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皇五年,也就是隋文帝杨坚在位的第五年。
这一年的秋天,边关守将发来紧急战报:突厥国的国王派出二十万大军,侵犯大隋边境,是战是和,请皇上定夺!
杨坚闻报之后,勃然大怒,心说:“番邦犯境,自是必战,岂有言和之理?”
当下杨坚下旨,任命靠山王杨林为兵马大元帅,统大军三十万,北御突厥!
大军出征,有元帅还得有先锋啊!
杨林乃是杨坚的弟弟,当初跟着杨坚打天下之时,曾担任三十六路行军都总管,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极善用兵,由他担任三军统帅自然是没问题。
但是先锋官呢?谁来担任本次出征的先锋官啊?
当然了,不是没有人可以担任先锋,而是有好几个人都争着抢着要担任先锋。
此时的大隋朝刚建国不久,正值兵多将广的巅峰时期,除了大名鼎鼎的开隋九老之后,还有很多年轻的将领。
像金刀大将魏成啊,四宝大将尚司朗啊!铁槊大将新永丰啊,等等。
这些人都是大隋朝的开国将领,曾跟着靠山王杨林东荡西杀,南征北战,一个个勇冠三军,血气方刚。
这几位一听说要跟着靠山王北御突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都想要担任这次北征的先锋官。
隋文帝杨坚看看这个,又瞅瞅那个,到底该让谁来担任先锋官呢?一时之间,颇感为难。
最后杨坚和杨林一商议,干脆在长安城开设武科场,来个比武夺魁。
无论何等出身,无论怎样来历,不管是王公贵胄,还是布衣草民,谁都可以参加,独占鳌头者,就是武状元,就可以担任本次北征的先锋官!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天下轰动,全国各地的习武之人纷纷云集长安城,来参加比武。
武科场上龙争虎斗,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比拼,最后武状元落到了一位年轻小将的头上。
这位小将复姓宇文,双名成都,乃是大隋朝兵部司马宇文化及的长子。
宇文成都今年刚满十五岁,五岁那年被他爹宇文化及送到青云山紫阳观,跟着紫阳真人学艺十年,这是刚下山归来。
也是天意该着,宇文成都刚学艺归来,正好赶上长安城比武夺魁。
好一个宇文成都,真不愧是紫阳真人的高徒,凭着胯下一匹赤炭火龙驹,掌中一条凤翅镏金镋,艺压当场,一举夺魁!
金刀大将魏成、四宝大将尚司朗、铁槊大将新永丰,这三人对宇文成都无不心服口服。
主考官杨林大喜,当场宣布:宇文成都为大隋朝首任武状元!
杨林启奏给杨坚之后,杨坚也是大喜过望,当下传旨,任命宇文成都为前部正印先锋官,跟着靠山王杨林率兵北征!
宇文成都也真给大隋朝长脸,北征路上,他大展神威,打得突厥兵马闻风丧胆,望影而逃。
突厥兵马一听到“宇文成都”这四个字,吓得腿肚子都哆嗦。
得胜还朝之后,隋文帝杨坚加封宇文成都为“天宝大将军”,并且亲手赐给他一块金牌,上面刻着“横勇无敌”四个字。

大业十四年,也就是隋炀帝杨广在位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各路反隋势力攻破扬州城,逼死了杨广,抢走了金镶玉玺。
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为了夺回玉玺,率一支人马在后面紧追不舍。
哪知道追至潼关附近的紫金山之时,却遇到了西府赵王李元霸。
李元霸乃是隋唐第一好汉,胯下一匹追风万里云,掌中一对擂鼓瓮金锤,横扫天下,盖世无双!
宇文成都虽然明知道自己不是李元霸的对手,但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只有硬着头皮上前,跟李元霸交了手。
结果没过三个回合,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就被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给震飞了,宇文成都大吃一惊,想要拨马逃走,已经来不及了。
李元霸挂定双锤,一伸手将宇文成都抓了过来,然后大喝一声,将宇文成都活生生撕为两半。
可叹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少年成名,风光半世,结果却落了个一分为二。

