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病逝后,出家的徐惠哀思成疾不肯服药医治,第2年殉情而死

慕卿容 2025-01-12 10:34:30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里头,徐惠是个颇为特别的存在,她并未生育子女。要知道,在两唐书中,能被列入后妃传的李世民妃子仅有两位,而徐惠便是其中之一。正因为如此,她的那些故事向来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着。

贞观元年(627年),徐惠诞生于世。自幼她便展现出独特之处,原来是个天赋异禀的女神童,和普通孩子明显不同,小小年纪就有着非凡的表现呢。

刚满五个月就能说话,四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论语》和《毛诗》,八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写文章。

彼时,徐惠的父亲徐孝德起了考察女儿学问的心思,于是便让徐惠试着依照《离骚》的体例去创作一首诗。

最终,徐惠没用多长时间就完成了一首《拟小山篇》的创作:

抬眼望向那幽静的山岩,目光悠悠流转;轻轻抚摸着桂枝,思绪不禁凝结。如此千年难逢的相遇啊,可你却如同荃草一般,究竟是为何要独自离去呢?这境遇,实在是让人心生感慨,难以释怀。

徐孝德在看完后不禁大为吃惊,他着实未曾料到年仅八岁的徐惠竟能写出这般诗作。他心里明白,以徐惠这般的才华,那必然是难以遮掩住的。于是,他并未刻意去隐藏徐惠的才华,反倒顺势而为,使得徐惠的名声就此传播了开来。

徐惠确实当得起才女之称,她广泛涉猎经史典籍,常常手捧书卷,沉浸其中。后来,李世民听闻了徐惠出众的才情,便把她召入宫中,封为才人。

正五品的才人,在后宫的位分体系里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位置。往上看,有皇后、夫人、九嫔、婕妤、美人等地位更高的;往下瞧,又有宝林、御女、才女之类。如此一来,才人的这个位分,真可谓是说不上有多高,可也不算特别低。

早在武则天进宫初封才人之前,李世民还曾有过这样一段插曲。那时他打算聘“容色绝姝”的郑仁基之女郑氏为充华,然而最后却成了一场乌龙事件,只因郑氏女已有未婚夫,终究没能入宫,但由此也足以见得李世民对郑氏女颇为看重呢。

相较于郑氏女而言,武则天以及徐惠在李世民心里的地位可就差了不少呢。要知道,徐惠是凭借自身的才学得以入宫的,单就这一点来讲,就足以说明她确实是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古代有才华的女子着实不少,然而能够在历史上真正留名的才女却是寥寥无几。而这一情况,恰恰是李世民会将徐惠召进宫的其中一个缘由呢。

徐惠进宫之后,展现出了极为出众的文采,她撰写文章时,能够挥笔即就,所成之文词藻华丽且内容丰富。正是凭借着这样卓越的才华,徐惠在宫中的位份得以迅速晋升,先是从才人擢升为婕妤,接着又从婕妤进一步升为充容,跻身九嫔的行列之中。

常言母凭子贵,在宫中更是如此,通常妃子诞下子嗣便会相应升位分。然而徐惠却与众不同,她一直未曾生育子女,可位分却能屡屡得到提升。由此不难看出,李世民对这位颇具才情的女子是极为看重的。

看重并不等同于宠爱,李世民或许曾对徐惠有过宠爱之时,然而徐惠在后宫里,其容貌实在算不上出众。若不是她有着极为出众的才情,恐怕她早就被淹没在众多妃嫔之中,难以崭露头角了。

徐惠打一开始所走的路径便是效仿长孙皇后那一套。要知道当时长孙皇后已然因病离世,李世民就此痛失了这样一位贤良的辅佐之人。徐惠说不定就是想着通过模仿长孙皇后的行事做派,从而能在后宫之中稳稳地扎下根基来。

只可惜,徐惠亦是饱览诗书之人,其品性同样透着简朴与温雅,然而命运弄人,终究是君生之时她尚未出生,这般错位,实在令人惋惜不已。

长孙皇后在年仅13岁的时候,便嫁给了李世民。那时的李渊在隋朝也不过是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员罢了,而李世民更是尚未建立什么功勋、成就一番大业呢。他们二人属于少年结为夫妻,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难困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他开启创业之路时,她始终相伴左右。当他在外奋力征战之际,她则于后方稳稳把控局面。玄武门那场关键之变,她与他携手并肩一同面对。最终,他登上了皇帝之位,而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

于李世民而言,长孙皇后的地位向来与众不同。而徐惠呢,乃是在李世民继位后的第二年才出生,她所经历的只是与李世民共享富贵的时光,如此一来,终究难以真正走进李世民的内心深处。

对于李世民而言,徐惠的身份不过是妾室罢了,是李世民赐予了她那荣华富贵的生活。从一则小故事当中,我们便能去体会一番李世民与徐惠在平日里相处时的具体情形。

曾有一回,李世民传下诏书,命徐惠前来见驾。可左等右等,许久都不见徐惠到来。待徐惠终于现身之时,李世民不禁勃然大怒。就在这紧急关头,徐惠灵机一动,赶忙献上一首诗化解局面。

清晨起身来到镜台前,精心梳妆完毕后,不禁暂且徘徊停留。要知道,那可是价值千金才能换来佳人的一笑,就这么一声召唤,又怎能轻易就前来应召呢?

