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概念成为近期股市热点,带动相关的IT类上市公司迎来一波猛烈上涨。
2月7日,此前已经收获6连板的新炬网络开盘后一字涨停,达成7连板,成为当前市场涨停最高标,区间涨幅超过94%。截至发稿时公司股价为37.16元/股,续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到60.47亿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7f68c0a4bd78feb02b6850e08198b0.png)
新炬网络成立于2014年,于2021年在上交所上市,总部位于上海市。公司主营业务是智慧运维产品及实施运营服务、传统第三方运维服务与工程、传统软件产品及开发、原厂软硬件及服务销售,主要产品是第三方运维服务与工程、原厂软硬件及服务销售、软件产品及开发。
公司近期股价持续大涨,与目前火热的DeepSeek概念的带动有关。2月7日,风口财经联系到新炬网络,求证公司与DeepSeek是否有实质性合作,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应,只说最近已经多次发布公告,以公告中所提为准,应披露的信息都已经披露。
风口财经注意到,去年11月22日,公司在互动平台曾表示,公司深耕企业级智能运维领域,积极推进大模型与运维场景的深度融合,集成大语言模型LLM、人工智能代理AIAgent、检索增强生成RAG以及多模态等技术,逐步探索构建起集自主感知、决策、执行三大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大模型智能平台,应用于告警处理、智能诊断、数字员工、用户报障、工单处理等多个场景,实现运维管理流程全自动闭环,大幅提升运维智能化水平。
对于股价大涨,公司近日已经多次发布公告提示风险。
2月6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5年1月22日至2025年2月6日期间已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自2025年1月22日至2月6日,公司股票价格累计涨幅为61.09%,公司股价短期涨幅较大,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以及股价回调的可能,敬请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d8e4db2b27dc88f58a4020a3edcfd0.png)
图源:公司公告
公告提示,公司IT运维智能体业务系AI智能体技术在IT运维行业的应用,与通用AI智能体在产品形态、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且该业务正处于研发阶段,目前尚未形成收入,后续研发是否成功以及能否形成收入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目前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公司业务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及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净利预降6成,应收账款大增股价虽然大涨,但是公司的业绩却呈相反走向。新炬网络近日发布了大幅下滑的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800万元至2300万元,同比下降69.78%至61.39%。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b2adcaba8ce6f57f6c103a65705203.png)
图源:公司公告
公司表示,2024年,随着公司服务的客户业务系统的结构性转型,由原主导市场的外资品牌逐步向信创产品过渡,公司非信创产品的原厂软硬件及服务销售收入受到影响。同时,随着客户IT运维服务的需求和预算的调整,公司自有服务业务的收入和盈利水平持续承压;国有企业对自身招投标工作的合规性管理体系又不断优化调整,要求公司在项目交付的时间、监管上更为前置和严格,验收程序延后,导致公司自有服务收入和毛利的实现过程相应延迟。
从近年来的业绩看,公司自2019年以来,营收规模的增速已经非常低,2019年至2023年,营收增速分别为5.04%、1.21%、5.43%、3.68%、3.80%,始终无法有较大的突破,这也说明公司的收入已经遭遇了瓶颈。
从利润来看,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在近几年也不稳定,且整体进入了下行期。最近4年的财报显示,有两年归母净利润都是大幅下滑,而上涨的2020年和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只有2.73%和4.53%。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88亿元,同比降低14.38%,归母净利润2485.70万元,同比减少25.17%。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ff556ad60827bc57dd2dd7b0c707daa.png)
图源:同花顺iFinD
公司应收账款在经过多年减少后在最近两年又开始增加。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6124.64万元,同比增加27.24%,2024年这一数字或继续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5792.57万元,同比增长25.35%。
新炬网络为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战略,加大了运维大模型智能平台、信创数据库云管平台等研发项目的投入强度。从财报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8513.86万元,同比增长13.54%。从而年度来看,上市以来,公司研发费用实现连年增长。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建)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编辑:刘建
一地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