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酒是什么?简单说,它是一种饮品,是由一些粮食和水果酿造而成的。可在人们心中,酒可不单单只是饮料而已。
现在,酒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在过年过节时,和亲朋好友喝酒,可以缓解尴尬,还能促进感情。在洽谈生意中有了酒,就能顺利地签合同。休闲时,和好友就餐喝酒还能助兴。
虽说,人们离不开酒,但也不要太过贪杯。有一个广东小伙本是好心送酒醉的生意伙伴回家,却没想到对方会在之后自杀,还被牵连赔了几万元。
这位好心的男子是谁呢,他就是小李。有一天,他和大李去了一个酒局。在酒局上,除了他们还有几人,估计也是被大李叫来的生意伙伴。
酒局之中,大李和其他人一般聊着生意,一般推杯换盏。喝到兴头上,大李还曾多次劝小李喝点。但小李不喝酒,就找借口躲过了。
酒局之后,几人都喝多了。于是,纷纷找人来接他们。最终,只剩下他和大李。喝醉的大李显然不能自己开车回家,于是小李就打算送对方回家。
虽说,大李喝得有点多,但是大李说话还挺正常的。就当他快到大李家时,大李就要下车。他此时很担心大李,可对方说没喝多少,自己能回家。而且,大李还说,自己和媳妇刚通完电话,媳妇说还会来接他。
他见大李这么说,把他放在偏僻的小路上,就开车走了。但令他没料到的是,隔天他就知晓了对方的死讯。
得知是他将大李送回家的消息,大李媳妇就哭泣的责怪他为什么不把她丈夫送到家。闹到最后,大李媳妇还去法院告了他。
他也是在之后问询过朋友才得知,原来那天夜里,大李并没有安全地回到家中,而是用铁链自杀死在了马路上。
与此同时,大李媳妇也把他和同桌喝酒的几人一同告上了法庭。大李媳妇认为,他要不是把大李放到了大街上,大李也不一定会死。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小李对大李的死有一定责任,并需要赔偿死者家属七万。
而和他们一起喝酒的生意人,却不需要对此承担责任,也就不需要给大李一家赔偿。判决结束之后,小李不服,就提起了上诉,可法院还是维持原判。
小李却对此表示十分委屈,他知道自己没有劝酒,没有安全地送大李回家,是有些不对。可他作出送好友回家的举动,本是好心一场。可让他为大李的死负责赔偿,他觉得不公平。
其实法院这么判也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大李喝醉了,而小李没有饮酒。他提议送对方回家,就有义务保护喝醉酒的大李。
这样一来,也就不难想到法院为什么维持原判了。从结果上来看,他没有尽到义务,护送对方回家,让对方死在了街上。
所以说,即便是到了现在,只要小李一想要此事,就不由得有些后悔。他那时并没有想到,大李下车之后没有回家,而是用那种方式结束了生命。
其实,只要他多呆一会,把他送到家中,说不定大李还会活着,他也不会过后自责,甚至还要赔上几万了。
究其原因,就是小李没有意识到,喝多对于一个人有多么危险。回想那时,在对方提议要自己走回家后,就把大李放下车就不管了,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而他也不想一想,酒醉的大李是否能安全找到家呢?途中出了意外要怎么办呢?事后,发生点意外,他用不用负一些责任呢?
他就算不把大李送回家,也应该等对方妻子来了,再走也不迟。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对方的安全,也能让自己心安。
总而言之,小李在此次意外中,还是有些责任的。他赔偿了大李媳妇几万,也相当于给自己买一个教训。这样一来,以后他在遇上类似的事情,也知道应该怎么办。只有将对方安全地送到家中,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酒在中国有很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即使是在现代,人们也会经常喝酒。虽说,少不了要喝酒,但人们还是可以做到不贪杯,不劝酒的。当一个人喝醉了,对于他们而言是很危险的事情。
不仅会干出一些傻事,还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危害。所以说,为了不让亲人流两行泪,人们喝酒时一定要控制住。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令人悲痛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