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到底是不是“体验服”?

冲之星云 2023-07-28 18:31:12

2019年,鹤岗因几万元一套的房价成为了网红城市。大约从那时起,东北地区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人对“价格”的观念和经验首次受到了冲击。

其实早在2017年,笔者无聊时在某房产APP上闲逛,就已经发现了鹤岗这个“神奇”的地方。那时在这个APP上,县城的二手房挂牌信息还很稀少,而鹤岗作为地级市,大量的挂牌信息和APP上较为详尽的介绍,其房产价格的高低规律又能与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分布相对应,让笔者确认了鹤岗房价信息的真实性。

没想到的是,两年后,鹤岗真的火了。随后,人们分析着鹤岗房价极低的原因,大部分人把它归结为“气候寒冷、产业凋敝、人口外流”,并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极端的个例……

笔者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鹤岗房地产的现在,就是全国一线城市以外绝大多数地区房地产的未来。

这么想的原因很简单。鹤岗产业凋敝和人口外流并不是全国独一份,也不是最严重的。鹤岗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假,但鹤岗人均GDP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83,也就是说鹤岗后边还有82个城市,他们的房价为什么没有成为网红?根据人口普查数据,鹤岗2010-2020年间人口减少的幅度为16%,仅在黑龙江省内就有9个城市比鹤岗降幅大,而且,“人口减少”和“人口外流”是一回事吗?

关于“鹤岗的现在,全国的未来”这一想法,笔者本来只局限在房地产这一方面。但是,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东北是全国的体验服”这一言论,比笔者原先的想法还要激进。

这种说法有多少合理性呢?我们可以从经济发展、日常生活、社会观念三个角度分别讨论一下。

2022年,东北三省人均GDP分别排名全国第19、第27、第30,整体处于中下水平,且增速也处于全国最慢一档。但从东北的工业经济来看,辽宁的石化、冶金和装备制造,吉林的汽车,黑龙江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加工,这些行业的终端都是国家所需要的,关乎国计民生的产品。

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固投、消费和出口。说实在的,这三样目前东北是一个都不占。

先看出口。对于省份来说,这里指的是对外贸易和对国内其他地区的贸易。在国内贸易方面,东北自然是内部大循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但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东北就显现出劣势了。2022年,东北三省对外全部是进口大于出口,三省出口额合计仅约0.46万亿。而同年,山东的出口额为2.04万亿,江苏为3.48万亿。

本来,东北并不是一个在自然地理上封闭的地区,她的东面是日本海,南面是渤海。但是,外东北尤其是海参崴的丧失,使东北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利好环渤海地区的中日韩自贸区,十几年来推进缓慢。而与东北陆上相邻的国家,蒙古和俄罗斯远东人口稀少,朝鲜又闭关锁国。种种因素,对东北外贸的畅通造成了严重阻碍。

消费方面没什么可说的。居民有了收入,才会去消费,而目前东北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值的87%。

在固投上,东北的人均固投也是低于全国。近些年来,国家在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持续大手笔投资,修基建,上项目,大大提升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速。而东北由于发展较早,是有工业底子的“共和国长子”,也有基建基础,所以近年来在固投上以修修补补为主。甚至在不久之前,东北还长期扮演着对外支援者的角色。

那么,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会步东北后尘吗?

还是从三驾马车来分析。对外开放是我国一直以来贯彻的方针,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完善交通体系网,打通与外界的交通障碍。比如在2022年,广西投资700多亿的平陆运河就正式开工,将区内的江河水系与北部湾打通,广西的货物可以不再绕道广东直接出海。当然,出于地理因素所限,有些地方在对外交通方面,对比其他地区始终会处于相对劣势。

在消费上,还是那句话,有收入就有消费。如果未来地域收入差距难以缩小,低收入地区人口仍旧持续外流,就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极为不利。

最大的问题出在固投上。有些地区现阶段的经济增量依靠投资盲目暴力拉升,但项目后续却因为种种原因运行不下去,或者根本就是投资出一个空壳,这类地方未来的风险就很严重了。今年以来,一些地区已经曝出了严重的地方债问题,经济增长陡然失速。反而东北因为近年来固投不高,危险系数较低。

所以,我国不同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不能一概而论。那些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债务状况良好的地区,或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形成完善产业链的地区,仍会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其实在过去,正是这些地区的崛起,对东北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僵化的国有企业形成竞争,并完成了超越。

对于东北自己,还有一个重大的外界变数,那就是朝鲜正常化和中日韩自贸区的确立。如果真能实现,对东北的外部经济环境将是一个巨大改善,甚至有可能使包括辽宁在内的环渤海地区在经济上赶上长、珠两个三角。但这就不是东北自己所能控制的了,需要静待国际形势的变化。

