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让圣光普照的道观一夜之间变为血流成河的地狱? 是一个愤怒的野兽? 不,是一个临世的魔鬼。
铁瓦殿是一座建于明代的老道观,位于汉阴县城西南方,地处凤凰山主峰,得名于其主殿是生铁所铸成的屋顶,但是因为地邻偏僻,香火一直以来都不算旺盛。
就是这样一个本该是清净而与世无争之地的古道观
在2006年7月14日这天夜晚。
却成了凶手的屠宰场。
邱兴华,1959年1月1日出生在陕西省石泉县后柳镇一个小到只有八户人家的小村子,邱兴华家可谓家徒四壁,就连房子都是当初政府照顾分到的救济房。
的确惨,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在邱兴华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就像朝夕相处、目睹了邱兴华一家三代的生活变迁的邻居们所说的那样:
——“邱家穷得很,一直到邱兴华这一代,三代人的日子都过得很艰难。”
生如此般,实属不易,生活的重担只能压在哥哥邱兴富身上,艰苦的家庭环境让邱兴富从小认识到了生活的不易,从父亲去世后,他只能辍学务农来维持这个家庭。
在旁人看来,同样的家庭环境,两个孩子一个是天使,另一个却是恶魔。
天使者,邱兴富,在村民看来他勤劳老实,是个干农活的一把手,平日里还经常帮别人干一些重活。
恶魔者,邱兴华,村民眼里的邱兴华是性情顽劣的,在学校的邱兴华更是三天一大架两天一小架,在他18岁之前就有因为在村里偷牛或者故意伤人一类的行为进过四次少管所的记录。
在哥哥看来,邱兴华脾气古怪,平日里没人敢惹他,不生气还好,一旦生气就是六亲不认的主,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小时候一次他用拳头打了邱兴华一下,邱兴华抡起一把撅头就直接打过来。
虽说脾气暴躁,顽劣的邱兴华也并不是什么优点都没有。
在上学期间,邱兴华从老师那里学会了一些修理的技术,平日里他也喜欢摆弄一些机械零件之类的物件。
没想到这门手艺,成为他日后闯荡社会、试图改变人生命运的最初资本。
但是,邱兴华学来的这些手艺在村民看来却是“不务正业”“华而不实”的,大家在评论他时都说他不是种地的料,老村民老阮回忆起邱兴华的时候对他的评价是:
——“脑子活络,有点精明,但是用处都不是在啥正道上”
因为没考上高中,邱兴华没有继续学业,他成了个无所事事的混混,因为喜欢干坏事,村里一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单单初中毕业那一年,邱兴华就被拘留过4次。
村民对邱兴华的排斥,人际关系的日益冷漠和相互间的不信任,甚至无端的怀疑,让邱兴华和故土环境的关系日益恶化。
1990年这年对于邱兴华是个好年份,他看上了了同村何家姑娘何冉凤,因为去过几次何家修家电,何冉凤对邱兴华印象还挺不错,说他“脑子蛮好使”,两人就这么好上了。(传言在何冉凤之前,邱兴华已经找过十多个姑娘了)
何家人对这段恋情自然是其为反对的,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二:
第一是邱家实在太穷太寒酸了
第二是何家老爹觉得邱兴华“滑得很,不靠谱,地都不会种”
最后,在何家的坚决抵制下,早就想离开小村庄的邱兴华果断的带着何冉凤私奔了。
但何家也没有善罢甘休,他们组织了一支【阵容庞大】的何家军,将邱兴华和何冉凤押了回来。
谁知,如此强势的何家长辈还是没有让邱兴华低下他骄傲的头颅。
邱兴华硬是一纸诉状将何家老爹告上了法庭。
这下没辙,我国《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禁止父母包办、买卖婚姻以及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邱兴华赢了,何冉凤被何家逐出家门,他娶到了她。
村里人都喜欢拿这件事当饭后谈资,说什么“十个何家人,掰不过一个邱兴华”。
这件事几乎成了邱兴华最为骄傲的事情,每每与人谈到此事,他就能滔滔不绝笑逐颜开的说上很长时间。
结婚后,邱兴华立志要生一个儿子。
1994年,邱兴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孩,邱兴华很不满意。
1996年,邱兴华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还是个女孩,重男轻女的邱兴华继续要求妻子给他生男孩。
1998年,第三个孩子出生了,终于是个男孩。
儿子有了,但是计划生育的罚款也来了,不跑不行了。
从1999年开始,邱兴华开始带着妻子儿女踏上了漂泊之旅。
何冉凤在谈到为何离开家乡时说到:
——“从老家村里出去一趟很难,与镇上隔着汉江,每次出去都要搭船,船又不是很多,后面是深山,里面还有野兽。当时老邱觉得出去什么事情都方便,而且他有点手艺,生活肯定比在这里好。”
