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孙子召开发布会,提出“两蒋”移灵大陆,2句话让世人唏嘘

茅舍品史 2023-05-20 13:50:09

1975年,蒋介石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

他生前反复提及:去世后不要葬在台湾,要把遗体运回大陆,葬在孙中山先生的一侧。

一句话,一个心愿,让蒋家三代人为之努力。

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去世前也留下和父亲一样的遗言:一定要迁回大陆!

蒋孝勇

1996年,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借病回大陆故居探望。

在蒋孝勇去世前,曾拖着病体召开最后一场发布会,希望完成两蒋移灵大陆的夙愿,他说出的两句话让世人感到唏嘘。

1、老蒋的晚年岁月

1949年12月10日,在人民解放军的炮火声中,国民党及其政府在大陆的政权土崩瓦解。

蒋介石自知大势已去,匆忙离开成都官邸,逃往台湾,并“复职”重任“总统”。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公开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

这时候的蒋介石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清楚以自己的兵力守不住台湾,希望有美国第七舰队这个“保护伞”为他效力。

可是,美国一直有分裂中国的阴谋,经过一番权衡利弊,蒋介石下定决心:哪怕“第七舰队”就此撤离,也要坚定一个中国的原则。

在蒋介石授意下,叶公超发出声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

毛泽东得知后,认为蒋介石还有一点良心,不想分裂中国,不想成为千古罪人。就这样,双方在维护中国统一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美国见蒋介石不搞“两个中国”,便打算换一个更好控制的人上台。

这时,毛泽东站出来,给出明确态度:“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作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

经过这些事,蒋介石有了跟毛泽东建立特殊联系的打算。毛泽东也想争取蒋介石,实现台湾和平解放。

双方开始寻找合适的人选作为国共沟通的“中间人”,最终,蒋介石选定了曹聚仁。

曹聚仁

曹聚仁在两党都有很高的地位,在他的周旋下,国、共双方在很多重要问题达成共识,有了一定的信任感。

1965年,毛泽东与曹谈话期间,亲笔写了一首《临江仙》,用“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表达了希望蒋介石回大陆安度晚年的诚意。

蒋介石看到之后很高兴,非常感谢毛泽东的好意,双方开始协商对彼此都有利的条件。

可好景不长,1966年,中国大陆进入特殊时期,蒋介石得知情况后,开始忧虑共产党的政策,便切断了与大陆的联系。

接踵而至的,是蒋介石的健康亮起红灯。

1969年9月16日,蒋介石在返回阳明山途中,发生了一场车祸。当时坐在后座的蒋介石、宋美龄都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两人的身体先是往上冲击,后又向前冲撞。

宋美龄的脖子和双脚受到重创,蒋介石也撞得不轻,可初步检查并未发现大碍。就在两三个月后,蒋介石被查出心脏主动脉瓣膜在车祸中受伤。

1970年起,蒋介石的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多次出现昏迷症状。

到1972年,蒋介石入住阳明山的“中兴宾馆”,有一天,他在走廊上散步,才走了一会就走不动了,直喘气,吓得医生连忙拉来椅子。

蒋介石进行全身检查之后,陈耀翰医师建议他休养半年,暂停一切工作。

蒋介石大感惶恐,连忙赶回家和宋美龄商量。宋美龄担心这一休息,大权旁落,她立即招来陈耀翰厉声痛斥。

从那之后,没有医师敢开口汇报蒋介石的真实身体状况,导致一个月后,蒋介石陷入重度昏迷。

为了挽救蒋介石的健康,蒋经国、宋美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将中兴宾馆改成一座“小型医院。”

蒋介石脱离重病阶段后,对清明节感触很深,他再三品读黄庭坚的《清明》:“贤惠千载知谁是,满眼蓬篙共一丘。”

自知时日不多的蒋介石愈发思念家乡,渴望重归故土。他对儿子蒋经国说:

“我走之后,不要把我葬在台湾,等到合适的时机,把我的棺椁送回南京,我要葬在孙中山先生的一侧。”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抢救无效死亡,他没有留下其他口头遗嘱或书面遗嘱。毛泽东知道消息后,一脸凝重地说:知道了。

这对“老冤家”斗了大半辈子,在步入晚年之后,早已将当年的恩怨淡化,可惜和谈没来得及正式启动,蒋介石就永远地走了。

2、蒋经国的遗憾

1978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被选举为“总统”,接替蒋介石的位置。

蒋经国时刻谨记父亲的遗愿,只不过当时台湾和大陆的关系紧张,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他把目光聚焦在重回中央负责外交事务的老同学邓小平身上。

蒋经国与邓小平曾是苏联中山大学的同学,邓小平还担任过蒋经国所在共青团小组的组长。

随着时间流逝,蒋经国认为两岸谈判的时机慢慢成熟,他找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当“中间人”,试图与内地取得联系。

