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的杨复兴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解放军最年轻的开国大校。
说起最年轻的开国大校这个话题,目前互联网最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王金泉是最年轻的开国大校。
虽然王金泉出生于1923年,1955年的时候年仅32岁,确实算得上年轻有为;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王金泉1955年授衔时并不是大校,而是上校。
1955年王金泉的职务是志愿军201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连正师级都不是;他晋升大校是1962年,这一年他正担任陆军第67军副参谋长,这是一个正师级职务。
所以,王金泉并不是最年轻的开国大校。
韩曙
除了“王金泉说”外,还有一种说法也挺流行的,认为电影明星韩雪的爷爷韩曙是最年轻的开国大校。
韩曙出生于1922年,仅仅比王金泉大一岁,他在1955年授衔时也确实被授予了大校军衔;但是33岁被授予大校军衔的韩曙依然不是最年轻的开国大校,他最多算是第二年轻的开国大校。
真正最年轻的开国大校是杨复兴,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时才26岁,而更夸张的是2年前,24岁的他已经被任命为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了。
杨复兴是谁?
他为什么能在24岁就成为军分区副司令员,26岁成为开国大校?
接下来,兰台就为大家介绍开国大校杨复兴的人生传奇。
卓尼土司
01、杨复兴,1929年出生于甘肃卓尼县,他还有一个藏族名字叫班麻旺秀;他之所以能在24岁成为军分区副司令员,26岁成为开国大校,和他另一个身份密不可分:他是末代卓尼土司。
卓尼土司可以算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土司之一。
相传卓尼土司家族在唐末时率领家族以及家族的附庸家族离开了藏地,经过了几个世纪的辗转迁徙,卓尼土司家族在元末由四川若尔盖进入甘南的迭部地区。
不过以上属于传说,史料显示,在1404年,也就是明朝永乐二年,卓尼土司家族真正的祖先“些儿地”(音译)征服了甘南迭部地区的迭部达拉18族,统一了甘南迭部地区。
2年后,也就是明朝永乐四年,“些儿地”联系了陇右的明朝地方官员,要求“内附”;这让明帝国感到非常满意,“些儿地”对于甘南迭部地区的统治算是得到了明朝官方的认可。
永乐十四年,“些儿地”被明帝国授予了世袭正千户一职,并接管了卓尼大寺世袭的僧纲大权。所谓的“僧纲”,指的是由政府任命,司掌统领全国僧尼以护持教法之职官,也被称为“僧官”。
现代复原明朝千户铠甲
换言之,明帝国授予了“些儿地”以及其家族世代统治甘南迭部地区的权力,卓尼土司家族也从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所谓的卓尼,并不是“些儿地”的姓,而是指的当地的卓尼大寺;后来就被代指被“些儿地”家族统治的甘南迭部地区。
永乐十六年,“些儿地”到北京朝贡,觐见明成祖朱棣,还被授予了洮州卫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的职务。
之后,卓尼土司作为恭顺的藩属代表,经常到北京朝贡皇帝;五世土司旺秀在公元1509年,也就是明武宗正德帝统治时期入京朝觐时被皇帝赐姓杨,改名洪;也因此,卓尼土司统治区域的老百姓也都跟着土司姓杨了。
从此,卓尼土司家族也就代代以杨为姓了。在明清两朝的公文上卓尼土司家族被称为卓尼杨家。
明武宗正德帝
卓尼土司家族规定,土司的长子承袭土司职务,而次子则承袭僧纲;如果只有独子,或者说土司不愿意把僧纲分给弟弟,僧纲也由土司兼任。
事实上,明清卓尼大寺(禅定寺)历史上一共有18任僧纲,有12任都是土司兼任的。
当然,仅仅只是土司的话,杨复兴也不会被新中国授予开国大校军衔。
更重要的原因是杨复兴的父亲与红军相善,不仅资助了红军大批粮食,自己还因为和红军相善被国民党杀害;正因为杨复兴父亲当年的善举,才有了新中国厚待杨复兴。
杨积庆
02、杨复兴的父亲汉名叫杨积庆。
1902年,13岁的杨积庆就就成了第十九代卓尼土司。
当时卓尼土司在甘南地区算得上是一个相当强力的势力。
从明朝开始,卓尼土司一直在统治地区实行“兵马田制度”,要求土司治下的老百姓每户出兵一人,自备马匹和步枪,农闲时集中训练,基本上就是唐代的府兵制。