在何冉凤眼里,邱兴华一直是个“能干事情”的人。
这一搬,八年里邱兴华就先后搬了五个地方:
最初,从深山里搬到石泉县两河镇。
在此租住不到一年,邱兴华一家又搬到佛坪县大河坝乡。
此后他们在大河坝又多次搬迁,直至2004年一家人才在大河坝乡五四村四组一村民家租住至案发。
为什么搬这么多次家呢?一是为了躲计划生育,二是为了方便邱兴华打工。
交罚款是不可能交得起罚款的,这辈子也是交不起计划生育那5000元罚款的。
这笔钱邱兴华只能给工作人员打欠条,但欠到他死也没能还上。
这几年里,邱兴华换过无数工作,他给人挖过姜,帮人捕过鱼,还当过汽车修理工,但每一份工作都做不长久,眼高手低的邱兴华总是觉得眼下的工作待遇太差,做不了太长时间就又换别的地方。
而多次搬家,并没有让家里条件有所改善,反而让这个家庭更加窘迫。
家里买粮要钱、买衣服要钱,干什么都要花钱。
数次的搬家,家里几乎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买不起粮,家里人吃不饱,一家的生活常常陷入困顿,何冉凤和三个正上中学的孩子常会挨饿,就连孩子的学费,都需要老师帮忙垫付。
这些都让邱兴华看在眼里,无奈在心里。
2005年,邱兴华开始在西汉高速公路佛坪段的工地上找活干。
然而,他并不甘心当一名农民工,他四处借钱,与个别工地的基层管理人员热悉,最终联系到了一处土方工程进行承包。
到了年底,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不料天不遂人愿,就在工程快完工时出了一起工程事故,一名工人受了重伤,治疗费花了一大笔,赔偿金赔了一大笔。
邱兴华一年来的努力就这样凉了一大半。
这件事让邱兴华备受打击,心理上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他变得很爱猜忌,无缘无故的发脾气,还经常对何冉凤说“以后要是有钱了就带两个孩子去做亲子鉴定。”
一个工地的工友也说,这件事情发生后,邱兴华变得沉默寡言了,每天要抽两包烟,很少再与人交往。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邱兴华把自己所遭遇的各种不幸,当做了命运的不顺,他开始迷信问卦。
2006年6月,有人告诉邱兴华铁瓦殿求签十分灵验,建议他上山去求个签,解解霉运。
于是6月18日这天,邱兴华带着妻子儿女上了山。
上山后,两手空空的邱兴华发现来问签的人都是多少要给道士点钱表示表示的,但他不在意,见没给钱,看签的道士也只是心不在焉模棱两可的敷衍了一下邱兴华,说了一些诸如“夫妻要和睦”之类不痛不痒的废话,在看完签后还用戏谑的语气问邱兴华“是不是连香火钱都拿不出来?”
这话让邱兴华极为恼怒,当场破口大骂道士是“假道士”“只认钱”,他认为道士瞧不起自己,也觉得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霉运没有消除。
在山上住了几天后,邱兴华很不高兴的带着妻子儿女下山了。
在下山途中,他们遇到一个老头。
老头指着邱兴华说:“你心事很重。”
邱兴华说是有心事,心里烦。
那老头说:“我给你算一卦, 不收你钱,你只要到铁瓦殿,找到两块刻有你祖姓的石碑,你把它们换个地方,多烧些香火,你烦心事就没那么多了。”
于是,邱兴华在6月25日带着妻子再次上山了。
这次上了道观,邱兴华很快就找到了两块刻有邱姓的石碑,他迫不及待的把它们挪到房檐下,但是此举被几个道士所训斥阻拦,双方发生激烈争吵。
最后,道士以“不搬回原处就不许留宿”“不搬回原处你一走我们就自己搬”要挟邱兴华。
无奈之下,邱兴华只好把石碑搬回了原处。
表面上看起来邱兴华妥协了,而实际上邱兴华将怒火埋在了心里。
在他看来这些道士是“知道挪了石头会帮我改运才阻拦”,他觉得铁瓦殿道士是看不起自己还不想让自己转运。
另外,邱兴华这次上山还有一个目的,他听说观主熊万成“修为很高”,于是想找观主熊万成帮自己和儿子看签,但恰巧这几天熊万成有事不在观中,于是邱兴华决定留下来等他回来,这段时间他负责帮道观干一些劈柴挑水的杂活,而何冉凤负责给大家生火做饭。
实际上,这个熊万成也不是什么“修为很高”的大师,他甚至都不是真正的道士,他有妻子儿女,山下还有田地,还是当地村里的会计。
数天之后,熊万成回到了观中,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但这次见面却不怎么友好。
据邱兴华所言,他发现熊万成总是看何冉凤,何冉凤也“看了熊万成好几眼”,于是邱兴华狠狠的训斥了妻子,怀疑她和熊万成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
当天晚上,邱兴华还干了以下几件事:
邱兴华心胸峡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