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开国女将军回乡探亲,面对昔日前夫的毒打,她作何反应?

夜色温柔日记 2025-04-09 22:00:21

女将军衣锦还乡,本是一件十里乡亲都与有荣焉的事情,但古天顺一家却被吓破了胆子,甚至想着赶紧收拾细软准备跑路,他们究竟为什么这么害怕?原来,这女将军叫做李贞,曾经是古天顺的童养媳。在李贞幼年时,没少被古家人毒打,尤其是丈夫古天顺,时常不如意了就对着她撒气。也因此,在古家人眼里,李贞不是来回乡探亲的,而是来对他们寻仇的,他们做贼心虚,可不得害怕吗。而此时早已经荣升少将,成为开国第一女将军的李贞,面对着毒打了她十多年的古家人,又会作何反应呢?

开国第一女将军李贞童养媳投身革命队伍1908年,湖南浏阳的清贫李家迎来了第六个女娃娃,本就因劳累过度而疾病缠身的父亲李光田愁眉苦脸,没多久就撒手人寰,留下妻子与6个女儿。那个时候的李贞少将还不叫李贞,周围人都叫她“旦娃子”。旦娃子在家中排行第二,清寒的家境,让她自己还是个半大孩子的时候,就要负责照顾几个妹妹。而到了她6岁那年,家中实在负担不起这么多张嘴,连饭都吃不起了,母亲便在亲戚的建议下,含泪将她送给了古家当童养媳。

童养媳的生活苦不堪言对于年仅6岁的旦娃子来说,寄人篱下的生活简直像一场永远也醒不来的噩梦,每天都是洗不完的衣服,干不完的脏活,以及挨不完的毒打。那个旧社会,童养媳就相当于一件买来的物品,古家人具有支配权,可以随意对待。幼小的旦娃子每天不仅要为古家人洗衣做饭,还要忍他们的毒打与谩骂,只要稍有不顺心,他们就对旦娃子拳打脚踢,丝毫不把她当人看。旦娃子深感不公。她觉得,你我都是平等的人,本没什么区别,凭什么我又苦又累还要天天挨打受骂?更觉得这辈子不能就这么算了,她要活出自己的未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李贞少将就在心中埋下了驱除压迫、解放妇女的种子。

旦娃子曾经用逃跑的方式抗争过。她劝服了同村同为童养媳的几个小姑娘跟她一起逃跑,但可惜的是,其中一位小姑娘太过害怕,选择了告密。旦娃子被抓回来一顿毒打,她的抗争还没开始就失败了,古家人对她的看管从此更加严格。就这样,旦娃子熬到了16岁,古家人便让她与古天顺完婚。新婚夫妇本该举案齐眉,怎么说也得有一段甜蜜的日子,但古天顺脾气冲动暴躁,对旦娃子丝毫没有夫妻情分,常常非打即骂。旦娃子婚后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眼见着逃跑无望,她一度绝望。转机出现在1926年的春天,党的革命队伍来到了浏阳,为当地带来了新思想。解放妇女、人人平等、人民至上等前所未闻的思想理念,让刚满18岁的旦娃子对革命队伍心生向往。

党的革命队伍解放妇女她毅然剪短了头发,放下手中的活计,瞒着古家人偷偷报名参加了妇女解放协会,并改名“李贞”,寓意“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李贞出身底层,吃过太多苦,深知被黑暗旧时代压迫的妇女儿童的苦痛,因此对革命事业格外上心。在妇女解放协会里,她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积极参与讲解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带动了许多妇女投身运动,还利用自身优势为党组织传递秘密消息,立下汗马功劳。一年后,由于表现出色,在时任浏阳区委书记张启龙同志的推荐下,李贞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启了自己光辉的革命道路。不久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浏阳的许多共产党人被杀,李贞也被通缉。古家人害怕被李贞牵连,于是让古天顺一纸休书休掉了李贞。但李贞毫不在意,因为她已经找到了要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

许多共产党员被捕女同志立下汗马功劳在加入共产党之后,李贞更是身先士卒,积极投入革命事业。1928年,李贞加入了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长。李贞作为委员会内唯一的女同志,丝毫不惧怕如狼似虎的敌人。恰逢党组织计划攻打张家坊的团防局,但敌方装备精良,我方是刚组织起来的队伍,虽游击队的同志们有超人的意志,但仍经不起伤亡。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劣势情况下,该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呢?

最好的办法是偷袭,但偷袭的前提又是让敌方降低警惕再混入城内,这又该如何是好?负责这次进攻的特委书记王首道苦思冥,怎么也想不出好的办法。直到他注意到了游击队里唯一的女同志李贞,他忽然灵机一动,想出来了一个办法:让女同志扮成新娘子,游击队员扮成迎亲队伍。谁能想到,坐在花轿子里的新娘子,会是游击队成员呢?王首道找到李贞,郑重其事地把这个艰巨而危险的任务交给了她。李贞毫不迟疑的答应了,她投身革命,本就是舍生取义,又怎会因为惧怕危险而拒绝?就这样,李贞穿红戴喜,扮成了新娘子。其他游击队员则分成两队,一队敲锣打鼓抬着花轿,枪支弹药就藏在红绣球掩盖着的“嫁妆”里,另一队则提前埋伏,观察敌人动向。

