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伟大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举国同悲。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总理的身后事。虽然总理生前提出不搞追悼会,但这个要求没有获得中央同意,追悼会是一定要进行的。这样一来,由谁给周总理致悼词,成了一个重要议题。
会上有人提出,请叶帅来主持。其实按照党政军资历,叶帅可以担负这个任务,而且总理生前与他的私人感情也十分要好。不过叶帅在会上明确地提出了个人意见:我来致悼词并不合适,按照职务和资历,最合适的人是小平同志,应该让他来主持总理的追悼会。为什么叶帅会这样讲呢?
第一点原因,叶帅讲的话是客观事实。邓公此时的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从任职角度而言,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主持,连叶帅比之也有所不及。很多朋友认为叶帅是开国元帅,邓公不是;但其实1955年全军评衔时,邓公最初排在元帅名单的第七位(曾任二野政委),出于工作性质的变化才没有参与授衔,他的军内资历是略微高于叶帅的。所以无论党政军地位,叶帅说“按照职务和资历,最合适的人是小平同志”完全是事实,这体现了元帅实事求是的作风。
第二点原因,叶帅对国家高度负责,用这种方式来击碎一些人的阴谋。1976年是特殊的年份,会上之所以有人提出让叶帅主持总理的追悼会,就是想进一步打压邓公,想尽办法不让他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而自己阵营里的几个人威望不够,没资格主持总理的追悼会,所以他们故意提出由叶帅主持。
这些伎俩,叶帅怎么会看不清楚?于是他坚定地发言力挺邓公,由此可以看出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和胆略。会上甚至还有人提出:悼词上“向周总理学习”之类的内容太多了。叶帅眉头一皱,说:如果谁有意见,可以给中央写出书面材料,进行讨论。叶帅这么一讲,没有人再敢嘀咕了。果然,这些人的阴谋最后也没有得逞,不久之后主席就钦点华国锋同志出任代总理,而不是他们之中的某一位。
第三点原因,叶帅和邓公肝胆相照。此时邓公名义上职务很高,但实际处境非常不利,被相关集团诬陷、批判。1975年经过邓公的调整、整顿,我国社会经济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这一切叶帅都看在眼里,他和毛主席一样,认为邓公有经验、有智慧,是难得的治国大才。叶帅在邓公处境艰难时,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他。这一点在1977年后也有明确体现,邓公正是在叶帅等人的力挺之下,才再次复出工作,并带领国家走向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而复出后的邓公,对于叶帅是倾心敬重的。
周总理的追悼会,最终由邓公来主持。实际上邓公和总理早年相识,他十几岁到法国勤工俭学时便深受总理影响和教诲,多年来两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在念总理悼词“周恩来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句时,邓公忍不住哽咽停顿,在场之人看到这一幕无不难过流泪。叶帅坚持让小平同志主持追悼会,是非常正确的。这件事是体现老帅大局观和决策力的一个缩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党和国家的关键时刻,叶帅无论面对何种局面,始终保持着清醒和缜密的思考,行动果断力挽狂澜,他对于推动新中国的历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