蒋经国认为:李光耀对两岸问题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深入。

1980年,李光耀二度访问中国,向邓小平以及其他官员透露出台湾目前的情势。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也做出努力向蒋经国“示好”。

他透过李光耀向蒋经国致以问候,与此同时,他了解到蒋经国是个大孝子。

1981年,中共中央下令修缮蒋经国母亲、祖母的坟墓,并把修葺一新的照片秘密寄往台湾“总统府”。

1985年起,邓小平得知蒋经国的糖尿病日益严重,他敏锐地察觉到:一旦蒋经国不在,两岸关系就会出现恶化的局面。

邓小平多次利用有效途径向蒋经国传话,希望蒋经国能着眼于中华民族利益,解决两岸问题。

双方都在积极交涉,于1986年起,两岸关系开始缓和。蒋经国在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幕时发表讲话:“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须统一。”

在那之后,蒋经国与邓小平多次来信,蒋经国借机透露父亲回大陆安葬的遗愿。邓小平回应:“等到两岸统一,蒋介石自然可以落叶归根。”

1987年是两岸关系有较大突破的一年。台湾“行政院长”俞国华公开表示“三不政策”是消极的,并有多名国民党籍“立委”作出检讨。

在和平趋势的推动下,蒋经国实施开明政策,允许台湾民众回大陆探亲。封闭近40年的“台海大门”重新打开,实现海峡两岸符合条件的人员自由往来。

可令人遗憾的是,1988年,蒋经国的身体到了极限,在弥留之际,他只能含泪交代儿子蒋孝勇:

“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心愿,把我和你爷爷的遗体,送回大陆安葬,我的母亲在那里,我们蒋家人的根在那里!你切记,永远不能当分裂国家的罪人!”

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病逝,蒋经国的遗体采取和蒋介石一样的浮厝方式,暂存在桃园大溪县的头寮宾馆。

邓小平得知蒋经国去世后忍不住感叹:“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后来继任总统的李登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台独”分子,蒋经国的去世对中国和平统一是一大损失。

3、蒋孝勇的无奈

蒋孝勇是蒋经国的儿子,蒋介石最宠爱的孙子。他一生谨守孝道,无论祖父祖母还是父亲母亲,他一向以最周全的礼节对待。

1995年国民党初选时,蒋孝勇不满李登辉的台独政策,投下空白票。他在《辨清狼与羊》中表示:“羊被赶出羊群还是羊,披着狼皮的狼还是狼”。

蒋经国去世之后,蒋家在台湾的地位犹如被赶出羊群的羊,名存实亡。蒋孝勇想要实现爷爷和父亲的愿望,难上加难。

1996年初,蒋孝勇得知自己患上食道癌,时日无多,他不惧怕死亡,只是没有完成父辈心愿,他没脸下去见他们。

蒋孝勇决定在生命最后的时间,回乡祭祖,他借着看病的理由偷偷回到大陆。蒋孝勇站在蒋介石故居前,感概万千,年幼时的记忆涌上心头。

他像普通的游客一样,买票游览,在自家祖宅转了一圈。这趟行程排得很满,他在家人的搀扶下又来到祖母坟前,在长长的阶梯前,他坚持要自己走上去。

在这里,他告诉儿子:将来无论身在何地,都要记住蒋家人的根就在这里,永远不能忘记!

回到台湾后,蒋孝勇立即提出将“两蒋”棺椁移回故乡安葬的申请,可是申请没有通过。无奈之下,蒋孝勇借助自己的人脉召开了最后一场发布会,希望通过媒体完成他的心愿。

发布会上,蒋孝勇含着眼泪说:

“让我的爷爷蒋介石和父亲蒋经国的遗骨在大陆安葬,不仅是他们的遗愿,更是蒋家子弟毕生不敢忘却的大事,此事不成,我蒋家便一日不会放弃。”“先辈已去,今后的路只能靠我们后辈一步一步走出来,我相信,蒋家子弟能顺应历史潮流……”

这两句话一出,在场的媒体记者无不动容,让世人唏嘘不已。大陆方面念及中国人的“落叶归根”之情,不抗拒“两蒋”移灵。但是台湾政府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导致这件事不断搁浅。

1996年,蒋孝勇因病去世,他只能把心愿交代给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乃至蒋家后人,能把这件事完成。

蒋家三代人,都为了同一件事情努力,却又在事情有转机的时候不幸离世,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因果的循环,我们不得而知。

“两蒋”移灵之日,或许就是两岸真正统一的那天!这不仅是蒋家人,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盼望的事情。

实现祖国统一,让每一个流落在外的中华儿女都能落叶归根,这是中国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必由之路!

0 阅读:513

茅舍品史

简介:解读古今故事,品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