’‘傍老族’‘漂泊族’‘躺平族’等边缘群体大量出现,如果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则会造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李迎新说。
2022年下半年,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面向全国353万青年开展网络问卷调查,53.9%的受访者希望相关就业政策能上升为法律。
“从实践来看,北京、河北、广东等多省市也先后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文件,为立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从国际上看,韩国和日本均颁布了青年就业促进法,阿塞拜疆、芬兰等国家也在相关青年立法中对青年就业工作提出了“硬性要求+鼓励机制”的创新思路。”李迎新表示,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将促进青年就业立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审发: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