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能力的都往外跑,在中国除了论资排辈还要听话

小卢走职场 2024-11-11 05:40:31

每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2023年更是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1158万人。

就业市场如此庞大,人才济济,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呢?

最近和朋友们聊天,发现一个普遍的感受:有能力的都往外跑。

这背后,除了大家常说的论资排辈,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听话”。

在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体制内单位,晋升机制似乎更看重忠诚度而非能力。

一个埋头苦干、业绩突出的员工,可能比不上一个八面玲珑、深谙“办公室政治”的员工升迁得快。

这就像一个怪圈,能力强的反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自然就心灰意冷,另谋高就了。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帖子很火,说的是一位在国企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因为一次项目上的创新想法与领导意见相悖,最终被边缘化,郁郁不得志。

类似的故事,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我有个远房亲戚,在一家事业单位兢兢业业干了十几年,业务能力非常强,同事和客户都对他赞不绝口。

然而,每次晋升,他总是被各种理由“卡住”,最后看着不如自己的人上位,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他跳槽到一家私企,很快就做到了部门主管,收入也翻了好几番。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一些领导更倾向于提拔“听话”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管理,不会挑战自己的权威。

他们信奉“枪打出头鸟”的哲学,认为有能力但“不听话”的员工是潜在的威胁。

这种用人理念,扼杀了多少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

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更注重员工的能力和业绩。

他们深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拥有顶尖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企业往往会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去这些企业工作的原因。

也有人说,体制内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图个安稳也不错。

这话没错,但对于那些有抱负、有能力的人来说,稳定的背后也意味着缺乏挑战和上升空间。

他们渴望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在一个一眼望到头的地方蹉跎岁月。

前几天和一位猎头朋友聊天,他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从体制内跳槽出来的人,在新的环境中都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

这说明,他们并非缺乏能力,而是被原有的环境束缚住了。

一旦有机会施展拳脚,他们往往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这种人才流失,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企业失去了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也失去了创新发展的动力。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最近,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创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转变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复杂。

与其费尽心思琢磨怎么让员工“听话”,不如多想想怎么让他们“有话可说”。

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多一些信任,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毕竟,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企业打破“论资排辈”和“听话”的桎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闪耀光芒。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