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新媒体平台特开设“两会聚焦”专栏,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学者,全方位解读两会热点话题。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倪虹在“部长通道”上表示,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将在稳支柱、防风险、惠民生三个方面下功夫。他介绍,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拥有两个支柱,分别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2022年,两个产业增加值合计占GDP总量比重达13%。
“把两根‘柱子’稳住,对稳定经济大盘有重要意义。”倪虹介绍称,2022年,建筑业的总产值是31.2万亿,增加值8.3万亿,占GDP的6.9%,从业人员超过5200万,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我们想用科技赋能建筑业,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让建筑业能够发挥促投资、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作用。”
“房地产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房地产业的支柱性地位,倪虹提及“456”的表述,即房地产的相关贷款占银行信贷的40%、房地产的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居民财富的60%体现在住房上。
他指出,稳住房地产,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提振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和长租房建设,重点解决好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在防风险方面,倪虹指出,一个是房屋老化后存在的安全问题,要靠更新改造消除隐患,也要用现代科技提高防范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个是防范化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避免和金融风险、地方债风险交织,发生系统性风险。
倪虹表示,化解风险的方式主要为“抓两头、带中间”和“精准拆弹”。一头是对优质房企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有房企、民营房企,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满足其合理的融资需求;另一头是抓出险房企,一方面帮助出险房企“自救”,另一方面严格依法依规处置,“绝不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蒙混过关,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营造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放心住房。
谈及惠民生方面,倪虹指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要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充满信心
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全面下行阶段。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业界认为这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现象。去年以来,中央及地方的房地产政策进入全面宽松周期,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先后出台了“金融16条”“三支箭”等政策。
今年1月,倪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示,对于房地产的企稳回升“很有信心”。两个月后的“部长通道”上,倪虹说自己现在的回答则是“充满信心”。
首先,从市场供给和需求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防控政策也做了优化和调整,这对房地产供需两端均带来积极影响。供给方面,施工人员、施工材料都可以顺利进场,很多住房项目复工率都大大提高;从需求看,现在售楼处看房量也在大幅提升,成交量有明显的改善。
其次,从市场预期看,今年一二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结束了13个月的负增长,虽然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有涨有跌,但总的看价格平稳。同时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有力保障了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房企的合理性融资也得到改善,市场主体信心正在恢复。
最后,从政策落实情况来看,购买首套住房的大力支持政策、购买二套住房的合理支持政策已经出台,正在落实见效。不让投机炒房重新入市的原则、不支持三套以上购房的要求,各地也在认真落实。
倪虹表示,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也要强调,我们期望的企稳回升,是牢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的企稳回升、是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企稳回升、是防止市场大起大落的企稳回升、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企稳回升。
撰文、摄影:《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责编:张利娟
审发: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