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前几天,我们战友群的李瑞华政委发了一个图片,中核工业一个单位给我团三营老教导员张立胜颁发了一枚纪念章。凡是1964年以前参军入伍,参加核基地工作的,人人都有。当年,我们团曾先后在青海金银滩的221厂以及另外两个基地的两弹研制过程中担任警卫工作,官兵们忠于职守,无私无畏,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
看到这个纪念章,我的心里感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一位1959年入伍的老前辈,他叫叫马玉福,当年在金银滩的221厂和戈壁滩的404厂警卫团曾先后担任过指导员、副教导员,其间他和一位连长一起搭档、一起工作,结下了深厚的情义。他们是工作搭档、更是亲如兄弟的战友。后来这位连长在工作岗位上病倒了,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献出了生命。战友的英年早逝,使他悲痛欲绝,流下了深情的泪水……

时间回到1968年,青海金银滩的221厂警卫团一营一连,由于警卫执勤工作做的好,没有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为保障两弹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被评为了四好先进连队。上级指示,让他们准备好先进连队的材料、参加在西宁召开的四好连队表彰大会,同时要求连队派一名主官和一名老兵代表随同团政治处主任一起前往西宁参加会议,并准备上台发言,介绍经验。
可连里当时只有两位主官,连长刘三柳,指导员马玉福,没有副职,而执勤训练工作又比较紧张。那时正处于文革年代的特殊时期,好几年没有补充新兵,连里战士都是服役七八年的老兵,内部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特别的繁忙。做为连长和指导员,两位主官常常忙的焦头烂额。
于是马玉福对刘三柳说:“还是你去吧,顺便到西宁大医院检查一下身体,你的病不能再拖了……”连长刘三柳患有黄疸型肝炎,这是身处高寒和基地本身的辐射,以及工作劳累所致的职业病(我们团属于内卫部队,执勤点就分布在大大小小的车间内外和爆轰实验场)。“算了,还是你去吧,我身体没有啥大事。你去比较好,这还得写材料、上台发言呢。再说你的身体也不好……”刘三柳说。
就这样,马玉福他们随同团政治处主任来到了西宁。可没想到,表彰大会还没有结束,马玉福也患上了结核型胸膜炎,高烧39度,而且还浮肿了。医院要求立刻住院,并下了住院通知,但他没有听医生的,仍然坚持到大会第五天发言完毕,然后把领奖的事交给连里的老兵代表,这才去了医院。临走他对那个老兵说:“回去后告诉连长,我住几天医院,退完烧了就回去。”
可是医生对他说:“这个病不能耽误,退烧完了,还有胸腔抽水,至少得半年时间……”他一听急了,这哪能住半年呢?部队马上就要换防另外一个基地,连队工作忙的不行。于是马上对大夫说:“我们连长有病,还在连里坚持着呢,我怎么能在医院待半年?不行,最多几天!”可医院坚决不同意,最后他实在没辙了,只能先耐着性子住下来,可心早已飞回了连队……
就在他住院还不到三个月的一天,忽然得到消息,连长刘三柳也突然的住院了。他赶紧的来到了连长所住的病房,走进病房看到刘连长的那一刻,他惊呆了,这才三个月不见,连长就如此的憔悴不堪了,病容满面,脸色蜡黄。原来刘连长的黄疸型肝炎已经发展到了肝坏死,非常的严重了,生命垂危……马玉福悲伤不已,心里不停的自责,我怎么就服从了医院的住院要求呢?为什么不能坚决要求不住院、而是早一点回连队呢?
刘连长看出了指导员的心情,他拉着马玉福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是实在坚持不住了才来医院,连里现在没有干部负责,我这次可能不行了……”顿时,马玉福的心里如刀绞,难受极了,他实在忍不住了,眼泪刷的一下夺眶而出……可他还得强忍悲伤,满含深情的对刘连长说:“你要安心住院,不要想太多,你会好起来的。我马上回连队,回头再来看你……”
当他走出病房,泪水再次滚落而下,赶紧走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任泪水哗哗的落下……当天,他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快速的动作办了出院手续,回到了连队。回来后,战士们对他说:“指导员你不知道,那段时间连长肝病疼的满头大汗,我们劝他住院治疗,他说不能丢下连队不管、去治病,万一出个啥事怎么办……”(当时部队即将换防404厂,千万不能发生任何事故。)

就这样,刘连长坚持再坚持,最后还是卫生队强行崔他去住院他才去。马玉福听到这些,心里像针扎一般难受,他又一次的自责、懊悔……他知道,唯有牢记老伙计的嘱托,用加倍的工作才能缓解自己的心情。回来还不到十天,就接到了部队换防的命令,由他们一连打前站,先期抵达404厂接替两个连队的执勤点。本来是打算走之前再去医院看望刘连长,无奈由于换防任务的紧急、繁重,给耽误了,最后没去成。
两个月后的一天,马玉福正在404厂忙碌着,噩耗突然而至,刘连长在西宁总院永远的离开了他亲爱的连队和战友们,离开了自己倾注无数心血的核基地。听到噩耗的那一刻,马玉福悲痛万分,一下愣在了原地,好久没回过神来。他面向青海、面向金银滩,呆呆的站立着,长久无语……
他心如潮水,似有无尽的思念想表达,却又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
老伙计啊,你怎么能走了呢?咱们一连刚刚搬到这个新地方,好多方面都还没熟悉,一切都刚刚开始,工作头绪那么多、任务又那么重,我们整天忙的昏天黑地,都盼望你早点回来呀……
两个老搭档在一个连队工作多年,配合默契,形影不离,就像亲兄弟一样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理解,把连队带的生龙活虎、嗷嗷叫,战士们就像小老虎一样勇敢无畏,无论是执勤训练、还是纪律内务,样样工作走在前,不愧为一营一连,全团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