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AI写出爆款情歌,音乐人慌了?这个话题“AI写歌能赚几万块,人类音乐人还混什么?”——这可能是2025年开年最扎心的话题。网红博主Yapie用国产AI工具DeepSeek创作的情歌《七天爱人》,在网易云音乐上播放量破20万、收益数万元,却遭部分音乐人举报“不正当竞争”。一边是博主高调宣称“AI只是工具”,另一边是传统音乐人的愤怒与焦虑,这场争议看似是版权纠纷,实则撕开了AI时代艺术创作最尖锐的矛盾:当机器能写出比人更“有深度”的歌词,创作者的价值究竟在哪?
程序员出身的Yapie,原本是个分享炒股经验的博主。今年2月,他偶然用DeepSeek生成歌词,搭配另一款AI作曲工具MakeBestMusic,捣鼓出一首情歌《七天爱人》。没想到这首歌直接爆火:网易云音乐播放量20万+、收藏破万,日均收益150元,总收益达数万元。更刺激的是,Yapie还开了个“AI写歌教学班”,手把手教网友用DeepSeek生成歌词,结果被音乐人以“不正当竞争”举报。
面对举报,Yapie的回应很硬气:“AI就是个工具,人类制造工具就该用!”他强调,自己给DeepSeek输入的指令极其详细,包括“模仿周杰伦曲风”“爱情甜蜜氛围”“歌名要有深度”等要求,生成的歌词几乎没改就直接用了。在他看来,这过程“和人类创作没区别”——只是把脑子里的灵感换成AI执行。
争议核心:AI写歌到底动了谁的蛋糕?1. 版权归属:谁是真正的“作者”?
音乐人举报的核心理由是“AI作品缺乏原创性”,但Yapie咬定《七天爱人》版权归自己,因为“AI只是执行指令的工具”。法律专家却泼了盆冷水:如果用户仅输入简单指令(比如“写首情歌”),AI生成内容可能被判定为“无人类智力贡献”,版权归属平台或开发者;但若用户给出详细情感描述、风格设定(如Yapie的操作),法律上更倾向于用户拥有版权。目前国内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Yapie的“数万元收益”本质上是在灰色地带掘金。
2. 行业冲击:音乐人怕的不是AI,是“卷不过普通人”
有音乐人吐槽:“我写三年不如AI写三天!”Yapie的案例证明,AI大幅降低了创作门槛:普通人用DeepSeek生成歌词,再搭配免费作曲工具,就能批量生产“及格线以上”的歌曲。更可怕的是,这类作品甚至比部分“口水歌”更有深度——Yapie直言:“有些音乐人几年憋不出一首好歌,AI几分钟就能搞定”。当技术让业余玩家也能分走市场蛋糕,专业音乐人的“护城河”正在崩塌。
3. 伦理争议:艺术创作还能“纯粹”吗?
反对者认为,AI写歌本质是“拼贴艺术”:它模仿周杰伦、林夕等大师的风格,用大数据缝合出似是而非的作品。但支持者反驳:“人类创作不也是受前人影响?AI不过是更高效的灵感工具。”Yapie的粉丝中,不少人晒出自己用AI写的歌,评论区俨然成了“草根音乐节”。这场争议背后,其实是“精英创作”与“全民创作”的价值观对决。
当前国内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几乎空白。专家指出三大风险:
-侵权风险:若AI训练数据包含未授权作品(比如周杰伦歌词),生成内容可能构成侵权;
-平台规则漏洞: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未明确AI作品审核标准,Yapie的收益实则是“钻空子”;
- 责任归属模糊:如果AI写歌被用于洗歌、抄袭,用户、平台、开发者谁该背锅?
法律界呼吁尽快出台细则:比如要求AI标注训练数据来源、区分“轻度辅助”与“重度生成”的版权归属、设立AI内容投诉通道等。但现实是,技术跑得比立法快十倍——Yapie们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行业暗涌:AI正在“杀死”哪些岗位?Yapie事件只是AI颠覆创作行业的冰山一角。据媒体报道:
- 某沉浸式剧场裁掉创意编剧,改用DeepSeek生成剧本;
- 财经博主用AI写稿,效率提升5倍;
- 小红书历史博主靠AI笔记流量翻60倍……
但AI并非万能:它编造虚假信息、生成内容“不接地气”,甚至把“9.11事件日期说成比9.8大”。从业者的共识是:AI能替代“套路化生产”,但取代不了人类的感知与洞察。就像Yapie的《七天爱人》,爆火的关键不仅是AI写词,更是他精准抓住“爱情题材”的流量密码。
这场举报风波,本质是传统音乐人对技术革命的应激反应。但回看历史,摄影术发明时,画家也抗议“机器摧毁艺术”,结果催生了印象派;电子合成器刚出现,被嘲讽“没有灵魂”,如今已是流行乐标配。AI写歌或许将走同样的路:初期被排斥,中期被规范,最终成为创作基础设施。
对普通人而言,Yapie的案例传递了一个信号:AI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给敢吃螃蟹的人发船票。当技术抹平了天赋与资源的差距,创作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会不会写歌”,而是“能不能用好工具”。而那些拒绝AI的音乐人,很可能像当年坚持手工抄书的书生一样,被时代甩在身后。
Yapie的《七天爱人》评论区里,最高赞留言是:“AI写的是词,但让我哭的是自己的故事。”这或许揭示了AI创作的终极意义——它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却能让更多人借技术之手,表达未被听见的心声。举报风波终会平息,但关于创作、版权与价值的讨论,将在AI时代持续拷问每一个创作者:当机器能写出完美的歌词,我们还要坚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