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福桃九分饱
“八闽大地,哪座城市最好吃?”
“泉州!泉州就是福建最好吃的城市,没有之一。”
“来来来,先自报家门。”
“泉州是「中国第56项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亚文化之都」,还是闽南小吃之魂,有面线糊、姜母鸭、石花膏、四果汤、土笋冻、海蛎煎、烧肉粽、拳头母……”
©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这些称号,说出来威名赫赫,但也没给人太直观的感受。”
“废什么话,你直接来泉州一趟,我带你吃!”
© 东南早报
于是乎,饱弟「受邀」来到了泉州,在泉州土著的引路下,看看泉州美食究竟怎么好。
先说说总体感受:
泉州市区并不大,步行或骑行就很舒服,饱弟这回去探的店,基本上是骑着共享小电驴完成的。
▲除了美团、哈啰、青桔等共享电动车品牌,泉州本土的「小橙出行」也随处可见,成为饱弟本次泉州之旅的最佳拍档。
得益于美味的集中,饱弟仅用了1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十余家店的壮举,这不妥妥的「特种兵式探店」(骄傲脸)。
话不多说,时间很赶,抓紧开吃!
泉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面线糊开始的。
▲一碗面线糊,加入大肠、醋肉、虾仁等配料,热热一碗下肚,为新的一天带来了满满的动力。
问泉州人为什么那么爱面线糊,他们说大概是因为……清淡。清淡却不寡淡,在浇头的加持下绽放出万千风采。
每个泉州人都有自己喜好的店,这家醋肉厉害,那家面糊更稠一点。
饱弟去的是「水门国仔面线糊」。门口就有各种炸料,面线糊的cp油条就在门口现炸。
水门国仔的浇头非常丰富。有猪腰、大肠头、大肠、醋肉、骨头肉、虾仁、海蛎、鸡胗、蛋肠、猪肝、脆肠、香肠、猪肺、香菇、卤蛋、煎蛋、炒蛋等等。
最重要的浇头便是醋肉,这是醋腌后的猪肉,然后裹粉下去炸。
面线糊一定要泡油条吃!!!泡完的油条吃起来更绵软,还带着油香和面线的爽滑。
泉州人,不仅爱「吹牛话仙」,也爱吃牛。牛排、牛肉羹、牛杂、牛肚、牛百叶、牛鞭、牛尾、牛舌等贯穿泉州人的一日三餐。
午餐,钻进街边小馆,来份羹排饭组合。一碗牛肉羹,一份牛排,再来一碗咸饭,就是泉州人最日常的一顿简餐。
牛排是中式牛排,不同于西餐里的牛排,选用的是牛的排骨,再加以咖喱等各种异域香料。
牛排炖得很酥很入味。特别的咖喱香辛味,汤汁浓郁,配一口咸饭(每天限量供应,去晚了只有白米饭)更是绝绝子。
干切牛舌的口感非常好,酱汁里面有醋有姜丝。
牛肉羹则推荐「群众牛肉小点」。
他家是典型的社区小店,来吃的大部分是本地人,周围坐满了老爷爷老奶奶,还有讲本地话的年轻人。
牛肉经过简单的上浆后,就下锅汆烫,食材本味。汤头有点微稠,味道不赖。
饱弟还点了他家的海蛎煎和烧肉粽。海蛎煎的香味完全来自于葱蒜,口味就是来自甜辣酱。烧肉粽,粽米细腻柔软,甘美不腻。
提起烧肉粽,额外再推荐一家店「东街钟楼肉粽」。
▲鲍鱼好大一颗!
酱料是一半花生酱,一半甜辣酱,搭一起竟意外好吃!
