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追谥为“王”的十四大名将

俇攘 2023-03-05 11:02:57

王,自古以来都是极为崇高的尊位,春秋战国时代,那就是一国之尊,自西汉开始,华夏历代王朝基本都沿袭了非同姓不封王的基本定律,而类似于曹操、司马昭这种强行称王的,基本就代表着有了篡逆之心。明朝基本也是延续了非同姓不封王的基本政治策略,宗室最高爵位为王,而功臣最高爵位则为公。

但是,也有例外,明朝为了对立有奇功的大将,会在其百年之后追加爵位,给予王爵作为特殊恩遇。除了南明时期封的李定国、郑成功、丘福、傅友德等人之外,在明朝洪武到崇祯时期,一共对十四位将领进行过追封为王的恩遇,最有含量的自然是开国六王还有靖难二王,其余在土木堡还有对功臣之后比较有出息的将领也进行了追封为王。

冯胜

最可惜的当属开国名将冯胜,其实以冯胜在开国时期的战功,完全可以在洪武时期就可以追封为王,元末乱世,冯胜自己拉了一支队伍,在朱元璋创业期间来投靠,之后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每一战都少不了其身影,洪武五年北伐,徐达、李文忠两路大军都没有取得全胜,唯有冯胜的西路军在傅友德的冲锋下一路战绩彪炳,洪武二十年,冯胜又为主帅扫平辽东残元势力,帮助大明王朝拓土千里。洪武二十一年,又率军平定了云南等地的叛乱,但是冯胜其人虽有大略但是不顾细节,因为女婿周王朱橚亦秘密会见冯胜而被严厉斥责,引发了朱元璋猜忌,在朱标死后,冯胜被无罪赐死,直到弘光帝时期才被追封为王。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下,明朝历史上的十四大被追谥为王的名将。

一、开国六王

1、常遇春

常遇春,算是朱元璋最喜欢的爱将,天生的先锋,在朱元璋攻取和州之际加入朱元璋团队,最开始没有太受到重用,直到渡江之战开始,才渐渐坐稳了朱元璋大军的先锋,之后在攻打衢州之战中崭露头角,之后成为朱元璋手下最重要的武将,特别是在九华山之战和攻取池州之战,立有赫赫战功,特别是在龙湾之战,常遇春彰显古今罕见的先锋大将的能力,为击败陈友谅立下了决定性功劳。

常遇春

之后常遇春成为了朱元璋手下和徐达分量相当的超级名将,在鄱阳湖之战,正是常遇春一箭射伤了冲阵的张定边,才一举奠定了战局。攻张士诚之战,常遇春所向披靡,之后与徐达北伐,更是一日千里,大军从淮左一路杀到中原,沿着山东进大都,然后再回师一路杀回太原,击败了王保保,之后再攻取兰州等地。常遇春和徐达是朱元璋集团的帝国双璧,一个为帅,一个为将,两人配合天下无敌,只不过常遇春去世很早。洪武二年,在攻取元上都后南归,在柳河川突然病逝,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

2、李文忠

李文忠,明初开国名将中地位可排第三,是朱元璋二姐的孩子,年十四岁便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因为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所以自然受到的教化和得到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李文忠很快就在军中成长了起来。李文忠初战是在池州之战,李文忠率军驰援池州,击败了赵普胜,之后成为一军统领,南征北战,参与了朱元璋崛起阶段几乎所有的战役,最重要的战功就是平定江南,之后又主持平定了福建等地。

洪武二年,和徐达、常遇春等人出塞追击北元,屡获战功,李文忠是乱战快打的决定高手,虽然综合能力不如徐达,勇猛善战不如常遇春,但是其更像是两者的结合体,而且其好学有为,深受朱元璋信任,晚年还参与平定洮州十八番族反叛,洪武十六年,李文忠患病,次年病逝,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

3、徐达

明朝第一名将徐达,朱元璋集团大军的绝对统帅,徐达是最早追随朱元璋开始创业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攻取集庆之后,朱元璋基本不再亲临一线作战,徐达就成为了朱元璋大军的统帅,带领大军击败张士诚,灭了陈友谅,挥师北伐,一路杀到了大都,然后在太原和兰州连续两次重创王保保,夺取了甘陕大面积土地。

在平定天下和岭北作战不利之后,徐达开始坐镇北平,成为了明朝北部长城,在北方整顿边防,修建城管,训练士卒,推行屯田,被尊为北境长城。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生病,之后病情加重,回南京养病,次年病重去世,朱元璋亲自下令,追封其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

沐英

4、沐英

沐英早年颠沛,在战乱中几乎饿死,幸好得到了朱元璋的收养,成为了朱元璋的第一个义子,四年后,十二岁的沐英就开始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早年只是在朱元璋身边学习和侍奉,直到十八岁之后才开始承担重任,之后参与攻江西和福建。后来参与攻取吐蕃和云南等地,之后被朱元璋安排镇守云南,多次平定云南各地少数民族的叛乱,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在得知太子朱标去世之后,伤心欲绝,不久患病中风,同年去世,朱元璋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

5、汤和

汤和算是开国六王中,最有眼力见,且最忠心的一位了,汤和年长于朱元璋,是朱元璋同乡,生得孔武有力,在朱元璋还出家为僧之时,汤和就参加义军,成为了郭子兴手下的一员将领,甚至坐到了千户这个级别。但是当朱元璋前来投奔时,汤和却甘愿听命于朱元璋,而且在之后可以放下一切追随朱元璋创业,可见其人识人之明。在追随朱元璋后,屡立战功,从江淮地区一路杀到南京,之后又参与统一全国的各项战役,甚至随军北伐塞北,战功卓著,开国后又参与平定了各地叛乱,洪武二十二年归老,洪武二十八年于凤阳病逝,追封王爵东瓯王,谥号“襄武”。