说“东北是全国的体验服”,更有可能的,是日常生活和社会观念上的变化。

这里主要依据的观点,就是全国生育率走低、人口下降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人是社会的基石,我们总说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其实人口结构对社会观念的影响,更为深远。

东北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极为彻底,数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极低的生育率。“4-2-1”的家庭结构,在东北是普遍现象。对今天的影响就是,三省的老龄化率处在全国第一梯队。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以17.4%的65岁以上人口位居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省份,黑龙江和吉林则分别位列第6和第7。

一个地区人口逐年减少,要么是本地居民不愿生育,要么是人口持续外流。东北三省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500万左右,相较其近1亿的人口总量,流失比例不高,尤其低于中部一些人口流出大省。东北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生育率低,人口流出只是次要因素。

所以, “人口外流”只是“人口减少”的子集,两者不是一回事。一些误认为东北人口减少最快,是因为其流失率全国最高的人需要注意了,如果一个地区的户籍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那么一旦外来打工人口回流,这里的人口形势将立即向东北看齐。

人口减少就势必会影响房价。房地产既然作为商品,其价格的大趋势就取决于供需关系。买的人多就涨,人少就降。一时的限价、资本的炒作等其他因素,在供需关系的根本性变化面前,长期来看都是无力的。我国人口下跌已成定局,在几十年的尺度上看,所有省份都无法维持现有的人口规模。这也是全国各地房地产必定步东北后尘的原因。当然,一线城市由于其巨大的吸引力,可能降幅会稍缓一些。

近几十年来,房地产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信仰。人们似乎想象不出一个月工资能买好几平米房子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于是,当鹤岗这座位于东北地区东北部的城市,陡然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人们不敢相信,难以理解。

有的东北朋友可能觉得我们虽然房价低,但是收入也低啊!其实在我国山海关以内的大部分地区,尽管房价高,但收入一样低。

房价下跌会带来什么变化?经济冲击?市场通缩?这些宏观情况,要根据房价短时间内跌幅是否剧烈,是所谓“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来决定。这里不讨论这些,只看房价下跌完成后的微观个体。

当普通人背上沉重的房贷时,看着银行的还款进度表,没有人敢失业。即使面对公司“996”和上司同事的欺压,也只能选择忍受。而当人们不再为房贷束缚三十年的时候,便更有勇气为自身的利益发声,活得更有尊严。同时,自然会把钱花在其它的消费场所。损失的房地产GDP,会从其它的消费端补回来。

假如发生了通缩,全国物价会不会向东北看齐?其实这个并不会,而是要具体看是哪种物品,并同样要看其供求关系。西瓜产地的西瓜,即使当地经济发达,价格也高不到哪去。在北方买产自南方的保质期短的蔬果,价格就不可能低,即便农村乡镇也是一样。

还有一个体现客观变化的实例就是黑龙江的高考分数线。黑龙江省理科一本线从2014年的529分,一路狂降到2023年的408分;二本线更是降到了287分,江湖人称“反卷先锋”。在一些高考内卷十分严重的地区,甚至打出了花钱办理东北高考移民的广告。许多东北人从未想过,自己的户口竟然有朝一日有此等待遇。而黑龙江分数线降低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适龄高考人口的减少,这同样可以看成“供需关系”。

在其他的社会观念方面,首先男女平等会取得长足进展。东北是目前我国男女平等较好的地区,这点在出生性别比上就有明显体现。随着全国范围内一孩、两孩成为普遍,不论男女,人们都更加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一两代之后,重男轻女的现象将在国内大规模消失,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大家庭规模会缩小,亲戚数量减少,社会个体“原子化”程度加深,许多人不再有亲生的兄弟姐妹,部分地区仍然保有的宗族社会可能会解体。而人们的自我意识会提高,社会对“异类”的生活方式会更加宽容。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问题。如果你去坐东北的公交车就会发现,一车车都是老年卡。东北的养老金缺口靠自己是根本堵不上的,只能接受国内其他地区的调剂。而当全国老龄化都很严重的时候,又该如何调剂呢?

总之,说东北是全国的体验服,要分情况、分地区来看。经济上,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一二线城市和内陆部分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活力和新的可能。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观念上,尤其是房地产上,东北确实能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现成的参考。

最后要问的是,相比于真实的东北,人们心目中的“东北”是什么样子?

许多人也许带着某种幸灾乐祸的心理在调侃如今的东北。有人追求精英生活,即使他现在过得很苦,但却有改善生活的充足的自我动力。对于一二线以下的城市,他不屑一顾。也有人比较佛系,物质要求比较低。可是结婚生子的需求摆在那里,高昂的房价摆在那里,周围人的压力也逼迫着他不得不踽踽独行。这些人心中,都有一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鹤岗”。

那么,你认为东北这个体验服怎么样?想公测吗?想早日玩正式服吗?

1 阅读:39

冲之星云

简介:地图、历史爱好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