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溥仪年16岁,住在紫禁城里,已经到了选妃年龄。这时候,各个阶层的大人物都“发来贺电”,送女儿和孙女儿的合影,争先恐后地想要成为亡国国丈。徐世昌,张作霖,袁世凯,都曾经有过和溥仪联姻的想法。
想必各位都很疑,清王朝覆灭,溥仪退位,为什么那些老一辈的人物还在争夺皇帝的岳父?
首先,就是他的地位。
美国的有钱人,都争着娶欧洲的没落贵族。在这个时代,各个阶层的大人物都是如此,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是平民出身,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成为了皇室的岳父,地位自然水涨船高。这就好比《一步之遥》,一开始的时候,葛施里尼女士说她是“新 Money”,而姜文则要求她成为“Old Money”。
什么是new money?没文化底蕴的暴发户,虽然有钱但精神世界十分贫瘠。
什么是old money?传统贵族,富二代。
因此,那些民国的大人物都想要成为溥仪的岳父,为的就是给自己一个好的靠山,让自己在国内的声望与声望上更上一层楼,这样才能更有威望。
其次,溥仪的封爵不改,他的特权还没有改变。
清王朝灭亡了,溥仪还是帝王,住在紫禁城,我们将他的小国叫做“逊清王朝”,他们依然在封建社会中,听从溥仪的号令。
溥仪也有自己的运气,他是少有的最后一位善终末代皇帝,不仅善终,而且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每个月都会为溥仪准备四百万两银子。看看俄罗斯最后一任皇帝,全家被暗杀,溥仪真是太走运了。
到了后来,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民国的来临,标志着新的时代和新的观念,然而,封建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不但清朝的遗老和遗孀到紫禁城去给溥仪叩首,就连张作霖也要去溥仪叩首,吴佩孚更是写了一封信,表示对溥仪的忠心。
徐世昌在担任第二任主席时,也曾专门征询过溥仪的意见,"得其恩准",这才上任。
如果说,北洋军阀是清代的“封建主义”,那么,“胡适”这个“新文化”的领袖,就足以让人信服了。
听说在紫禁城里安装了手机,溥仪在手机上找到胡适,就打电话来找他。电话一接,两人的谈话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你是胡博士呵?好极了,你猜我是谁?”“您是谁呵?怎么我听不出来呢?……”“哈哈,甭猜啦,我说吧,我是宣统阿!”“宣统?……是皇上?”“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胡适挂断了电话,开始琢磨着该怎么跟溥仪讲话。皇宫里该如何遵守礼节?幸亏胡适事先告知,不必向他跪拜,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胡适是新文学的领军人物,对溥仪的态度并不冷淡。
汉人虽然没能嫁给溥仪,但是民国的各位大佬都随了份子。其次,民国当局派遣数千军人和警察,为溥仪举行婚宴,整个仪式花费超过四十万元。
溥仪的一生,尽管一生坎坷,却依然很受欢迎。溥仪于1959被大赦,有人向溥仪引荐,清朝的遗老要给53岁的溥仪介绍自己的孙女当妃子,前后经历了七八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为了溥仪一生未嫁的最美格格王敏彤。
然而,溥仪早已不是曾经的溥仪,而是选择了护士李淑贤。
总之,大清灭亡了,但满清遗老遗少还抱有侥幸,百姓还没有完全醒悟过来,溥仪对他们来说,依旧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