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谷仓新国货研究院 2024-11-12 18:07:15

编者按:10月末,洪华博士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邀请,作《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的主题分享。中欧是中国唯一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共同创立的国际商业院,稳居全球商学院第一阵营。

洪华博士是2021级北京班学员,在读中欧之前,他已经获得工业设计专业清华博士学位。在分享中,他着重提到了投资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在中欧的收获。

我相信有人跟我四年前一样,都在纠结一个问题,读EMBA到底有没有用?

当时我去查了很多资料,有人说读EMBA没什么用,读完人都傻掉了,我听了很震惊。但也有人觉得很好,很享受这样一个生活,所以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很难回答。

如何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自己去读一下,就像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小马过河的故事。所以我去读了,跟大家分享下我读得感受。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手里有一个做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培训&咨询的机构,还有一个智能硬件孵化器。这个孵化器是北京引领类标杆孵化器,在孵化器领域算是比较好的。

谷仓新国货加速营现场

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实验室

我个人的话,我是现在清洁电器四小巨头——追觅的首批投资人,相当于从零开始带的。同时我也是第16届广州亚运会火炬设计组组长,当时我大概32岁,所以在设计领域也有一些积累。

其实在读中欧之前,我已经拿到了清华的博士学位,等于是从博士又过来读硕士,这种情况应该不太多见。

中国有句古话叫“学而优则仕”,现在不像古代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我觉得在当前的语境中,可以理解为专业学得好,就有机会当领导。

但是有些时候人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专业方面很厉害了,商业管理就是小菜一碟,但是其实自己只有小学生的水平,所以人还是要清楚、正确的看待自己。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在读中欧之前,有家市值不太高的上市公司邀请我做独立董事,但是我自己掂量了下,我只是在产品创新和工业设计上有所积累,但是对全面的企业经营还没有信心,所以婉拒了这样一个邀请。

但是在我读完中欧后,又有一家大型的能源上市企业邀我做外部专家董事,在经过系统化的商业管理学习后,我觉得自己能够胜任了,所以接受了这个邀请,算是读中欧的额外的收获。

所以我读中欧的目的第一个就是个人升级。像我前面提到的,我是个在产品和工业设计领域的专精人员,当我从一个专业人员转变为管理者时,我发现自己的商业知识和管理水平非常欠缺。

这种欠缺已经到了耽误公司发展的地步,让我觉得我所拥有的学历、人脉、资源等是一种浪费,所以我就要尽快补上这个短板,从一个业余管理者转变为科班管理者。

第二个目的是从专业人员到个人品牌的打造。我要带领一个孵化器、要吸引创业者、要投资,所以我得有一定的知名度,个人品牌就非常重要。

就像原来你在一个小圈子里,大家知道你很厉害,但是圈外的人不知道你厉害,所以个人品牌是我要转型的一个方向。

转型的方式,一种是慢慢摸索。坦白来说,我的同事、投资人是不允许我慢慢摸索的,因为自己摸索太慢了,而且还会走弯路、交学费,大家都等不起这个时间。

所以我觉得不如相信科学和专业,花小钱办大事,读EMBA。

关于自我升级,我想跟大家分享巴菲特的一句话“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好。因为本质上他说我们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那你把认知提高不就能赚更多的钱了吗?

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选择中欧?我觉得我很有发言权,因为我上过很多学校,从浙大一直上到清华,我对学校还算有些了解。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为什么我选择中欧?第一,中欧是市场化的学校,它不教教条化的内容,包括中欧的组织管理,我们的校友体验都非常好,这就是市场化。我觉得市场化是催人上进的力量。

第二,考虑家人的感受,主要是老婆的感受。这点大家意会就可以了,保证家庭和睦、后方稳定。

第三,中欧最大的特色是认真。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学校把“认真”两个字写在校训里,我们很多大学的校训都非常高大上,但是中欧的校训就很朴素。

