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白云
编辑|白云

在秦朝灭亡的那一刻,百万雄师未能挥师北上驰援,这并非因他们冷漠无情,而是另有隐情。

就像困在暴风雨中的孤舟,明知外界有求援的呼声,却无法破浪前行,最终只能任凭风雨摧残。
这支驻扎在岭南的50万大军,到底遭遇了什么难以言说的困境?为何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袖手旁观?
秦皇南征,赵佗平定百越公元前223年,正值秦楚相争之际,秦始皇秘密下旨,命心腹将领屠睢为国尉,赵佗副之,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征伐百越。
这支浩浩荡荡的军队,肩负着开疆拓土、巩固秦朝统治的重任。秦始皇此举意在一举两得:既可分散楚国注意力,削弱其战力,又能拓展疆土,增加税收。

彼时的岭南地区,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蛮荒之地。闽越东瓯、南越、西瓯、骆越等部落星罗棋布,统称"百越"。这些未开化的越人,长期占据这片土地,视之为自己的领地。
秦军的到来,无疑是一次剧烈的冲击。百越各族虽然在文明程度上落后于中原,但其善于利用地形、精通水战的特点,也给秦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面对训练有素的秦军,百越各族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难敌正规军的攻势。仅仅两年时间,屠睢就攻克了大部分越地。
然而,他残暴的统治手段,很快激起了当地人的强烈不满。一个夜晚,愤怒的百越难民突袭秦营,屠睢死于乱军之中。

秦始皇闻讯大怒,立即派遣另一名将领赵佗南下。这位出身赵国的将军,带着平定叛乱、稳定边疆的使命,再次杀入百越腹地。
经过一番激战,赵佗终于完成了君王交付的任务。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设立了象郡、桂林郡、南海郡,正式将这片土地纳入版图。
与屠睢不同,赵佗采取了更为温和的统治策略,注重与当地人建立良好关系,这为他日后在岭南立足奠定了基础。
秦二世无道,天下大乱时间来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其次子胡亥在宦官赵高的扶持下登上皇位,是为秦二世。然而,这位年轻的君王既无治国之才,又缺爱民之心。

他沉湎声色犬马,荒废政事,并对胞兄扶苏赐死,杀害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险些断送了先帝的基业。
秦二世的暴政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更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他大兴土木,滥施刑罚,导致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秦二世的暴虐无道,很快引发了各地的反抗之声。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先举起义旗,项氏兄弟紧随其后,刘邦也趁势而起。
曾经被秦始皇消灭的六国贵族,纷纷以此为契机,试图重建故国。原本所向披靡的秦军,此时却因主将章邯受到二世责怪,忿然倒戈,使得秦朝门户洞开,大厦将倾。

这一系列事件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发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进程。各路起义军虽然目标不一,但都以推翻秦朝为共同目标,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赵佗镇守岭南,另有图谋时局动荡,秦王朝风雨飘摇。远在千里之外的赵佗,自然对朝中变故了如指掌。然而,当其他将领纷纷卷入攻伐之中时,他却按兵不动,似有另外打算。
事实上,50万秦军虽然名义上归赵佗统率,其中真正的秦国精锐却只有3万余人。其余47万将士,大多是来自六国的俘虏、罪犯和奴仆,尤其是楚国人占了很大比例。

这些人对秦朝并无多少归属感,加入军队也只是为了糊口。秦朝的存亡与他们何干?更何况,统领他们的赵佗本人就是赵国人,对覆灭他们祖国的秦朝,又怎会甘心效力?这种复杂的军队构成,使得赵佗在做出决策时必须考虑到部下的心理状态。
如果贸然北上勤王,很可能会引发军中哗变,导致大局崩溃。
岭南藩篱,难以北返即便赵佗对秦朝尚存一丝忠诚,其部下却未必买账。驻守岭南的秦军为了防止百越反扑,可谓是片甲不得离身。两年征战,秦军损失惨重,正规军锐减至不足10万。
一旦北上勤王,势必放弃好不容易征服的疆土,到时百越卷土重来,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对赵佗而言,这是个两难的抉择。

他必须权衡利弊,在个人忠诚和现实利益之间做出选择。北上可能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而留守则有机会在乱世中开创一番事业。
此外,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山高林密,江河纵横,与中原地区有着天然的屏障。这种地理优势既是防御的利器,也是进攻的障碍。
如果赵佗率军北上,不仅要面对漫长的行军路程,还要冒着被切断后路的风险。相比之下,固守岭南反而能够利用地形优势,在动荡的局势中保全实力。
英雄末路,王者崛起公元前207年,西楚霸王项羽攻破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至此,这个曾经令天下诸侯俯首称臣的大秦帝国,轰然倒塌。

纵使赵佗率兵北上,也已为时过晚。与其搭上秦朝这艘将沉的船,不如另谋出路。秦朝的覆灭,给赵佗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意识到,在这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只有掌握实际权力才能确保自身安全和利益。
赵佗深谙成王败寇的道理。他手握重兵,不愿向新主低头。秦王朝的覆灭,反倒成全了他的雄心壮志。
公元前203年,赵佗在岭南自立为王,史称南越武帝,从此与西汉王朝分庭抗礼。他选择在岭南建立独立政权,既利用了地理优势,又避开了中原地区的混战,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赵佗麾下五十万大军,在秦末乱世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没有选择北上勤王,为秦朝殉葬,而是留在岭南,谋求自保。这一抉择,既有军事形势的考量,也反映了人心向背的变化。英雄末路,王者崛起。赵佗的选择,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史记》、《剑桥秦汉史》《古风·秦王扫六合》《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