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送依诺去上学时,站在校门口看着她小小的背影,突然有些感慨。六年前,她还是我怀里那个软绵绵的小婴儿,现在已经可以自己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作为妈妈,我常常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务中穿梭,有时会感到疲惫不堪。但每当看到依诺那张天真的笑脸,我就会提醒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人民日报上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反思自己:我是否真的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长?
《努力的意义》中有段扎心的话:"一个家族的兴旺,是靠几辈积攒下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向上托举,让下一代更上一层楼,代代传承。"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依诺的妈妈,我现在正扮演着"托举者"的角色。
那么,像我们这样普通家庭的父母,应该如何托举孩子呢?经过这几年和依诺一起成长的经历,我想分享三点小心得。
高质量陪伴,胜过千言万语
前段时间,我因为工作忙,经常晚上才能回家。有一次,依诺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总是不在家?"这个问题像针一样刺痛了我的心。
莫言说过:"优秀的孩子,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这里的"汗水",不仅是物质上的付出,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投入。
高质量的陪伴是什么样的?就是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全身心地陪孩子一起读书、做手工、聊天,甚至只是静静地陪在他们身边。这些看似简单的时刻,却是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记忆。
我很喜欢奥巴马说过的话:"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据说他在忙碌的总统选举期间,从未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还会带女儿们去书店,晚上给她们读睡前故事。
想到这里,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争取每天都能陪依诺吃晚饭,听她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慢慢地,我发现她变得更爱说话了,也更愿意和我分享她的小秘密了。
正面反馈,让孩子心中有阳光
西班牙有句谚语说:"如果常常流泪,就看不见星光。"这句话让我明白,被批评和否定包围的孩子,很难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也很难建立自信。
前几天,我带依诺在小区里玩。她看到水池,兴奋地拉着我要过去玩水。这时,旁边一个三岁的小姑娘认真地对我们说:"妈妈说不可以玩水,妈妈还说不可以玩火,妈妈说还不可以这个不可以那个……"
我好奇地问她:"那妈妈说可以做什么呢?"小姑娘想了好半天,才说:"妈妈说可以玩玩具。"
这个小插曲让我深思: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告诉孩子"不可以",却很少告诉他们"可以"做什么?
后来,我尝试改变和依诺的沟通方式。当她想玩水时,我不再直接说"不行",而是说:"可以玩水,但我们先把袖子卷起来,准备好毛巾,玩完记得收拾干净哦。"
慢慢地,我发现依诺变得更自信了,也更愿意尝试新事物了。原来,正面反馈就像阳光和雨露,能滋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以身作则,做孩子生命中的明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儿童。"
这话说得太对了!记得有一次,依诺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总是让我多读书,你自己却总是玩手机?"这个问题让我哑口无言。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她面前多看书,少玩手机。因为我知道,孩子更相信你做什么,而不是你说什么。
乔布斯曾说:"育儿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活好自己,成为孩子的引路人。最好的教育是,全心过好自己的人生,成为孩子的榜样。"这让我明白,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首先我们自己要不断进步。
在依诺五岁生日那天,我送给她一盆小花,告诉她:"这盆花需要你每天浇水、晒太阳,它才能长得好。妈妈对你的爱也是这样,每天都在默默地浇灌,希望你能像花儿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托举。无论是高质量的陪伴,还是正面的引导,或者以身作则,都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记住,一个好的家庭的意义,不在于多么殷实、富贵,而是每一辈的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父母的心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