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在海外成长、习惯了国际通行规则的华侨华人新生代而言,再多的言语描述,都比不上到中国亲眼目睹一番。”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 26日在海南博鳌举行 ,意大利南部文成同乡总会会长周建军在接受中国侨网“侨商道·博鳌华商录”专访时说道。 闯欧洲:在罗马缝制时尚密码
1992年,周建军从家乡浙江温州文成前往意大利,那时意大利是全球时尚中心。 初到意大利,周建军在餐馆刷过盘子,也在制衣厂熬通宵。 打工的间隙,他自学语言,最终与朋友合办服装作坊。 践行着温商“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哲学,周建军从代工起步,一步步创立“HD”“TT”等服装品牌。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外经贸往来的蓬勃发展,给周建军带来新机遇。他带着意大利设计师多次前往温州工厂,将中国制造与欧洲版型结合,打造出专供商超的轻奢品牌,并在墨西哥设立分公司,入驻西班牙、德国、希腊等地主流卖场。
2002年,周建军将公司从米兰迁至罗马。罗马所在的拉齐奥大区与纺织重镇普拉托直线距离约230公里,共同构成重要的工业与纺织业核心。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移民在普拉托发现商机——利用意大利的纺织厂设备,嫁接中国东南沿海的劳动力网络,悄然构筑起全球快时尚产业链。

图为周建军。(受访者供图) 架桥梁:聚焦华侨华人代际传承
2007年,周建军参与创立意大利南部文成同乡会。历经近20年发展,协会已拥有百余家会员企业,不仅涵盖服装、餐饮等传统领域,更包括有机农业、跨境法务、数字医疗等新赛道。
“平时在海外做侨团工作,我会关注华侨华人,尤其是华侨华人新生代的发展。”

图为周建军。(受访者供图) 周建军告诉记者,当下,意大利的华人社区已不再局限于老一辈的华侨华人,而是逐渐涌现出侨二代、侨三代乃至侨四代。
除了延续老一辈从事的传统行业,新生代正不断融入意大利主流行业,如金融服务业、律师事务所、旅游业、医疗保健行业等。新一代侨民不仅能熟练掌握意大利语言,还更加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市场,和当地人结下更加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活动,与老一辈有着显著的不同。
“我们侨团侨社要搭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定期举办青年座谈会,让更多的二代、三代相互认识,相互帮衬。”为吸引年轻会员,每次活动前,周建军都对照名单给年轻会员打电话,并向他们提供回国交流学习、参观的机会。
周建军认为,对华侨华人新生代来说,千言万语不如亲眼目睹,要吸引他们回乡,创造机会开展各类文化省亲活动,让他们亲眼目睹家乡的发展变化。
守与变:“四千精神”的数字迁徙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以温州商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群体在实践中凝练出“四千精神”。

资料图:春夏大秀展现东方服饰之美。(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我是一个普通的温州人,我们这代人多数靠‘四千精神’起家,但新生代需要新打法。”周建军回忆,早年华侨华人挤在普拉多做服装代工,如今第二代涉足跨境电商、智能家电;过去靠亲友借贷凑集装箱货款,现在则引入市场化、资本化运作。
“我们这代人用脚丈量出来的商路,孩子们将用算法重绘。”周建军说道。
责编:马海燕

吴添泉:32岁辞警下海,半生转身华社“传灯”
陈丽生:被“逼”出来的非洲破局征程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的“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