不要小看认真,什么事情都怕你认真去做,它甚至就是一个核心竞争力。中欧能把认真写进校训里,是非常了不得的行为。

第四,没有无效社交。我个人是非常讨厌无效社交的,高质量的社交可以有,但是无效社交越少越好。特别是到了我这个年纪,喝酒更要适量,中欧的氛围比较好,不会勉强人喝酒。

让我印象深刻的课程之一,是王安智教授的“团队动态领导力”,这门课我们组在划艇比赛中得了倒数第一名,但这个课给了我很大启发。

第一个是赛艇舵手角色对管理者的形象化。我们都知道舵手是负责指挥和喊口号的,所有人都要听他的声音,但是比赛的环境很嘈杂,离他近的第一个人听得很清楚,第二个人次之,依次往后,到最后一个人几乎听不到了。

中欧划艇比赛

这跟企业经营很像,你作为公司的老大,当你发布指令指挥的时候,信息的有效性在层层递减。这门课用游戏的方式把公司管理中的问题显性化了,还挺厉害的。

第二个启发是,管理不是一人百步,而是百人一步。专业能力强的领导有一个通病,就是很容易单兵作战,觉得员工不如自己。但是管理不是一个人走多快,而是一百个人能不能走齐。

划艇比赛也一样,成绩最好的不是组里有一个大力气的人,而是步调一致、配合更默契的团队,就算是力气比较小的女生团队也有获胜的可能,这是我从这门课上获得的一个感悟。

第三个收获是,掌握了一定的模型工具,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以前我只能勉强看懂财务三表,但是在中欧学习了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还有杜邦分析法,并且不同行业杜邦分析的拆解方式不同。

我觉得这些工具蛮重要的,就像你和博尔特比赛100米短跑,你跑不过他,但是当你开着一辆小米SU7,有了工具借力,那就不一定了。而思维也需要工具,帮助我们从一个业余管理者变成专业的管理者。

并且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优化教授们的方法工具,比如王教授的一个动态领导力的图,就被我结合第五项修炼里的系统精模,做了一个更合理的优化,所以我属于研究型学习。

顶级思维都是有模型的,并且这些大都藏身于课程、教材中,教授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这一个学科,帮我们甄选出效率最高的模型,我们只需要极尽学习、吸收即可。

第四是我的成绩。只有王教授的一门课是b+,其他的都是a-或a+,绩点是3.80,而满分是4分,折合下来大概是满分100,拿了95分的程度。

当然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我想说我的状态,我的第一个学习原则就是认真,非常认真。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这么大年纪了还在跟人家PK分数不好意思,但是我发现这样也有好处,即可以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激活状态,预防老年痴呆。

因为我每个月只有4天的时间预算,平常还要以经营企业为主,所以在这4天里我会把时间用得淋漓尽致,每一节课都听得非常认真,争取同样的时间比其他同学有更高的效率。

第二个原则就是补短板原则。大家都知道我是学设计的,还会画图,感觉自己是个艺术家,但是一拿到账本就“歇菜”了,所以财务和金融就是我的短板。

但是学这些压力还是挺大的,每次上财务课之前,我都早上起来在镜子面前碎碎念“我很喜欢财务、我很喜欢会计”,开车的路上跟自己说“我很喜欢会计、会计很有意思”。

经过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和学习,我第一门财务课拿了b+,我觉得还可以,因为很多同学本身就是上市公司的CFO,拿到b+也不容易,所以我就开始有些信心了,再后来慢慢拿到a-、a+,用在中欧的学习,补上自己的短板。

第三个原则叫开盲盒。刚才有个同学说我只研究一门功课——创造力,我个人严重反对,因为这样你的思维就会很窄。我比较倡导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他做投资但不止学习投资的东西,还有化学、数学、物理等。

其实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所以在我要选选修课的时候,我就随机开盲盒,回过来看有些盲盒可能不一定合适,但是还是开出了很多自己很惊喜的盲盒。

所以有些时候学习要有一定的随机性,不能说我喜欢某个菜,我就天天吃这一个菜,要留出1/3的空间去学习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这是我的一个学习策略。

第四个经历是同理心的锻炼。在各自的企业中,在座的各位应该要么是高管、要么是中小企业的CEO或者联合创始人,说得难听一点,我们的状态有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但是到中欧之后,班级里的每个人都是CEO,你的身份在这里被抹平了,你该做什么就要做什么,没有特殊待遇。