根据1935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采访杨积庆后发表的报道,在当时,卓尼土司至少拥有11600名骑兵。
所以,即使清朝灭亡之后,作为卓尼土司的杨积庆也受到了当时掌握甘肃的各路人马的重用。
先是1922年,河州镇守使裴建准委任杨积庆为河州南路巡防马步十三营统领;接着1928年,甘肃省督办刘郁芬委托杨积庆为洮岷路游击司令;1932年,甘肃宣慰使孙蔚如任命杨积庆为洮岷路保安司令,之后,当地人就称呼杨积庆为“杨司令”。
杨积庆
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进抵甘南,当时担任洮岷路保安司令的杨积庆在范长江、续范亭的影响下,认为红军是抗日的队伍,下令“藏兵撤退山林,不与红军对抗,迅速修复已毁达拉沟、尼傲峡绝壁栈道,让红军通过迭部。迭部几个仓的粮食,不必转运、窖藏,让红军取食……”
并且派人与红军秘密联络,送给了红军30多万斤粮食。
不仅如此,杨积庆还收留、安置了大量红军掉队的伤病员,一直到1950年,仅迭部县境内都还有掉队后定居在此的红军200多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迭部县还有10多名掉队的老红军健在。
只是杨积庆这些行为引发了国民党方面的强烈不满。
1937年4月,国民党方面的兰州行辕主任贺耀祖命令驻岷县国民党第165师师长鲁大昌“解决”杨积庆。
鲁大昌买通了杨积庆麾下主力团团长姬从周,在1937年8月25日以里应外合的方式突然进攻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当夜,杨积庆及长子杨琨夫妇等7名杨家人被杀,杨家的其余眷属也被鲁大昌软禁。
国民党方面得知杨积庆以及长子被杀后,立刻宣布取消卓尼土司,摒弃人成立卓尼临时维持委员会,并且任命姬从周为主任委员兼代洮岷路保安司令。
鲁大昌
然而,当地老百姓并不承认这个所谓的维持会。效忠杨家的老百姓自发组织军队于1937年9月17日攻克卓尼临时维持委员会所在地博峪村,姬从周也被打死。
国民党方面眼见无法收场,只能释放杨积庆被软禁的亲属,并宣布撤销“取消卓尼土司”的命令,任命杨积庆年轻8岁的次子杨复兴继任卓尼第20代土司,洮岷路保安司令;在杨复兴成年之前,政务暂时由杨复兴母亲杨守贞代理。
1943年,杨守贞把土司政务象征性的交给了年仅14岁的杨复兴,这也标志着杨复兴成年;于是国民党方面也在这一年任命杨复兴为洮岷路保安总司令。
杨复兴
03、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担心杨复兴带着卓尼土司倒向解放军,就以学习为借口,在1947年要18岁的杨复兴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班读书。
杨复兴虽然和国民党有着杀父之仇,但是也清楚知道当时的卓尼土司没有正面对抗国民党军的实力,所以他为了保全家族以及卓尼信任杨家的民众,孤身一人前往南京学习。
到了1949年,国民党此时已经日薄西山了,而大学毕业的杨复兴在国民党方面提出让他去广东某部队实习时,表示自己愿意回卓尼组织部队为“校长”尽忠。
也不知道是杨复兴的表态起到了作用,还是当时穷途末路的蒋介石已经无暇关注小小的卓尼土司,总之,杨复兴顶着一个陆军少将的军衔回到了卓尼。
杨复兴回到卓尼后第一件事就是与解放军取得联系,解放军对杨积庆之子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1949年9月11日,杨复兴以洮岷路保安总司令的身份宣布和平起义。
杨复兴(左三)
起义后,杨复兴先后担任了卓尼民兵司令、卓尼县长等职务,在此期间,他还主动率军追缴国民党的散兵游勇,肃清了卓尼境内的国民党残兵。
1953年,杨复兴被任命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委员。
1955年,26岁的杨复兴被授予了大校军衔,成为了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大校。
1971年,杨复兴被任命为西北民族学院副校长。
1981年1月,杨复兴调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民族委员会主任职务,并任省人大党组成员。
2000年,杨复兴因病去世,享年71岁。死后,他归葬在卓尼县城内杨土司家族的墓地。
以上就是解放军最年轻开国大校杨复兴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想讨论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