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楚汉战争最关键的一战爆发,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滑铁卢,项羽一天之内以3万之师击败汉军60万,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丢了老婆孩子爹,创造了古代战争中快速歼灭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为何项羽能够逆风翻盘,最终取得胜利,按理来说,如果这次取得这么伟大的胜利,项羽将会一统天下。最终毛主席为何对此战写出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
秦被各路英雄好汉推翻后,中原大地群雄割据,不断的兼并,经过几年的兼并,刘邦实力大增,统一关中大地,收服各地势力,兵出函谷关,一路势如破竹,直取项羽老巢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刘邦六十万大军攻来,而此时彭城,守兵寥寥无几,精兵猛将都随项羽正在伐齐,只剩数千老弱留守城中,纷纷溃散。刘邦进入彭城,饮酒作乐,收尽项羽从秦宫带出的珍宝美女等。
此时,项羽陷于了起兵以来的最大的困境中。首先面临两线作战,这是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军事实力也悬殊,刘邦大军56万人,项羽此时兵力不清楚,但从其后面带三万兵回援来看,应该最多不会超过十万。项羽回援需要长途奔波,刘邦则以逸待劳,一举击溃项羽部队。大多数之前的盟友也都背叛自己投向刘邦军中。
此时战争的天平彻底的朝向了刘邦。此时此刻,我是项羽,我心情必然糟糕透了。但项羽终究不是普通人。经过深思熟虑后,项羽制定了一个非常高大胆的计划。留下部分兵力继续攻齐国,自己亲自率领三万精锐骑兵火速南下,突袭刘邦。面对楚军的突然袭击,汉军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顿时大乱,刘邦联军在彭城近郊被斩杀10余万人。
刘邦大败后逃走,联军在谷、泗水二水又被楚军歼十余万。刘邦继续向南逃走,路上又被砍杀数万。在睢水,再次被斩杀10余万人。刘邦逃入睢水,楚军将残部包围,正待下达最后的聚歼命令时候,突然黄风大作,飞沙走石。刘邦趁机带10多名部下逃走。妻儿老父被楚军捕获。至此,刘邦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滑铁卢,几十万大军被歼灭。项羽一战扭转四面楚歌的孤立局面,至此,楚汉之争的主动权又掌握在了项羽手中。
为何这次项羽又能以少胜多,一举扭转颓势呢?
第一、 刘邦联军虽有56万之多,但大多都是乌合之众,大部分是刚刚收集的部队,没能融合在一起,难以全局指挥,声势浩大,但一遇到大的冲击,一盘散沙,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楚军之勇敢世人皆知,尤其是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心存畏惧,遇到项羽精锐骑兵冲击,直接溃散。
第二、 刘邦东出以来,势如破竹,一路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攻取了彭城,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能清楚的分析战争态势。项羽勇猛无比,破釜沉舟,出奇兵袭击。
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多是上述两个原因。兵不在多,在精。李密几十万大军被几万大军打败,李自成几十万大军被吴三桂几万关宁铁骑冲散都是这个道理。只有主帅能够灵活指挥协调,各部队相互配合的大军才具有战斗力,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只需要十分之一的精兵冲击便可攻破。
项羽剧照
项羽此战后没能赶尽杀绝也为日后自己兵败亥下埋下了伏笔。2000多年后,毛主席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作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要彻彻底底的击垮敌人,不给其喘息的机会。
今日,我辈没有机会再像古人一样,冷兵器对战冷兵器,但历史的本质还是一样,外衣换了一遍又一遍,内核不变。尤其是商业布局中,切记不可摊大饼,超出掌控能力就是崩盘之日,恒大、乐视就是最好的例证。
最后感谢大家喜欢,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四连冠走一波。
古代这种几十万大军出征,如果几十万不是自己嫡系部队,是由各怀鬼胎的盟军组成,那结果大概率悲剧。对于嫡系部队来说一点点小挫折,对于这种散装部队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老刘能跑路,不是项羽的问题,而是运气的事:彭城亿年一遇的沙尘暴如此时间精确的出现了……让人不得不相信:真有真命天子呀!他的后代大决战时还遇上流星雨砸对手的大营……好运都不讲武德了!
项羽战术上无敌!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