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皇帝”乾隆?到底清算了多少雍正朝老臣?基本全盘换血

白云史话有记录 2024-01-10 16:03:01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乾隆皇帝以其雄才伟略、治理有道而闻名。然而,有人戏称他为“败家皇帝”,这并非因为他在经济上败家,而是因为他进行了一场空前的清算,几乎实现了雍正朝的老臣全盘换血。

雍正朝老臣曾经在朝堂上效力多年,协助雍正实现政治稳定,但乾隆登基后,他对这些老臣展开了严酷的清算。这场换血之举,不仅影响深远,也引发了无数争议。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乾隆如此大胆的举措?他对雍正朝老臣的清算究竟有何深意?

缓和气氛稳定新朝 恢复皇室与官员信任

1735年,雍正驾崩,其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刚刚登基的乾隆面临什么样的处境?这需要从他的父亲雍正朝说起。

康熙晚年实行仁政,导致吏治腐败、财政亏空。雍正继位后,采取强硬手段整肃吏治、弥补财政。通过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举措增加国库收入,又推行宽严相济的刑法,严惩贪污之徒。这些举措冲击了许多腐化官员的利益,招致他们极大不满。此外,雍正为了限制八旗势力,采取军转民、改土归流等政策削弱旗人特权,同样触及满族贵胄的既得利益。

在治理积弊的同时,雍正的专断作风和过于急躁也积累了启祸的因素。1732年和1735年爆发的准噶尔入侵,雍正坚持亲自指挥,但连续战败。这不仅威胁到京城安全,也让八旗军人对他失去信心。再加上雍正对士大夫推行的严苛徭役政策,可以说是在朝野上下遍地树敌。

一个蒸蒸日上的大清?不,这只是表面。实际上,雍正去世时给乾隆留下的,是朝野上下暗潮涌动的棘手局面。有见识的大学士张广泗甚至直言“业已成败”。一旦雍正这个坚强的掌舵者倒下,朝局有可能随时崩盘。

面对这个局面,刚登基的28岁的乾隆帝首先做的,就是缓和气氛,稳定新朝。他宣布“宽严相济”,放宽了文字狱等严酷法规,缓解了雍正朝的高压政策带来的紧绷氛围。与此同时,他释放被雍正禁锢的亲王,恢复了他们的爵位;宽容地安置了雍正朝遭罢黜的官员,让很多人“官复原职”。

对于这些举措,朝野反应不一。明智的大学士张广泗立刻察觉到乾隆的深意,上疏力陈“皇上开恩绥人心,立基深厚”。

而那些官复原职的官员也深感皇恩浩荡,对乾隆帝死心塌地。但是,乾隆的叔父允禄等人则警惕性不足,没能意识到皇帝的真实用意。这就是后来酿成大祸的根源。

通过释放禁锢的亲王和宽容失势官员,乾隆一方面向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表达出和善信号,缓和了他们对新皇的戒心;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创造了重新跌倒的机会,为日后查办他们积累把柄。这出“宽柔佛”的戏码,让刚刚登基的乾隆稳定住了局面,马匹奔腾的大清王朝车轮终于不至于脱离这位新车夫的控制。

凭什么相信你?消灭理亲王清算异己

乾隆登基后采取的各种温和举措,对于稳定新朝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际上,雍正过世时遗留的势力盘根错节,远未能倚靠这些举措就能化解。乾隆需要更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皇权,而与此同时也需要向朝野昭示——他乾隆不是吃素的。

1739年,爆发了以理亲王允禄、理亲王弘皙为代表的“弘皙逆案”。弘皙是康熙最宠爱的孙子,众所周知。当年康熙曾亲自抚养过这位得宠的皇孙,深受康熙和雍正喜爱。而允禄更是乾隆登基后重用的心腹之臣。理论上,清洗这两人势力可以给新帝的权力带来冲击。

但问题在于,弘皙和允禄两人关系密切。弘皙待允禄如兄长,允禄也把弘皙视为知己。他们经常饮宴欢乐,甚至时常商量朝政。允禄这样和皇室储君弘皙私谊甚好,乾隆自然警惕和忌恨。为了防止弘皙有朝一日依仗允禄势力威胁皇权,乾隆必须先拿下允禄这个心腹。

于是,乾隆设下圈套。他先示好允禄,劝他留任辅政。允禄上当,并没察觉到乾隆的用意。很快,乾隆就以允禄送礼一事为借口发难。他极度敏感地把允禄送给弘皙的轿子解读为谋夺皇位的证据。于是一道罪己诏下,允禄、弘皙等一干宗室即遭围捕。

“弘皙逆案”的发难倒是意料之中,但其忽然来袭和酷烈手段还是让人扼腕。允禄虽然只是革职,但弘皙就惨了——他被改名“四十六”囚禁终身。乾隆这样模棱两可地对两个心腹下手,暴露了他极端敏感多疑的性格。

