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荨麻疹怎么破?

妙梦评健康 2023-02-19 00:48:03

不寻常的2020渐行渐远,而2021刚开头就让我们很挠头,寒潮汹涌来袭,反复无常,皮肤也跟着遭了殃,尤其是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朋友,身上会更频繁地冒出一团又一团的风疹块,越挠越痒,泪奔又崩溃。

荨麻疹在民间有个特别应景儿的名字,不是你们常说的“风疹块儿”,而是“鬼风疙瘩”,简直传神。因为发病真的像鬼魅一样神出鬼没,让人无从捉摸。看起来又红又肿的皮损实际上就是皮肤、粘膜下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神奇的是虽然起病骤然,瘙痒难忍,但一般都会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也算是有良心的鬼风疙瘩了。而遇到不那么善良的,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起彼伏,无休无止。更严重的还会累及其他系统,如果伴有诸如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症状,那可真的会要命的。

至于急性慢性的区别,在于皮疹反复发作以及持续的时间,超过6周就会被归类为慢性荨麻疹,仅此而已。

诱发荨麻疹发病的原因太多太复杂了,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大不同。总体可以这样分类:

1、 食物,最常见也最容易被重视,尤其是含有动物性蛋白的食物(海鲜、肉类、牛奶和蛋类等)或植物(如番茄、柠檬)。

2、 药物,抗生素的致敏率相对最高,如青霉素,其他还有血清制剂、各种疫苗或磺胺类等。

3、 空气吸入物或皮肤接触物,植物花粉、动物皮毛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和尘螨等。

4、 感染,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侵袭或定植都可能会诱发发病,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等。

5、物理因素,如冷、热、紫外线、摩擦、震动等,防不胜防。

5、 精神因素,如劳累、紧张、抑郁等情绪下间接地削弱自身免疫系统的防御机能,进而诱发皮疹。

7、系统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甲状腺疾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疾病也可能会诱发荨麻疹。

你的问题究竟是哪个(些)原因导致的?这个还真不好说,一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筛查,比如过敏原检测、斑贴试验等,而结果仅仅作为一个有效的参考,另一方面,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自己积极在生活中查找,毕竟大千世界中应该没有谁能比你更了解自己的情况,对不?

而且,只有了解了你确切的致敏原因,才能有效的对症治疗,否则,任何药物仅仅是解除症状,没办法保证不复发。而用药,需要找医生根据你的情况个性化选择及调整,其实你需要知道的,比治疗用药更关键的,是如何科学预防?下面还是来点儿干货吧,123456照做就行了:

第一, 最重要,积极找到你的过敏原并尽可能避免解除。举个例子,观察你的发疹规律,白天还是晚上?吃饭前还是吃饭后?在家里还是在特定的场所?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阶段性排列组合分析一下,既防病治病,还能练字,同时预防海尔默兹,一举多得。

第二、没必要严格忌口,比如你的皮疹发作跟花粉有关,你吃鲜花饼并不会诱发,可以放心大胆的张嘴,但假若你暂时还找不到原因,有怀疑跟食物相关,起码在致敏期还是要规避潜在的风险,避免一些高蛋白食物的诱发或加重。

第三、加强皮肤保湿,避免搔抓。虽然大部分荨麻疹不是抓出来的,但往往会由于搔抓而破坏皮肤屏障,进而加剧瘙痒,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而值得一提的是,压力性荨麻疹就是抓出来的呢,可以做个简单的小试验,伸出你的前臂,用指甲(别太尖锐)稍稍用力地划一条痕迹,如果很快就红肿起来,而且是那种可以把皮肤当做画布的那种,则说明你的皮疹起码跟物理性刺激有关,就万万不能抓了。

第四、不要热敷或烫洗。尽管热敷或热水烫洗可以暂时让你感觉到舒服,缓解瘙痒,但热刺激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短暂的舒爽过后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瘙痒和更多的皮疹,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五、前面的原因分析中也提到了,有些荨麻疹可能跟自身体内伴发的一些疾病,或者正在口服的一些药物有关,因此要积极从源头入手,有病治病,能停药或换药最好,实在没条件的,那就只能靠长期的抗组胺药物维持平衡,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第六、劳逸结合,增强免疫力。很多疾病都属于身心疾病,这就像个博弈,你弱它强,战略上一定得重视,但是在战术上必须藐视,你若太在意它没准儿就蹬鼻子上脸,因此你要做的就是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好吃好睡,适当锻炼,保持愉悦好心情,让荨麻疹无缝可钻,自寻没趣吧!

3 阅读: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