泉州本地特制的甜辣酱,是不仅是烧肉粽、海蛎煎的佐味佳品,还是牛排店里咸饭的下饭神酱。
鸭子没能活着走出南京,也没能从泉州潇洒离开。因为它们都懂事的变成了姜母鸭。
姜母鸭,发源于泉州,分为干湿两派。饱弟去的「阿山姜母鸭」刚好介于两者之间,既不是「斯丹」那种太干,也不是「忠记」那种湿湿的,很香很嫩。
姜母鸭用的是当地特有的番鸭(来自“番邦”的品种,“称霸”闽赣两广一带),用大量的姜和麻油下去煸,异常香。
鸭子处理地干净,又有大量的姜,鸭肉没腥臊味,炖出了鸭油,只剩下满口肉香。
鸭肉是干干香香的,咸香中带点甜。
姜片完全吸收了鸭肉的精华。(看到这里,应该发现了姜母鸭的秘密——姜母鸭之意不在鸭,而在「姜母」)
▲光吃姜母鸭可能会太腻,点上一份炒地瓜叶清爽解腻。
四果汤,本地最local的糖水,浇头多样,有绿豆沙红豆沙仙草芋圆以及各色水果。选四样,就叫四果汤。
最重要的浇头是石花膏,由石花菜(一种生在在海里的藻类),煮后凝固而成,是天然的植物胶质,口感像是果冻,但更加脆。
▲「秉正堂」是百年老店,深得泉州人喜爱。
南洋风味的糖水,在泉州也颇受年轻人欢迎。
这家「摩摩喳喳」是藏在金鱼巷里的小店,店主是新加坡人。同名甜品「摩摩喳喳」里面内容挺丰富,有棕榈果、海底椰、斑斓丝,还有芋泥丸子等,椰浆很清爽。
小食推荐沙嗲肉串和南洋鸡肉串双拼一起吃,沙嗲酱有芝麻、花生酱的醇厚香气,牛肉很嫩,鸡肉串相比而言,更加清爽好入口。
「巴浪鱼咖啡馆」很擅长在创意咖啡里融入本地元素。比如用承天巷油条做「油条阿芙佳朵」。
还有加入本土石花膏做「石花膏冰拿铁」,细节上巧思十足。
「阿静美食」是本地人推荐的海鲜店,就在南音剧院不远。
环境就是闽南大排档,进门是海鲜缸(明码标价)和码得整齐的菜品。
马鲛鱼羹,用马鲛鱼肉打的丸子汤,白胡椒粉做底,非常新鲜。饱弟喝得浑身大汗,也不觉得腥气,甚美。
清蒸沙虫。每一只沙虫都很饱满,胶质丰富,豆芽打底,口感有层次。
闽南炒面线,饱弟疯狂吸入三大碗还意犹未尽。最特别的是在出锅之前,会淋上一勺永春老醋,调出炒面线最粗狂原始的味道。
芋饼是招牌。内馅有两层,芋泥包裹着奶黄,散发出浓浓的芋香,外壳炸得酥脆,轻轻咬一口就碎裂开来,松酥甜香。
夜深人静,最难将息,唯有宵夜解忧。
「阿树卤料名店」是泉州本地人推荐,他说这家真的很老字号了。
▲猪尾巴是招牌,胶质尽出而不失筋道。
▲海蜇脆脆的好吃。
▲大肠处理得很干净,没有腥味。
「泉州鸡腿怣」的营业时间是下午两点半开始,晚上八点半就关门。宵夜要趁早,更推荐是下午茶时间去。
店内的环境就是自家,矮桌子小凳子。店内的陈设非常有趣。整个环境非常闽南,复古,门口放了很多老板与客人、名人的合照,店内墙壁也贴了和自己店相关的报纸。
烧烤是刷了花生酱的,甜口。不单单有花生酱,还有沙茶酱的味道。招牌的鸡腿肉很嫩,腌制得很入味。
「印尼沙嗲文」是南洋风味的烧烤。不同于刷了花生酱的「鸡腿怣」,这家店的特色是沙嗲酱料。
看烧烤展示柜就能看到各种「南洋」「咖喱」「沙嗲」的肉串。
▲炒粿条很好吃,很特别。酱料是闽南人极其钟爱的甜辣酱。
泉州,是绝对值得一来再来的。
这座城市里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想要的一切,有山、有海,每条街巷都充满着生活气息。
© 新华社
这种生活气息,既温柔又古早,既低调又厚重。
街旁古树,随处可见郁郁葱葱,拐角老厝,光影斑驳中的虚实与真实。
▲除了吃吃吃,泉州还有很多值得体验的非遗文化。饱弟就在探店途中,在某广场偶遇木偶戏表演,表演者是来自永春蓬壶的木偶戏团。注:木偶戏是泉州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就连烟火气和香火气也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走在老城区,三步一寺,五步一庙,日常与信仰相安无事,彼此接纳。
▲泉州作为佛国圣地,有着很多的寺庙。当地的关帝庙(也称关岳庙)是饱弟见过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
申遗成功后,一直以低调示人的泉州一下子名声大噪,逐渐从“文化圈”一脚迈入“流量圈”。“打卡泉州世遗”被众多游客列入了旅行愿望清单中。如今更是席卷在女明星的“蟳蜅女”风里,好不热闹。
▲泉州的街头上随处可见蟳埔女头饰。注:蟳埔女是与惠安女、湄洲女齐名的福建三大渔女之—。
但无论城市如何变化,泉州上承千年的古风,热情友善、爱拼敢闯、兼容并蓄,依然徜徉在每一个泉州人的灵魂里,浸润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城市肌理。
他们坚信「爱拼才会赢」,也总爱说——
人生海海,欢喜就好。
我就是泉州人,可以说作者说的这几家,全是网红化了,本地人肯定不会去吃,说到吃,漳厦泉真不去潮汕了,我们倒是喜欢开车去潮汕吃,毕竟口味相似又比我们做的好吃。
市区网红店,真正好吃在各县、乡,给如洪濑、湖头、安海、崇武等,小编有时间整理一下!
只要做的卫生干净,没有科技狠活就非常好吃,可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