果然,敌人没有丝毫警惕,在一番简单盘问后,就把迎亲队伍放入了城内,游击队员们抬着花轿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城内。等到了团防局门口,只听一声令下,游击队员们扯下红绣球,拿出枪支弹药就冲了上去,打得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新娘子也一把扯下红头盖,英勇参与战斗。最终,游击队只用了短短半个小时,就拿下了团防局,并救出了此前不幸被捕的浏阳区委书记张启龙同志。被营救的张启龙同志,看着身披嫁衣的李贞,在心生感激的同时,更是心神荡漾移不开眼睛。更何况在此之前,他就对与自己志同道合、又蕙兰心智的李贞颇有好感。此时此刻,面对着不顾安危投身前线的李贞,他怎能不心动?恰巧李贞,对于经常帮助她的张启龙同志也早生好感。不久之后,互相确定了心意的两人,就在游击队员的见证下结了婚。

张启龙同志钢铁心艰苦革命道路婚后,两人度过了一段艰苦又甜蜜的时光,李贞也怀孕了。但好景不长,1929年,反革命分子继续对游击队发动围剿,组织一致决定要优先保存实力组织撤离,同时也让怀孕的李贞跟随群众离开。但李贞拒绝了队长李石雄的好意,她说,自己是共产党人,怎能先一步撤离?她要坚决留下掩护大部队与群众撤离。留到最后的李贞,带领剩余的几个游击队员与敌人周旋了两天两夜,最终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李贞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与心灵,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死也不肯随了敌人的意做俘虏。于是,她带着仅剩的5人,骄傲地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从悬崖上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幸运的是,李贞与其中一名游击队员落到了大树上,得以存活。但怀胎4月、即将成为人母的她,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李贞强忍悲痛,与队友掩埋了壮烈牺牲的同志们,发誓要继承队友们的意志,让敌人血债血偿,迎接新社会的到来。可屋漏偏早连夜雨,没等她从悲痛中恢复过来,就要遭遇另外一件痛苦:自己的丈夫张启龙,要与自己离婚!原来,张启龙不幸遭奸人所害,因而遭受了严重处分,已是自身难保,为了不牵连妻子,他主动与李贞离了婚,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1934年,李贞被调入了贺龙手下,时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就在李贞以为这辈子都要孤身一人时,她在党内好友陈琮英的介绍下,认识了红二军团的主任甘泗淇。甘泗淇对李贞有意,但李贞却有些不安,她觉得自己出身不好,是个没文化的童养媳,甘主任文质彬彬、气质超群,还留学过苏联,自己文化程度低,未免配不上他。但陈琮英却说,“甘主任说你精勇聪慧,觉得你特别优秀呢!还有,你们一个文化程度高,一个文化程度低,正好让他帮你补习,你们一起进步嘛。”李贞这才打消了顾虑,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1935年,在贺龙等人的见证下,李贞与甘泗淇结为伉俪,但此时正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新婚燕尔的夫妻二人立即踏上了漫漫万里长征之路。

甘泗淇上将与李贞少将红军跨雪山、过草地,不仅缺衣少食,又要躲避敌人的追击,李贞还怀了孕。如此艰苦的环境,身怀六甲的李贞硬是凭借钢铁等意志撑了下来,她一句都没有抱怨过。可惜的是,在怀孕七个月的时候,李贞不幸早产,她的第二个孩子也没有活下去。就连她自己,也由于二度流产,以及长时间的营养不良,永远地失去了生育能力。但这些苦难并未打倒她,擦干眼泪,她还是那个有着钢铁心的巾帼李贞,继续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好在这次,她身边有着甘泗淇一起,相濡以沫,两人在解放战争里离多聚少,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紧紧联系的心。

新中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李贞不禁与丈夫抱在一起热泪盈眶。她感慨道,皇天不负苦心人,自己与同志们为之奋斗了半辈子的事业,终于看到了光明。女将军还乡看望故人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典礼,在北京中南海举行,李贞与甘泗淇都是此次参与授衔典礼的成员之一,李贞也是唯一的女性。周总理自然注意到了李贞,他很是高兴,情真意切地祝贺道,“李贞同志,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新中国的花木兰!”

授衔典礼听到这句话话,李贞少将又是激动,又是感叹,面对着周总理,她想起来自己童年时的那个梦。此时已是共和国第一女将军的她,前所未有的感知到,没有压迫,妇女与男子人人平等的时代要到来了。授衔典礼不久后,李贞少将开始思念亲人,她早在十多年前就已亲人失去联系,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于是,她便与丈夫商议一起回湖南浏阳探亲,甘泗淇欣然同意。在浏阳,十里乡亲们敲锣打鼓,庆祝女将军携丈夫衣锦还乡。李贞少将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妹与母亲,母亲抱着她泪眼婆娑,互诉哀情。

而在浏阳城万人空巷迎接女将军的同时,古家人却闭门不出、藏头露尾,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三十多年前曾经当做出气筒的那个童养媳,如今已是开国将军了!尤其是作为前夫的古天顺,他心惊胆战的躲在家里,生怕女将军想起自己来,日日夜夜都在害怕李贞少将前来报复。古家人真是做贼心虚,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有好事之人把此事当做笑料讲给了李贞少将听,本以为她会幸灾乐祸或者伺机报复,但她却淡然一笑,说,“你们去告诉他,不必害怕,那些都是旧社会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新社会。”所听之人无不佩服李贞少将的博大胸怀。李贞少将还补充道,“正是因为他的压迫,我心中才会埋下革命的种子,我才得以投身革命,为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新社会而奋斗终生!”

李贞少将李贞少将出身艰苦,遭遇无数磨难,但她却把压迫化为前进的动力,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贞”之一字,她对革命、对同志、对自己的崇高理想忠贞不渝,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与党国。她与甘泗淇无儿无女,却一同抚养了2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都是烈士遗孤与战友的孩子。在弥留之际,两人都把所有的遗产捐献了出去,这对革命伉俪自始至终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