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北约军队进入乌克兰是俄方无法接受的。尽管美俄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进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闭门谈判,绝大部分问题都已谈妥,但就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双方的立场却针锋相对,最终不欢而散。
对于俄罗斯而言,乌克兰的防务问题一直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俄乌冲突爆发的核心诱因正是乌克兰希望加入北约,而北约的步步东扩早已让俄罗斯感到威胁。如今,西方国家以“维和”之名试图进入乌克兰,俄罗斯当然不会答应,哪怕换个“欧盟军队”或者某个国家军队的名义,实质上仍然是北约势力进入,这一点俄方看得清清楚楚。
相比之下,美国的态度则更加微妙。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在乌克兰派驻任何军队,原因是“成本过高”。但同时,他却并不反对欧洲国家承担更多防务责任。这实际上是美国的一贯做法:自己不直接出面,而是借助盟友的力量达到自身目的。对美国而言,让欧洲军队驻扎乌克兰,既能维持其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又能让欧洲为战争买单,可谓一举两得。
美俄谈判虽然决定着局势的走向,但欧洲国家的态度同样不容忽视。面对这一问题,欧洲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英国首相斯塔默明确表示,英国已经准备好向乌克兰派兵,但强调这一行动必须得到美国的支持。言下之意,英国并不愿意单独承担风险,而是希望得到美国的背书。
德国总理朔尔茨则持谨慎态度,认为现在讨论派兵问题“为时尚早”,并表态不愿“对乌克兰实施强制性和平”。从德国的立场来看,显然不愿意深陷乌克兰局势,更不想承担北约进一步东扩可能带来的风险。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态度同样模棱两可,他表示法国不会向乌克兰前线派兵,但愿意与英国合作,在非战区派遣专家或军事人员。换句话说,法国愿意象征性地提供支持,但不希望真正卷入战事。
从英、德、法三国的表态来看,欧洲内部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各国立场不一,甚至存在较大分歧。英国态度最为激进,但仍然依赖美国支持;德国则基本上持反对态度,避免卷入冲突;法国选择折中方案,希望在保持影响力的同时降低风险。
从这次美俄会谈来看,乌克兰和欧洲的利益似乎并未被真正考虑。美俄在桌上谈判的是他们各自的利益,而乌克兰的未来、欧洲的安全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似乎只是一个附属品。
对于乌克兰而言,战后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但如果欧洲国家真的派兵驻扎,这无疑会让俄乌问题更加复杂化,使和平进程更加难以推进。乌克兰希望的安全保障,是否真的能依靠西方国家的“维和部队”呢?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国际军事介入往往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新的冲突和紧张。
而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是否要让本国军队深入乌克兰,直接面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这一决定将会影响欧洲的未来安全格局,也可能进一步激化俄欧之间的矛盾。在美俄的“博弈棋局”中,欧洲既是棋手,也是棋子,稍有不慎便可能成为冲突的牺牲品。
尽管美俄谈判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真正的和平仍然遥不可及。乌克兰战后局势仍旧扑朔迷离,欧洲的立场难以统一,而美俄之间的战略较量更不会轻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