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奥本海默在接受采访时,曾被问道:“你认为我国使用原子弹是必要的吗?”
奥本海默作出了如下回答:“我从当时的很多人那里得到的观点是,如果我们要结束战争就必须打到日本本岛,这将涉及巨大的伤亡,会有大量的美国人和日本人被战火无情屠杀……相较于这种选择,我认为使用原子弹是一种巨大的解脱……以这种方式结束战争当然是残酷的,但也绝不是轻率的。时至今日,我仍不相信当时会有更好的办法……”
奥本海默给出的回答无可挑剔,正如《奥本海默》开场那几行字幕所揭示的,他仿佛是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从众神那里盗取火种送给人类,却也因此受到永恒的折磨……
1945年随着德国战败,参与到曼哈顿计划中的一部分科学家开始怀疑自己正在做的研究工作是否仍然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性,经历了数年大战的世界已然满目疮痍,是否还能经受得住这种史无前例的毁灭性武器横空出世?
影片对这段历史也有所呈现,面对持有异议的科学家表示,“我们至少应该停下来想想这样做的目的是否合理,因为德国即将投降,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不再是敌人,而是我们自己所做的这一切。”
奥本海默不假思索地答道,“德国的确即将投降,但是日本人仍在战斗……我们是科学家,我们想象未来,我们的想象让我们无比恐慌,但在日本人了解这一切之前,他们并不害怕,除非我们付诸行动否则他们不会理解这一切。当世界得知有关洛斯阿拉莫斯的可怕秘密时,我们在这里的工作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确保世界将在罗斯福构想的国际合作体系下取得和平与安全。”
然而,事实真的如奥本海默所言吗?
虽然电影并没有对这场是否应该使用核弹的讨论给出更多篇幅,但在真实历史中,日本政府高层在美国投放原子弹以前,实际上已经开始考虑到投降和谈判事宜。
美国政府也在1945年初相继收到一系列关于日本高层谋求和美国展开和谈的情报。
然而,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进程,赶在苏联之前取得对日战争的主动权,确立美国在战后东亚的主导地位,并争取日本无条件投降。
杜鲁门政府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决定在将日本作为核弹投放的实操地,而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的”曼哈顿计划“科学家们对日本政府寻求和谈的相关情报几乎一无所知。
换句话说,如果历史重来一次,如果罗斯福没有在1945年初突然病逝,如果奥本海默在内的科学家们得知即使不研制和投放核弹,二战也将很快结束,或许我们如今熟知的现代历史以及战后美苏冷战的新世界格局将会彻底改变。
可是正如奥本海默自己所言,他当时所了解到的信息是如果不在日本投放核弹,日本将会竭尽全力与美国战斗,除非美国攻打至日本本土,否则这场世界大战仍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包括美国、日本的世界人民仍将处于战争的阴霾之中。
然而,奥本海默的超人之处就在于他善于自省,现实利益与内心道德的冲突随着核弹投放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被无限放大,他开始焦虑和担忧,自己所研究的这一切是否将人类带入又一个毁灭的陷阱之中,而情人泰特洛克在核弹研究过程中的突然死亡,亦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人类劣根性的认知。
今天的很多学者在研究奥本海默人生中经常会将青少年时代的奥本海默贴上“不合群、难以相处”等标签。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整个求学岁月中,奥本海默几乎没有几位称得上交心的朋友,也没有任何的恋爱经历,因为没有那个女孩会找这样一个被旁人称作“怪胎”的男孩作为自己的恋人。
卓越的才华和难以言说的孤独让青年时代的奥本海默便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甚至在大学求学期间,一度被诊断患有“早发型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
而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奥本海默在剑桥求学期间曾经干过向苹果里面注射毒物借此毒死导师的荒唐事情。
也正是因为学生时代的孤独和忧郁让奥本海默在邂逅了情人泰特洛克之后,无比珍惜这段感情,先后数度向后者求婚,并且在参与“曼哈顿计划”依旧保持着与泰特洛克的联系。
身为美国共产党成员的泰特洛克可以说是对奥本海默影响甚大的一个人物,在她的努力下,原本对世事和政治丝毫不关心且极度内向的奥本海默开始参与到当时的各种社会活动之中,并且逐渐成为了联邦调查局重点关注的左翼对象。
但也正是因为同奥本海默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为泰特洛克招来了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