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长约5464公里,是世界级长河,但水量、流域面积不大。中下游平原段近一千公里光秃秃的到渤海,流域窄窄的一条。唯有发源于泰山为首鲁中山地的山东大汶河,在下游给黄河贡献了一根常见地图上标得出来的支流。
到了下游平原地区,河床与两岸之间落差很小,往往只是浅浅的一条洼地(山区河流是一条深切的V型谷),河流很宽,很浅,水流速度慢。如果没有人工干预,暴雨季节洪水就会漫过河岸,田地一片汪洋泽国,人为鱼虾。而且随着中上游带来的泥沙淤积,河床还会变得越来越浅,过好多年就改道,换一道相对低洼的地方流淌。(图示A)
这样人类哪里受得了?因此,自古以来都在玩命地修筑沿河大堤,把河流束缚在河床内,不让漫出来。但这治标不治本,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加高大堤,这样的游戏重复几十上百年之后,河床不但不是低洼处,还远远高过河岸了。(如下示意图B所示)
▲河南开封段是典型的“悬河”,图源自当地官方自媒体悬河产生了一个影响,就是黄河下游,河流比四周地势不低反高,周围的水流不进黄河,因此黄河下游几乎没有支流,光秃秃地近一千公里流到渤海,流域图显示黄河下游非常“瘦”。也是这个原因,河南省黄河边的城市,大部分地方都不是黄河流域,紧挨着黄河的郑州和开封,反而属于淮河流域。
还好,山东的大汶河打破了黄河的上述趋势,依托鲁中山地的较高海拔,流入黄河,成了黄河下游、入海之前一条相对较大的有名有姓的支流,黄河流域到这个位置凸出了一小块。
大汶河,古称汶水,发源于淄博市沂源县境内,汇泰山、蒙山诸水,自东向西流经淄博、济南、泰安等市的部分区域,主要在泰安市境内,汇注东平湖,然后再入黄河。流向也挺有意思,周围有多条河流: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小清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唯独大汶河从东往西倒流,注入黄河。鲁中山地还有一些小河流注入黄河,但有一定规模的就大汶河。
大汶河干流河长239公里,流域面积9098平方公里。流域内气候温和,雨量颇丰,因此河流水量相对于它的长度,在北方黄河支流中不算小,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8.2亿立方米。
▲黄河主要支流数据,大汶河比它们都短得多,水量还超过了沁河。
黄河地上悬河的形态,河道在高处,汛期平原发大水,黄河帮不上忙。如果恢复到低于地表,多一些河流像大汶河一样流入黄河,平时聚水,汛期排洪,日常的航运等功能说不定都能发挥起来。
黄河要想通航其实不难,只需要在入海口筑起一道堰,把河水拦住,水位就有了。再在堰上设个船闸,就可以通航,黄河的水量虽少,只在过船的时候放一些下去还是绰绰有余的,多余的水可以通过堰排出去,不会影响行洪。怕淤积的话也容易,只需要在堰的底部开个孔,淤积的泥沙自然会被水流冲走。如果想让河道变深的话,只需要把堰体修的足够深就可以了,水流通过底孔外流的时候就会自然冲刷河底,根本不需要人工挖掘,而且一劳永逸,永不复发。河流都有向源侵蚀的特性,只要下游足够深,这个深度就会向上游蔓延,从而使河槽整体加深。当然自然条件下的向源侵蚀是很缓慢的,因为河流通常是表层流速快而底层流速慢的。但是因为堰体挡住了水流,迫使其必须优先通过底孔出去,这就造成了底层流速比上面快,冲刷速度会是自然向源侵蚀的无数倍。为了保持水位,虽然进水口开在堰体底部,但出水口要开在较高的位置,这就能让上游水位永远高过出水口了。有了水位和深度,通航还会难吗?靠一道堰冲刷的效果还是慢的,要多搞几道接力才能使全线贯通。怕冬季结冰?不存在的,不要忘了下游的水来自上一道堰的底层,就像泉水一样自带温度,怎么会结冰呢?因为刘家峡水库,兰州黄河已六十年没结冰了
都地上河了,还有多少支流能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