开皇十六年,也就是隋文帝杨坚在位的第十六年。
此时的大隋朝一统天下多年,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九省之地都比较安宁,唯有一处地界盗匪猖獗,十分混乱。
这处地界就是方圆数百里的南阳关一带。
南阳关坐落在中原腹地,很少受刀兵之苦,按说应该十分安宁才是,结果却是盗匪横行,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杨坚一怒之下,将南阳关的守将黄开明给撤了职,并且打入天牢。
杨坚心说:“你黄开明身为南阳关守将,连老百姓最基本的安宁都给不了,要你这个守将还有什么用?”
撤了黄开明之后,杨坚一琢磨,接下来该派人去接管南阳关呢?
南阳关可是一座大关城,治下百姓有好几十万,如此盗匪猖獗,必须派一位本领出众、武力非凡的人去接管才行。
派谁去呢?杨坚琢磨来琢磨去,最后拿定了主意:干脆让御弟杨林再次担任主考官,再来一个比武夺状元,谁能夺取本次的武状元,就派谁去接管南阳关。
守关将领的任命,都是根据战功来定的,然而这次却不同,靠比武选拔。
谁要是能拔得头魁,谁就是南阳关的守将!
这可太诱人了,习武之人谁肯放过这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一时之间,应征者无数。
最终,年方二十三岁的伍云召凭着胯下一匹照夜玉狮子,掌中一条九曲亮银枪,连胜二十七阵,夺取了大隋朝第二任武状元!
伍云召乃是开隋九老之一忠孝王伍建章之子,不仅神勇不凡,而且人品端正,熟读兵书,堪称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杨坚大喜,当下御口亲封伍云召为“南阳侯”,命其统兵十万,坐镇南阳!
伍云召也果然没有让杨坚失望,他接管南阳关之后,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肃清了匪患,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安宁。
伍云召身为南阳关的守将,又是御口亲封的南阳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体恤士兵,爱民如子,短短数年,就在南阳关一带有了很高的威望。
南阳关一带的老百姓提起伍云召来,无不挑大拇指称赞!

大业十三年,也就是隋炀帝杨广在位的第十三年。
这一年,靠山王杨林为了将各路反隋势力一网打尽,以“夺玉玺”为名,在扬州城举行了一城比武大会。
此时的伍云召,早已经不再是大隋朝的南阳侯,而成了河北凤鸣王李子通的大元帅。
玉玺会上,伍云召代表凤鸣王李子通参战。
第一个对战伍云召的,是突厥王罗可汗的麾下大将铁木金。
这个铁木金胯下一匹黄沙兽,掌中一对渗金蒺藜棒,力猛棒沉,勇猛过人。
哪知道跟伍云召一交手,伍云召仅用两招,就将铁木金挑落于马下。
第二个对战伍云召的,是高丽王李凤的麾下大将左雄。
这左雄胯下一匹“无尾驹”,掌中一柄金攥开山斧,在高丽国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猛将,但跟伍云召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要论真实本领,五个左雄绑在一块儿,也不是伍云召的对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左雄的真实本领虽然比不了伍云召,但此人的战马“无尾驹”却十分厉害。
这匹“无尾驹”看似没有尾巴,实则一条尾巴又粗又长,而且坚硬如铁,只是平时都一直隐藏在肚子下面,别人看不到而已。
关键时刻,只要主人一拍它的马背,藏在肚子下面的那条尾巴就会像弹簧一样激射而出,快如闪电,中着立毙!
伍云召做梦也没想到,一匹马居然还会打暗器,结果上当了。
左雄跟伍云召交手仅一个回合,就知道自己绝不是对手,于是一拨马头,佯装败走。
伍云召不疑有他,催马就追。
就在他刚追上左雄的一刹那,“无尾驹”肚子下面那条长逾八尺、坚硬如铁的尾巴如同闪电一般弹射而出,不偏不倚,正打在伍云召的头上。
可叹伍云召被打的头颅开裂,当场毙命。
名震天下的第五条好汉,英雄半世的伍云召,居然被一匹马给打死了,实在是可悲又可叹!

