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固态电池重大突破,可续航1200公里,外企彻底坐不住了!
中国新能源科技又传来好消息啦!就在最近,有喜讯传来,《青岛日报》报道说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第一条 2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量产试验线。
这项突破性质的技术经过权威机构的认证,好多核心指标都在全球领先啦。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电池组能做到“充电 10 分钟,就能跑一整天”的厉害效果,理论上最大的行驶距离超过 1200 公里啦。
这个成果让在固态电池领域埋头研究了十多年的日本和西方国家感到压力特别大。像丰田、宝马这些国际车企,曾经花了几十亿美元搞研发,原本计划靠着固态电池技术重新夺回新能源赛道的主导权。但是现在,这些雄心壮志的造车计划正面临着现实的考验。
回头看看过去,汽车产业的变化过程挺有戏剧性的:在 1980 年代,日本靠着内燃机技术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的老大,年产量率先超过了千万。
而咱们中国抓住了历史的机会,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到 2024 年为止,以比亚迪、蔚来当带头大哥的中国新能源车企,累计的销量已经超过 3100 万台了,在全球市场占了超过七成的份额。“中国电动汽车质量不行,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嘴上虽然硬,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越来越强大,外国企业坐不住了,想从固态电池领域来个翻身。
按照东吴证券的研究报告的看法,在固态电池领域有被海外车企弯道超车的可能风险。之前,海外的企业抢先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打算先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占到好位置,投入的总资金会达到 1.5 万亿。
不过很明显,西方国家想在电车领域跟中国比赛很难有赢的可能,咱们国家已经宣布,会在 2027 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
对外国企业来说,可能合作才是最正确的道路,在国际贸易的体系里做到大家都有好处。在之前举行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媒体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欧阳先生对咱们国家固态电池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预测。他说,估计到 2027 年,咱们国家的企业就能把全固态电池装在车上用了。再看看其他国家,全球的新能源竞赛越来越热!
日本已经累计拿出超过 94 亿元来支持研发,韩国推出了“设备投资能抵税 20%、研发费用减半”的优惠政策,德国投入 77 亿元的专门资金,美国也花了 21 亿元来布局。从行业观察来看,2024 年好多国家的车企密集地发布了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表,一般都看准 2027 年开始小规模量产。
不过业内的专家指出,中国在动力电池这个领域的优势地位很难被改变。“就算国内固态电池的应用比国外晚一年实现,现有的产业体系还是能保持稳定。”欧阳专家强调说,咱们国家完善的供应链和成熟的技术生态构建起了坚固的保护屏障。
现在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突围的劲头可猛啦:智己 L6 最先把全固态电池装车上进行测试,广汽昊铂已经打通了量产的工艺链,宁德时代在新型凝聚态电池技术上更是有了关键的进展……
这场科技的长跑证明了不进步就会落后这个铁定的规律。当那些传统的工业强国还靠着原来的技术好处过日子的时候,咱们中国正在通过不停地创新,实现了从跟着别人跑到跑在前面的精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