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3 月 6 日播出的《妻子的浪漫旅行》第六期里,董力与阿诺的婚姻状态引发全网震动。当这位演员轻描淡写地说出 "我们大概五六年没有亲密行为" 时,观察室内的戚薇、胡静瞬间瞳孔地震,而朱兆祥意味深长的眼神,更像是在审视当代婚姻的某种极端样本。这场看似突兀的自曝,实则撕开了现代亲密关系中一个普遍存在却讳莫如深的伤疤:当激情退却、沟通缺位,婚姻究竟该以何种形态存续?


董力与阿诺的婚姻呈现出令人窒息的矛盾性。九年恋爱长跑、五年婚姻生活、育有一双子女的他们,在镜头前展现的却是分床而眠、零沟通、连亲吻都需要节目组 "强制安排" 的相处模式。当被问及是否将肢体接触视为爱的表达方式时,阿诺近乎卑微的回应 ——"我不可以逼他做不喜欢的事"—— 暴露出这段关系中权力结构的严重失衡。一方在情感需求上持续压抑,另一方则以 "个人习惯" 为由逃避责任,婚姻沦为徒有其表的责任共同体。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据 2024 年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发布的《亲密关系调查报告》显示,超过 32% 的已婚人士表示,过去三年内与伴侣的肢体接触频率显著下降,其中 15% 的受访者承认存在长期零沟通状态。婚姻学家李银河指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与个体意识觉醒,正在重塑传统婚姻的价值体系。当 "过日子" 取代 "谈恋爱" 成为婚姻主旋律,部分夫妻选择用责任替代情感联结,却忽略了亲密关系本质上需要双向滋养。

阿诺的 "恋爱脑" 与董力的 "冷处理" 形成鲜明对比。作为比利时人,阿诺成长于西方浪漫主义文化环境,亲吻、拥抱等肢体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自然延伸;而董力所代表的传统中国家庭观念,更倾向于将亲密行为视为 "私人领域" 的非必需品。这种文化差异在节目中尤为突出:当李承铉强调 "肢体接触是安全感来源"、韩庚分享 "夫妻必须相拥而眠" 时,董力却将亲密行为定义为 "可有可无的负担"。

社会学家沈奕斐认为,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冲突往往集中在情感表达方式上。阿诺对 "法式亲吻" 的期待,与董力对 "精神恋爱" 的坚持,本质上是两种文化对亲密关系定义的碰撞。但婚姻的本质并非文化妥协,而是通过有效沟通达成共识。董力以 "国籍差异" 为挡箭牌拒绝改变,实则是对婚姻责任的逃避。这种认知鸿沟若长期得不到弥合,终将导致关系的彻底破裂。


李承铉与戚薇的 "势均力敌"、韩庚与卢靖姗的 "相互依赖"、胡静与朱兆祥的 "老夫老妻式默契",都在诠释亲密关系的多元可能。而董力与阿诺的 "无性婚姻",恰恰暴露了现代婚姻中的极端困境:当激情消退后,夫妻能否通过持续沟通将关系升华为更深刻的情感联结?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提出的 "爱情实验室" 理论指出,夫妻间每天的正向互动(如拥抱、赞美、共同活动)需达到负向互动的 5 倍以上,才能维持关系稳定。反观董力与阿诺,不仅缺乏正向互动,甚至将沟通视为负担。这种 "冷暴力式" 相处模式,本质上是对亲密关系的主动放弃。而当董力将问题归咎于 "父母从未拥抱" 时,更暴露出其情感认知的缺陷 —— 将原生家庭的不完美等同于自身行为的合理性。
董力与阿诺的婚姻困境,折射出当代社会 "表演型关系" 的集体焦虑。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太多夫妻将婚姻异化为 "人设工程",用 "岁月静好" 的假象掩盖关系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