仁寿二年,也就是隋文帝杨坚在位的第二十二年。
这个时期的大隋朝虽然没有大的战事,但小祸乱却时有发生,尤其是各处响马横行,很令杨坚头疼。
杨坚心说:“这些绿林响马虽然可恶,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英雄好汉,我何不将这些人收为己用呢?”
杨坚打定主意之后,再次传旨,让靠山王杨林三次开设武科场,请绿林好汉们前来京城比武,优秀者皆可重用。
这个旨意一颁布出去,很快就轰动了大隋朝的九省绿林道。
当时的绿林道虽然草寇遍地、响马横行,但最成气候的共有三位巨头。
第一位是大隋朝九省绿林道的总瓢把子赤发灵官单雄信。
第二位是金顶太行山的总辖大寨主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三位是沱罗寨的总辖大寨主金镗无敌伍天锡。
在这三大巨头当中,要说武力,得数雄阔海和伍天锡,但要说势力,得数单雄信。
单雄信坐镇在山西泸州天堂县八里二贤庄,手下不仅人多势众,而且还有四位得力的干将,号称东西南北四路瓢把子。
东路瓢把子是铁面判官尤通尤俊达,坐镇在山东兖州府斑鸠镇汝南庄。
西路瓢把子是神射手谢科谢映登,坐镇在陕西凤翔府苍龙岭谢家湾。
南路瓢把子是勇三郎王勇王伯当,坐镇在河南洛阳府汝阳县小王庄。
北路瓢把子是大刀将王宣王君可,坐镇在河北沧州府任丘县五柳庄。
面对靠山王杨林派人送来的邀请信,雄阔海和伍天锡的态度很明确,就五个字:不去,没兴趣!
单雄信一琢磨,既然雄阔海和伍天锡不去,我们得派人去啊,要不然好像我们绿林道惧怕朝廷似的。
但是派去呢?
单雄信召集来东西南北四位瓢把子,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南路瓢把子王伯当自告奋勇,他要走一趟长安城。
单雄信点了点,同意了。
王伯当到了长安城一看,参加这次比武大会的没有什么真正的绿林好汉,都是一些无能之辈。
最终,王伯当凭着胯下一匹千里银河驹,掌中一条梅花烂银枪,夺取了大隋朝第三任武状元。
当然了,王伯当虽然夺取了武状元,但也没有投靠朝廷的心思,就只当是玩玩儿罢了。

王伯当本是大隋朝九省绿林道的南路瓢把子,群雄聚义瓦岗山之后,他凭着胯下一匹千里银河驹,掌中一口七星梅花烂银枪,做了瓦岗军五虎上将第三位。
后来因为西魏王李密“金镶玉玺换萧妃”的事件,最终导致了瓦岗山散将。
瓦岗山散将之后,西魏国李密的身边只剩下了王伯当。
因为只有王伯当不离不弃,死保李密。
后来,李密带着王伯当先投唐又叛唐,结果在逃跑的途中,双双被唐军射杀于断密涧。
李密这个人死不足惜,只是可惜了王伯当这条好汉!

