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历史悠久,滨州市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滨州市是全国第一个“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
2022年,粮食面积883.25万亩、总产375.26万吨,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46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一位。
滨州市也是山东省的一座区域中心城市。随着滨州市经济快速发展,滨州市的发展格局悄然打开。
滨州市开局基础良好,时代呼唤大格局。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强市,必然首当其冲。
城市的大格局体现在这座城市于所在区域有重要的影响力。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强,中心城区经济,人口,面积等几个维度有较强的实力。
大格局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大格局就是要各县市区整合一体化发展,抛弃谁受益谁吃亏的思路,坚定不移朝着大滨州努力。
大格局就是要树立人人为滨州,滨州为人人的发展理念,共同助力滨州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滨州市大格局的基础。
#滨州市#下辖#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市#。
滨州市中心城区主要由滨城区,沾化区两个市辖区构成,中心城区在较长时间内基本代表了滨州市的发展格局。
城市发展的格局不会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代自动调整。
从各县市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以及与中心城区融合程度来说,博兴县,惠民县,阳信县未来会纳入滨州市的发展框架,成就大滨州市的大格局。
滨州市未来的大格局主要由#滨城区#、#沾化区#,#博兴县#,#惠民县#,#阳信县#两区三县构成。
随着滨州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各县市同城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滨州市发展的格局进入大开大合的阶段。
滨州市的开局在于通过高能级的交通串联起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的一体化发展,打破各县市区割裂的发展。
滨州市的合局在于激发各县市区的潜力,整合各县市区发展资源,统筹一盘棋,共建大滨州。
潜力成就滨州市大格局
滨州市是一座潜力之城,希望之城,有成就大格局的基础。
在过去的2022年,滨州市经济总量达到了2975亿元,稳居山东省第13名。
滨州市的经济总量虽然在山东不是很突出,但与中西部城市相比,也相当之强。
滨州市常住人口达到了391万人左右,算得上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的人口大市。
2022年,滨城区经济总量达到了546亿元。沾化区经济总量达到了186亿元。
博兴县,惠民县,阳信县经济总量分别达到了456亿元,235亿元和272亿元。
滨州市两区三县经济总量合计达到了1695亿元,占滨州全市比重的56%。
在两区三县之中,滨城区常住人口达到了62万人。沾化区常住人口达到了33万人。
博兴县常住人口达到了50万人。惠民县常住人口达到了57万人。阳信县常住人口达到了42万人。
滨州市两区三县常住人口达到了244万人,占滨州全市比重的62%。
滨州市还是一座民富之城,2022年,滨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4099元。
2022年,滨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1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62元,增长6.4%。
无论是滨州大市还是三区两县,较强的经济总量和较多的常住人口都为滨州市大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形成滨州市大格局。
城市大格局形成的内在基础在于产业的产出。
如果大格局是人体,那么产业就是大格局的骨架,起到支撑性的作用。
滨城区的城市定位是渤海湾南岸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辐射鲁北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沾化区的城市定位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京津冀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服务功能完善的市域副中心,市域北部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博兴县,阳信县则立足先进制造产业区的定位,引导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严控污染、低效产业用地规模,加速吸引集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
滨州市三区两县都是产业王者,规划高地,对滨州市大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强大的助力。
区位成就滨州市大格局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华北平原东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济南都市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
滨州市区位优越,形成了联动四方,左右逢源的发展格局。
济南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是山东省几大都市圈之一,城市能级定位之高,辐射广度之大无与伦比。
随着两大都市圈协同战略的不断推进,为滨州市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滨州市可以借势借力都市圈内城市的高速发展享受一波波产业外溢。
优越的区位带来了滨州市发展的新优势,滨州市发展的新优势又促进了滨州市大格局正在一步步形成。
滨州市未来的城市定位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渤海湾南岸的新兴制造业基地,以黄河地域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
滨州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环渤海湾南岸新兴增长极。
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制造业产业基地以及新兴增长极的打造都能成就滨州市大格局。
行政区划调整设想助力滨州市大格局
如果光靠自身的融合,进程缓慢,形成滨州市大格局得猴年马月。
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城市大格局就是金钱,就是城市发展的效率。
城市大格局的形成能以几何倍数放大城市的发展,能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先发优势。
城市大格局的形成也能大幅度提升城市能级,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
在山东省,城市格局最大的就是省会济南市和计划单列青岛市。
省会济南市不断撤县设区和吞并莱芜市,形成了省会城市的超大格局,超越烟台市并且逐步拉开和烟台市的经济差距。
济南市通过做大城市格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让青岛市也倍感压力。
青岛市是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市,定位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在积极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青岛市大格局的形成也和青岛市多轮撤县设区息息相关,现在的青岛市不仅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大,而且与周边各县融入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很多关心和支持滨州市发展的有识之士提出撤县设区的设想,助力滨州市大格局的形成。
设想的核心就在于近期可以对博兴县设区,远期对阳信县,惠民县设区。
博兴县,阳信县,惠民县如果设区,能加快中心城区与三县的融合步伐,一座现代化区域中等城市的发展格局瞬间打开。
届时滨州市的城市能级和中心城区首位度大幅度提升,能力滨州市赶超进位,进入山东省级10强市或许也有可能。
同时博兴县紧邻东营市和淄博市,惠民县紧邻淄博市和济南市,阳信县紧邻德州市,三县如果设区,能形成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同城连片化大发展的格局。
撤县设区或许是滨州市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做大城市格局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滨州市大格局能大幅度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城市的魅力在于扩张,在于做大做强,在于不断给居民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滨州市大格局的形成能有效打破县市区的行政篱笆,县市区优势互补,同城融合发展不断加快。
大格局的形成有利于高能级交通的审批比如轨道交通等。
在不远的将来,滨州市或许也能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形成上班在济南市,安家在滨州市的气象。
大格局的形成更加有利于滨州市未来的招商引资,有利于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落户滨州市,也有利于加快城市配套设施的快速提升和完善。
人人都向往大城市繁华的生活,两区三县加速融合,形成发展的大格局,也能推动滨州市成为那座极具竞争力的大都市。
大都市的形成,能加快落户一批好大学,好医疗等优质资源的落地,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能有效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展望滨州市大格局
滨州市大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各县市区发展,有利于你我他。
滨州市下辖县市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需要树立大滨州市的发展理念。
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以县市区的一隅出彩助力滨州大市高质量发展。
相信未来滨州市大格局一定会形成,助力滨州市高速发展。
滨州市必然会朝着山东省区域中心城市,融入济南都市圈和坏渤海经济圈而不断努力。
滨州市的发展会更加美好,祝滨州市早日实现滨州梦。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