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罕见出现分歧,普京不想再被骗第二次,中方一番表态直指要害

战嚎 2025-02-22 09:25:36

近日,关于俄乌谈判的相关问题,中俄之间的微妙分歧被摆上了台面。俄罗斯方面明确表示,不愿再让欧洲及英国成为谈判的相关方,而中国则希望所有利益攸关方都能参与其中。此事的本质,不仅仅是外交立场的差异,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实利益的考量。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直言不讳,强调欧盟和英国在此前的《明斯克协议》中完全不守信用,因此不应再被允许参与未来的俄乌协议谈判。换句话说,俄罗斯对于曾经的“担保人”已经彻底失去了信任。

这种不信任并非毫无根据。回顾2014年的《明斯克协议》,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顿巴斯问题,然而最终却未能有效落实,反而让局势逐步升级,最终演变成全面冲突。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欧洲国家当年既未能推动协议执行,如今又积极援助乌克兰,与俄罗斯直接对立,自然不会被视为可信的谈判方。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深知,谈判桌上的人越多,谈判就越复杂。欧洲各国、英国、美国,甚至其他外部势力,各自背后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因素的加入可能会让谈判变得更加混乱,甚至被拖入无休止的博弈之中。普京显然不愿冒这个风险。

相比之下,中国的立场则更倾向于全面考量利益相关方的作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已明确表示,中方希望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能参与到和谈进程中,包括欧洲。

中国外长王毅更是直言,任何和平方案都应当具备公平性、持久性和约束力,同时要让所有各方都能够接受。毕竟,俄乌冲突的战场是在欧洲大陆,欧洲的未来安全格局势必受到影响。因此,中国支持欧洲在和平进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这一立场背后,是中国对全球政治格局的深远考量。毕竟,中国不是俄乌冲突的直接参与方,但却是全球和平的坚定支持者。无论是从稳定世界经济,还是维护国际秩序的角度来看,一个全面、持久的和平协议,显然比单方面的快速解决方案更加有利。

俄方的警惕,来源于欧洲曾经的“失信”;中方的包容,则是基于全球大局的考量。这种立场的差异,本质上反映了两国不同的战略需求。

对于俄罗斯而言,这场战争不仅关乎顿巴斯,更关乎国家安全和战略布局。经历过西方的制裁与围堵,俄方对欧美国家的信任度已跌至谷底。因此,在俄方看来,让欧洲国家介入谈判,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让谈判变成一场“政治秀”。

而中国的立场,则更接近于“和事佬”的角色。中国始终强调政治解决冲突,希望推动和平谈判,不愿看到局势持续恶化,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因此,在中国看来,欧洲的参与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如果能妥善设计框架,确立各方角色,也许可以成为和平进程的一部分。

目前,俄美代表已在沙特进行了初步接触,意味着和平谈判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然而,如何平衡俄罗斯的戒备心理和欧洲的现实利益,是未来谈判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29 阅读:17750
评论列表
  • 2025-02-24 07:08

    这是为配合美国人联俄抗中战略的舆论攻势。

  • 2025-02-24 12:28

    抖音上有大哥说,当大漂亮把大毛酒倒满时!

  • 2025-02-24 06:33

    俄罗斯说欧洲失信。他自己不也是要求保护乌克兰,而且乌克兰还是他的兄弟呢。结果不也是用战争来诠释了吗

  • 2025-02-24 12:47

    包容开放,共谋发展,互利共赢!

  • 2025-02-24 08:53

    各有各的心思利益看当事人的外交艺术与历史经验,在桌得不到地在场上见!

  • 2025-02-24 16:21

    都是些放屁,

  • 2025-02-24 08:36

    我支持俄罗斯的观点,参与国越少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 2025-02-24 00:34

    这种事还想让各方接受,怎么可能?

战嚎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