大业十三年,也就是隋炀帝杨广在位的第十三年。
这个时期的大隋朝刀兵四起,天下大乱,十八路反王,六十四道烟尘,七十二家寨主,纷纷招兵买马,割据一方。
身为天下都诏讨兵马大元帅的靠山王杨林为了将这些反隋势力们一网打尽,他在扬州城暗埋十条绝户计,然后以“夺玉玺”为名,让隋炀帝杨广昭告天下。
大致的意思是说:朕自登基以来,由于徳浅福薄,能力有限,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既然朕不能为万民造福,自当退之。但是,天下英雄众多,朕该让位于何人呢?后经朕与众文武商议,决定在扬州城开设一座武科场,以武力定输赢。天下间无论何人,只要是能在比武大会上夺取了武状元,朕就退位让贤,并且当场转赠金镶玉玺!
杨广这道诏书一颁布出去,顿时就轰动了大隋朝九省之地,天下群雄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都有什么人参加了这个玉玺会呢?
好家伙,太多太多了!
瓦岗山西魏国的西魏王李密带着大元帅秦琼、副元帅罗成,以及五虎八彪十三员上将都去了。
河北凤鸣王李子通带着大元帅伍云召,先锋官李俊鹏去了。
相州白御王高谈圣带着大元帅雄阔海、先锋官高魁去了。
曹州宋义王孟海公带着大元帅尚义明、先锋官王天虎去了。
山后定阳王刘武周带着大元帅宋金刚、先锋官甄翟儿去了。
夏明王窦建德带着大元帅刘黑闼、先锋官苏定方去了。
洛阳王王世充带着大元帅段达、先锋官常顺去了。
冀州王高士达带大元帅高飞、先锋官张开道去了。
兖州鲁王徐元郎带着大元帅贺天宝、先锋官暴天虎去了。
苏州王沈法兴带着大元帅李伯威、先锋官沈天洪去了。
襄阳王雷大鹏带着大元帅雷赛秦、先锋官金德明去了。
江陵王萧铣带着大元帅洪灵天去了。
知世王王博带着先锋官彭虎去了。
大梁王李轨带着先锋官何天豹去了。
突厥王罗可汗带着先锋官铁木金去了。
明州王张称金带着先锋官葛家烈去了。
高丽王李凤带着先锋官左雄去了。
天平山的总辖大寨主盖世雄去了。
盘龙岭的总辖大寨主龙啸天去了。
祁连山的总辖大寨主满天星去了。
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道诏书天下动,八方豪杰会扬州!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大比拼,最终瓦岗山西魏国的副元帅罗成凭着胯下一匹追风小白龙,掌中一条五钩神飞亮银枪,连胜四十二员战将,一举夺魁!
当然了,罗成虽然夺取了武状元,但也没有获得金镶玉玺,因为这就一切都是假的,乃是靠山王设下的一计。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了,罗成不是天下第七条好汉吗,他怎么能一举夺魁呢?
很简单,因为排在他前面的六位好汉都没有和他交手。
第一条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为什么没有和罗成交手呢?
因为李元霸根本没有参加这个夺魁大会。李元霸本来是想要参加的,哪知刚到扬州城外的天昌关,就被他爹李渊一支大令给调回去了,根本就没进扬州城。
第二条好汉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为什么没有和罗成交手呢?
因为宇文成都有任务在身。宇文成都奉靠山王杨林之命,是专门镇守武科场的,他自然不会下场比武。
第三条好汉银锤太保裴元庆为什么没有和罗成交手呢?
因为裴元庆此时已经过世了。瓦岗军南下伐五关的时候,裴元庆中了八马将军新文礼的诱敌之计,死在了庆坠山烈火阵。
第四条好汉紫面天王雄阔海为什么没有和罗成交手呢?
因为雄阔海来晚了。由于雄阔海在路上耽搁数日,结果晚到了一步,他赶到的时候夺魁大会已经结束了。
第五条好汉伍云召为什么没有和罗成交手呢?
因为伍云召战死了。伍云召虽然参战了,但在跟高丽国大将左雄交战之时,不幸丧命在左雄的战马“没尾驹”尾巴之下,都没来得及跟罗成交手。
第六条好汉伍天锡为什么没有和罗成交手呢?
因为伍天锡也死了。扬州城夺魁大会开始之前,伍天锡受靠山王杨林所邀镇守天昌关,由于他打死了李元霸的马前开路先锋官梁师泰,结果他也被李元霸给打死了。
以上六人虽然个个都比罗成厉害,但却都没有和罗成交手,故此排名第七的罗成才捡了个便宜,夺取了大隋朝第四任武状元。

武德三年,也就唐高祖李渊在位的第三年。
这时候的罗成,已经投靠了大唐,并且爵封“越国公”。
这一年,后汉王刘黑闼联合海州王高士魁、冀州王高士达、幽州王铁木尔、突厥王罗可汉,五家反王要一起反唐。
五家反王起大兵三十万,想要推倒李家王朝,平分大唐江山!
战表打到长安城之后,李渊十分震怒,当下传旨,命越国公罗成为元帅,殷王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监军,率大军前去平叛。
双方人马决战于紫金关,罗成大展神威,杀得五路联军抵挡不住,连连败退。
眼看唐军胜利在即,哪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个奸王却起了坏心思。
由于罗成是秦王李世民的人,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看罗成不爽,为了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俩家伙是屡屡设计陷害罗成。
外有敌军,内有奸王,罗成的处境可想而知。
最终,罗成上了二位奸王的当,单枪匹马误入淤泥河,由于誓死不降,落了个乱箭穿身而死。

本文在头条平台原创首发,并且已经开通全网维权,欢迎评论、转发,禁止抄袭、搬运,一经发现,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