比如我,我在班级里是第一任学委,所以我需要组织活动。它让我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服务者,这个转变对我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锤炼,因为它迅速增强了我的同理心。

比如办公室一个负责擦桌子的行政同事,以前你会觉得这个工作能有多难,但是当你在中欧必须擦桌子的时候,你就很能理解一个行政人员的辛苦,而不是觉得他拿了你的工资不干活。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同理心被放大,让你回归到一个正常人心理。

所以集体生活的一个好处就是拍平那种所谓的高高在上,那种傲慢的状态,回归到有同理心的正常人的状态,没有这样的心态是件危险的事情,它会让你的思维很偏颇。

第五,就是我给自己的班级设计了个班徽。因为我设计过很多作品,广州亚运会的火炬、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徽等,我自己最满意的就是我做的我们中欧的班徽。

用“京”字变形为底,然后加上212班级,沿袭中欧校徽的风格和底蕴,给大家分享一下。

班徽

总结下我的收获,第一点认清自己,扬长避短。我觉得这一点非常要紧,在企业你面对的更多是下属、员工,在这里你能遇到更多相同境况的“同道中人”,跟每个人对照一下,你都能找到60多面镜子,来取长补短。

另外教授也在帮助认清你自己,比如教领导力的教授给我们做过一个测评,“你是注重人还是注重事?”,我测完以后大吃一惊,因为我是一个严重只关注事儿,不关注人的人。

这是不太对的领导方式,因为事儿都是人做的,不关注人其实影响事儿完成的效率。

知道自己有这样的特点后,我有意识的去改善自己的做事方式,比如中午的时候和几个同事一起吃饭,聊一聊。

前提是我们要认清自己,知彼知己,这是最难的。因为每个人都会自说自话,每个人看自己都带了滤镜,所以我们要用专业的镜子,比如科学的工具、更多的参照样本。

第二就是有新的维度审视自己的生意。比如以前看公司,就是孤立地看公司,但是学了并购之后,觉得被并购或者并购别人也挺好的,就是你会跨组织地看待这个事情。

还有看财务状况,以前只是粗浅地看财务三表,但是现在你知道有个维度净资产收益率(ROE),而且你知道怎么把这个指标做高,它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相当于你有了一套X光照射你的企业。

不了解这些,你可能属于一个街头型的管理者,而学了这些后,你就有了更多维度来看你的生意,向科学管理者更近了一步。

第三,增强了作为管理者的自信。专业领域的人员对专业都是很自信的,但是在管理上是小白,经过系统性地学习、掌握商业管理知识,我们在理论上就有底了,自信就随之而来了。至少我们能跟HR、财务总监进行更深度的对话和讨论了。

第四,看到同学的情况,自己会从容一些。在上中欧之前我很焦虑,因为有让企业今年比去年更好、明年比今年更好这样的自我目标,长期积累下来就非常的焦虑。

但是我在班上看到六十几名同学各有各的困难,也就释然了。大家都面临类似的境况,有比你好的,也有比你遭的,看多了你就不焦虑了。

第五,空杯心态。因为我原来还是个蛮横无理的CEO,然后现在空杯心态更显著,思维更开阔,能够多维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在总结收获的时候我特别怕陷入到一种陶醉的状态,所以就问了一个对我了解比较多的同事,我读完中欧的课程后有什么变化?

她的答案的关键词:同理心增强、能力增强、自信心增强、快速还原商业和行业本质……,几乎和我总结的一模一样,这样交叉验证,我觉得结论的准确度会更高。

以上就是我在中欧的一些收获。

最后我想说一点,我特别喜欢中欧的校园,我拍过很多校园的照片,你们仔细看一下这些照片什么共同点?共同点就是每张照片都空无一人,因为我每门课都是最早到学校的一个人。

拍摄的中欧校园

为什么我总是每门课最早到学校的人?因为我深刻认知到最大的投资就是投资我自己,所以我每天会起得很早去上学。如果你打心底里觉得一件事情重要,就会有一种力量让你不需要自律地行动起来。

0 阅读:4

谷仓新国货研究院

简介:谷仓科技集团旗下平台,聚焦新国货研究、培训、孵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