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南宋诗人方岳的这句诗,道尽了人生的无奈与沧桑。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下,人们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愈发繁多。工作中,加班成为常态,业绩指标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升职加薪之路荆棘丛生。爱情里,快餐式的情感难以填补内心深处对灵魂伴侣的渴望,争吵与孤独交替上演。家庭内,琐碎的日常事务与代际观念的冲突,让亲情关系时而紧绷。这些烦恼如同厚重的阴霾,压抑着人们的心灵,使人在迷茫中渴望解脱与慰藉。于是,寺庙便成为许多人寻求心灵宁静与生活转机的圣地,大家期望在袅袅香烟与声声梵呗中,让浮躁的心得到安抚,祈求命运的垂青,让生活步入顺遂之途。
然而,寺庙作为承载着信仰与文化的神圣场所,有着其特定的行为规范。若在祈福过程中肆意妄为,触犯禁忌,不仅会被他人视为缺乏素养,更可能扰乱自身的心境,让原本美好的祈福之行蒙上阴影。究竟是哪 “4 不犯” 如此关键?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一、勿在寺庙大声喧哗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诗人王籍的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静谧环境中声响的独特效果。但在寺庙之中,任何不必要的嘈杂都是对这份宁静的亵渎。寺庙,是人们寻求心灵净化、与神明沟通的净土。当我们踏入寺庙,怀着虔诚之心,欲向神明倾诉内心的烦恼与祈愿时,若周围充斥着大声的喧哗与嬉闹,那神圣庄重的氛围瞬间便会消散得无影无踪。

国学经典《礼记・曲礼上》有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进入寺庙这一特殊的环境,安静便是首要的规矩。寺庙追求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它是尘世喧嚣中的避风港。大声喧哗,就如同在神圣的殿堂内奏响了刺耳的噪音,既惊扰了在此修行的僧众,也打断了他人与神明对话的思绪。这与在图书馆中大声喧哗,扰乱他人学习的行为本质上并无二致。正如伏尔泰所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寺庙中,每一个制造噪音的人,都在破坏着这份共同营造的神圣氛围。保持安静,不仅是对寺庙这一空间的尊重,更是对自身祈福行为的珍视,唯有在宁静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聆听内心的声音,感受神明的慈悲。
二、莫对神像指指点点
当我们走进寺庙,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神像,它们或慈悲祥和,或威严庄重,瞬间便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敬畏之情。然而,总有一些人,将寺庙当作普通的观光景点,对着神像肆意地评头论足,甚至用手指直接指向神像。殊不知,这种行为犯了大忌。

在宗教信仰的语境中,神像乃神明的具象化象征,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论语・季氏》中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对神像的不尊重,便是对信仰的亵渎。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倘若有人对我们所敬重的长辈或偶像做出不礼貌的举动,我们必然会心生不悦。神明于信徒而言,是精神的寄托与指引,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当我们怀着祈福的目的来到寺庙,就应当从心底深处尊重这些象征神明的神像。若是因为自身的无知与鲁莽,对神像表现出不敬,那么,我们所期望的祈福效果或许也会因这份不尊重而大打折扣。因为在信仰的世界里,敬畏之心是连接人与神明的桥梁,唯有心怀敬畏,才能获得神明的庇佑与指引。
三、别在寺庙随意拍照
在这个 “全民摄影” 的时代,拍照留念已成为人们记录生活、分享经历的重要方式。寺庙中古朴典雅的建筑、精美绝伦的神像,对许多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要用镜头捕捉这些美好的瞬间。然而,寺庙并非普通的旅游景区,在拍照这件事上,有着严格的限制。

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来看,寺庙中的许多建筑、壁画、雕塑等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先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相机的闪光灯中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长期或频繁的照射可能会导致文物褪色、老化,加速其损坏。例如敦煌莫高窟,为了保护那些精美的壁画,就严禁游客拍照。从信仰层面而言,拍照的行为可能会打破寺庙所营造的神圣、庄严的氛围。正如纪伯伦在《先知》中所写:“我们走得太远,忘了出发的缘由。” 当人们在寺庙中专注于拍照时,往往会忽略了内心真正的诉求 —— 祈福与修行。在专注祈福的时刻,周围频繁闪烁的闪光灯无疑会成为一种干扰。所以,踏入寺庙的第一步,我们应先留意是否有禁止拍照的标识。若允许拍照,也需秉持着尊重的态度,适度而为,切不可让拍照行为破坏了寺庙的规矩与氛围,以免舍本逐末,失去了来寺庙的初心。
四、切勿争抢贡品
寺庙中,人们会摆放各种贡品,如新鲜的水果、精致的糕点等,这些贡品承载着人们对神明的敬意与美好的祈愿。但令人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人,面对这些贡品,心中的贪念战胜了敬畏,竟试图将其据为己有,甚至出现争抢的丑陋行为。
贡品,是人们奉献给神明的礼物,是连接人与神明的精神纽带。《增广贤文》中有言:“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争抢贡品的行为,无疑是恶的体现,它不仅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更是对神明的大不敬。从更深层次来讲,每个人来到寺庙供奉贡品,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诚意,传递内心的美好期许。而争抢贡品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他人的这份心意,也暴露了自身的贪婪与自私。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寺庙中,我们应当摒弃贪念,以纯净、虔诚的心面对一切。因为唯有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敬畏,才能真正领悟到寺庙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让祈福之行成为一次心灵的洗礼,而非被贪婪所驱使的闹剧。

我们奔赴寺庙祈福,皆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心灵的慰藉与安宁。但倘若忽视了这 “4 不犯”,触犯了寺庙的忌讳,不仅会遭受他人的诟病,使自身形象受损,更会让原本神圣的祈福之旅陷入尴尬与遗憾之中。所以,当我们下次踏入寺庙时,务必牢记这些准则,以敬畏之心、真诚之意,向神明倾诉我们的心声,祈求生活的福祉。或许,当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祈福,生活也会因这份虔诚与尊重,悄然发生美好的改变,顺遂之途也将在脚下徐徐展开。
有病了,向一群乞讨度日的人祈福。[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