她只能按照他的要求行事,徐惠心里很清楚自己在李世民心里处于何种位置。想要在宫中长久安稳地生活下去,她明白,可依靠的并非是李世民给予的宠爱,而是要凭借自身所具备的才华。

贞观十八年之时,李世民亲自率军征讨高句丽。在这一过程中,徐惠始终相伴在李世民身旁,他们先是从长安出发前往洛阳,接着又奔赴定州,而在途径函谷关之际,徐惠还特意写下了《秋风函谷应诏》这首作品。

徐坚等人后来把这首诗编入了《初学记》,如此一来,便能够在唐玄宗诸子进行作文之时,为他们检查事类提供便利条件。

贞观二十一年之时,李世民前往翠微宫进行休养。在此期间,他创作完成了《小山赋》。而当时伴驾在侧的徐惠,依照皇帝所写《小山赋》的旨意,也相应地撰写下了《奉和御制小山赋》这一作品。

就徐惠的诸多作品而言,其才情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不过呢,要说徐惠最为出彩、最具高光的时刻,还得是她创作《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的时候呢。

可以讲,徐惠能在青史留美名,正是得益于这篇进谏之作,而这其实也是她效仿长孙皇后进谏所获的成果。说来有趣,长孙皇后的进谏方式颇为温和,皆是在与李世民私下相处之时,耐心且委婉地苦心相劝。

李世民往往能接纳长孙皇后的劝诫,正因如此,他得以始终行进在成为明君的路途之上。然而徐惠的做法却全然不同,她并非如长孙皇后那般进行劝谏,而是像臣子一样,直接向李世民呈递奏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并且徐惠所挑的时机十分耐人寻味,是在事情已然发生之后,也就是一座座避暑宫殿均已建造完成之时才呈上奏疏,而且还是在李世民已经开始自我反省应当节俭的这样一种情形之下,她才做出了上疏之举。

事实上,这已然称不上是进谏了,反倒更趋近于迎合之举。如此一来,其所谓的劝谏自然难以发挥真正的劝谏功效,不过倒是让李世民满心欢喜。

也许这正是徐惠所期望达成的目的,那便是要让李世民始终记着她呢。毕竟在后宫之中,唯有李世民将她记在心里,她才能够安稳顺遂地生存下去,这对她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生存之道呢。

由此可见,徐惠对于自身所处的境况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她并未得到帝王的格外宠爱,在那样的环境下,她所能依靠的唯有自身的才华罢了。

贞观二十三年之际,李世民驾鹤西去。依着当时的惯例来讲,未曾生育子女的徐惠,便被安排送进了崇圣宫,从此开始了她出家为尼的生活。往后的日子里,唯有青灯古佛与之相伴,直至生命终结,恐怕也是这般悄无声息的了。

对于皇帝的妃子而言,这简直就如同一种酷刑般煎熬,可她们却无力挣脱这般命运的束缚。就拿徐惠来说,她到了崇圣宫没过多久,便身染疾病了。

其一,徐惠因哀思过度而患病。她本就倾慕李世民,一位才华出众的妃子,邂逅那威武霸气的帝王,往往极易心生爱意,徐惠自然也对李世民怀有深情,故而他的离世给徐惠带来的打击极为沉重。

再者,崇圣宫的生活于徐惠而言着实难以适应,结果她便生了病,并且病情日益严重起来。而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徐惠那聪慧过人的大脑再次发挥出了作用。

要是她在崇圣宫离世,这着实算不得什么要紧之事。毕竟有那么多未曾生育子女便出家的妃子,她们的死亡是极为平常的。她们虽曾是先帝的妃子,可已然不属于皇宫范畴了,对她们而言,死亡或许就这般悄无声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然而徐惠并不愿如此这般,在那之后,她坚决不肯服用药物进行医治,一心要为李世民殉情,还这般对身旁之人说道:

我承蒙眷顾实是深厚,然而心中却抱定了早早离世的志向。倘若魂魄真有灵验的话,能够侍奉于园陵寝庙之旁,那便是我心中所愿。(出自《旧唐书》)

《新唐书》中是这样讲的:

皇上待我恩厚,能得以先于他人像狗马一般在园陵寝庙侍奉,这便是我的志向啊。

总而言之,徐惠所表达的意思便是:“先帝曾给予我极为优厚的待遇,如今我一心只想早些离世,如此便能去侍奉于先帝的园寝之中了。”

徐惠通过七言诗以及连珠的形式来传达自己内心的心愿,而她所采取的这一系列做法,最终获得了李治的肯定与认可。

在永徽元年(650年)的时候,年仅24岁的徐惠就因病离世了。之后,李治特意追赠她为贤妃,并且安排她陪葬在昭陵的石室之中,让她在身后能有此殊遇,得以长伴于昭陵。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