但无可否认,通过横扫宗室势力,乾隆昭示了作为新君主的权力决心。在这种权力信号的威慑下,谁还敢对皇权心生异心?乾隆的龙椅,似乎也因此坐得更加牢固。

分化瓦解,鄂张党争实为乾隆夺权

在清洗宗室势力、树立皇权威信的同时,乾隆关注的焦点也放在了雍正朝留下的朝中两大官僚集团——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为代表的鄂党和张党。

这两大集团结党营私、勾心斗角本就是令君主头疼的大问题。鄂尔泰是汉军正白旗人,在用兵金川的过程中,与满洲权贵发生了激烈矛盾。而张廷玉是典型的望族世家出身,在朝中结党自保。雍正朝的鄂张党争尚在较量,还未分出胜负。但两个庞大的势力集团杵在朝堂对立,必然会对乾隆这个新帝形成威胁。

面对两座深扎朝堂的大山,要想直接铲除难度很大。所以,这个权谋家出身的乾隆另辟蹊径——挑拨离间,分而治之。1745年开始,乾隆连续采取行动捣乱鄂张两党关系。先罢免弹劾鄂尔泰的张党官员,然后再派鄂党官员去县张党官员的罪。反复用这种隔离交替的手段刺激两党矛盾。

与此同时,乾隆还放纵鄂党官员向老张告密,导致张党再无团结可言。1748年,鄂党官员由于泄漏奏折又引起公愤。乾隆趁机将几位鄂党首脑逮捕处死,鄂党自此土崩瓦解。在鄂党被整肃后,乾隆接着密谋对付老张。他先是通过宠信讷亲来打击张廷玉,逼退年迈的张廷玉申请退休。后又在张廷玉病重时将其退休要求驳回。结果张廷玉在绝望中去世。

鄂张党争的整个过程,实际上都是乾隆找到理由清洗两个集团,进而巩固皇权的过程。1747年的大计,就是乾隆设下的局,让鄂党中贪官自投罗网。而分化、离间的手段也让他这个新君主充分发挥了权谋家的功力。鄂党、张党的覆灭,让乾隆皇权的唯一最大威胁化为乌有。

除此之外,乾隆还趁两党混战之际,以征金川失利为由处死了张广泗和讷亲等重要阁老。可以说,通过与鄂张党争的整个事件,乾隆扫清了父亲雍正时代的政治势力和人马,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乾隆的权力巅峰

通过连番政治斗争,到乾隆二十年,乾隆的皇权达到鼎盛。弘皙、允禄等宗室势力被清洗殆尽,鄂党、张党也土崩瓦解。年迈的张廷玉在失意离世,鄂尔泰也郁郁而终。可以说,这些人构成的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已然消除。

与此同时,乾隆凭借自己过人的政治手腕和极端的权术,也在这场场政治斗争中树立了自己的权威。无论是设局陷害理亲王,还是利用鄂张党争铲除异己等等,都展现了他匪夷所思的权谋。以至于有清一代,无人能及。在权力斗争上,他是当之无愧的赢家。

乾隆巩固皇权的手段当然难免残酷。但不可否认,正是他将势力盘根错节斩断后,大清王朝的政局才得以稳定。正像有官员上疏说的那样:“今日清宁,实皆出自陛下神武。”乾隆之世的太平盛世,源起那场场权术的运用。

当然,乾隆的独裁专制和杀伐果断毕竟给不少忠良之士带来打击。比如年迈的张廷玉,比如在通泊惨败后无妄获罪的岳钟琪等等。这也使那些真心为国献身的大臣们在清朝难以立足。大清朝在强大的同时政治斗争也愈演愈烈。这种后果,直到晚清仍难跳出怪圈。

结语:

皇权加强的同时,谋士恐也少了真心啊 历史终究还是由权力决定的。乾隆作为权力的继承者,也不得不背负起巩固这个庞大帝国统治的重任。于是,清洗异己、肃正党羽就成了这个年仅28岁的皇帝登基后的首要之举。

通过“弘皙逆案”清洗理宗室势力,以及操纵鄂张党争,乾隆削平了父亲雍正去世时遗留的种种隐患。皇权因此加强,乾隆的龙椅也坐得更加牢固。可与此同时,值得玩味的是,乾隆运用权术清洗异己的做法也让真心为这个王朝和皇帝奔波的谋士变得凤毛麟角。

因为面对乾隆设下的局,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很难分辨真伪,而权术之下生存艰难。张廷玉、鄂尔泰等老臣被斗至身败名裂。

3 阅读:936
评论列表
  • 2024-03-04 14:01

    乾隆28岁登基?看到这我就不看了25岁登基在位60年,当了4年太上皇崩于89岁。

  • 2024-01-12 13:07

    乾隆在政治上是一把好手,但是治世上不如他爹,本来按着他爹的路子走还是能启中兴的局面的,他一把子全部搅和干净了

白云史话有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