邓愈

6、邓愈

邓愈自幼勇武,早年自己拉起一支队伍抗元,在朱元璋开始创业之时,邓愈带领近万人的队伍投奔当时还很弱小的朱元璋,因此深受朱元璋宠信。之后作为一军主将,参与了多项战役,渡江取集庆,扫平江左多座城池,朱元璋最重要的洪都之战和鄱阳湖之战,邓愈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建国之后,邓愈参与北伐,并主持平定了吐蕃等地,开辟疆土数千里。但是在归途中染病,洪武十年,在回师途中病逝于寿春,朱元璋亲自祭奠,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二、靖难二王

7、张玉

靖难名将张玉,是朱棣手下最强的两员大将之一,最初是元朝降将,后成为朱棣亲信,参与过捕鱼儿海之战,屡次随朱棣北伐草原,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靖难之后,张玉是燕军主将,多次击败南军,破耿炳文和李景隆的数十万大军,为燕军立足幽州立下了决定性的战功。后来先后夺取沧州和德州,扩大了燕军的战略纵深。东昌之战,朱棣被围,张玉率军反复冲杀,因为在乱军中不知朱棣已经突围,因为没有找到朱棣而一直持续冲阵,直至力竭战死。朱棣称帝之后,加封荣国公,谥号忠显,朱高炽即位后,追封河间王,改谥忠武。

朱能

8、朱能

朱能是朱棣靖难之战中第二位绝对主力大将,很早就追随朱棣征伐草原,以骁勇善战而成名,深受朱棣宠信。在靖难之役时,正是朱能主持夺取北平九门,帮助燕军有了立足之所。随后又在东昌之战救出了被围的朱棣,在夹河之战扭转战局,在灵璧之战中生擒平安等南军名将,收降十万南军,南下突袭南京之战中,多次击败南军主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永乐四年,在征讨安南途中病逝,追封东平王,谥武烈。

三、土木堡二王

9、张辅

河间王张玉之子张辅,永乐和宣德时期的名将,早年随军参加了靖难之役,赚取了不少战功,因此被封侯。永乐时期,最大的功绩在于平定了安南,是永乐朝重大功绩。先后四至交趾,史称他“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之后参加了朱棣主持的第三、四、五次北伐,立下重要战功。后来又帮助宣德皇帝平定了朱高煦叛乱,正统十四年,年过七旬的张辅随军出征,在土木堡死于乱军之中。次年被景泰帝追封定兴郡王,谥号“忠烈”。

张辅征安南

10、朱勇

东平王朱能之子,明朝勋贵,多次跟随明成祖北伐草原,后来参与了平定朱高煦的叛乱,宣德年间,一直在北部边境备军,正统九年,两次率军北上,出喜峰口,大破瓦剌骑兵,正统十四年,朱勇随军出征,期间战死于土木堡。在朱祁镇夺门之变重掌皇位之后,追封平阴王,谥号“武愍”。

四、名门后裔三王

11、沐晟

沐晟,云南沐府第二代中的佼佼者,本是沐英次子,因为其兄沐春身后无子,才得以继承爵位。承袭爵位之后,在云南治理当地蛮族各部大有作为,后又在永乐朝配合张辅等人平定安南之战立下战功,之后多次平定西南和交趾各地的叛乱,后病逝于征途中,朝廷追封其为定远王,谥号“忠敬”。

少年沐晟剧照

12、张懋

张懋,明朝靖难功臣张玉之孙,土木堡战死的名将张辅庶长子,张辅战死后,其嫡长子残疾,其孙张杰出身低微,于是命张辅的庶长子、九岁的张懋继承英国公爵位(张辅也是厉害,六十多岁还能生儿子)。张懋文武双全,特别是在明宪宗时期,在很多大事上对皇帝颇有助益,尽管身居军中要职,但是没有什么战功的情况下,握兵柄者四十年。正德十年去世,明武宗追封其宁阳王,赐谥号“恭靖”。不过王爵后来在万历年间被削除,因为实在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

13、朱希忠

朱能玄孙朱希忠,文武双全,在明世宗时期备受嘉靖帝喜欢,后执掌神机营,五军营,颇有才华,升任掌右军都督府事,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进犯,朱希忠部署严密,俺答大军无功而返,算是一大战功。万历元年去世后,请为王爵,张居正批准,追封定襄王,谥恭靖。不过在万历十年,被万历皇帝追削。

五、中期名将一王

朱永和汪直

14、朱永

明朝中期,社会平稳,战事不多,所以名将也不多,唯有朱永,几乎在明朝中期名将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朱永是宣府总兵朱谦之子,很早就随其父镇守宣父,为帝国守卫着北部疆域,明英宗北狩归来,正是朱谦和朱永父子首先去拜见,在朱祁镇复位后受到重用,之后多年整顿边防,战功卓著。成化元年,荆襄爆发流民起义,朱永统军平叛,之后又多次抵御蒙古入侵,成化十五年,随汪直扫荡女真,算是把成化朝所有的仗都打了。朱永于弘治九年病逝,追封宣平王。

16 阅读:8628
评论列表
  • 2023-03-26 00:04

    什么开国六王,只听说开国六公。当时汤和都不是

    留其名 回复:
    看标题,追谥为王
    用户55xxx45 回复:
    知道“追封”是什么意思吗?
  • 2023-04-04 16:37

    论跟好老板的重要性,张玉家朱能家三代封王

  • 2023-04-04 00:34

    开平忠武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