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位猎人,埋伏雪峰山,围歼两千多名日寇精锐!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5-04-19 04:50:37
引言

一把鸟铳,打一枪要灌一次火药,能干嘛?打猎?错,在湘西,它打出了日军的噩梦。

1945年,湖南洞口桐山乡,36名瑶族猎户组成“嗅枪队”,没正规军装备、没电台通讯,靠鸟铳和陷阱,在雪峰山战役中硬撕鬼子重装部队,伏击27次,击毙日军230人。

他们打的是麻雀战,埋伏、围歼、夜袭,连日军报告都惊呼“未知火器”。一个土枪队,竟能改变战局。这不是传说,是抗战史上被遗忘的真实一幕。

鸟铳也能打鬼子?老猎户干了件大部队都没法干成的事

1945年4月,湘西邵阳洞口县桐山乡的清晨,被一声鸟铳打破了寂静。那不是山民在打猎,而是“嗅枪队”对日军的一次突袭。

这支特殊的武装队伍,由36名瑶族猎户起步,武器主要是湘西鸟铳,一把传统打猎工具。到了雪峰山战役打响时,他们吸收瑶汉乡民,人数扩充到86人。

这支部队并非正规军,却在抗战“最后一战”中担任重要角色。湘西雪峰山战役爆发于1945年4月初,日军第116师团自湖南溆浦龙潭方向进入雪峰山腹地,目标是夺取战略重地芷江机场,直逼贵阳重庆。

日本人部署3万兵力穿插洞口县,其中109联队负责推进马颈骨——一个三面高山环绕的狭长谷地。

桐山乡马颈骨地势险要,森林茂密,日军重装步兵难以展开。嗅枪队熟知地形,采用“打一枪,换一地”的麻雀战术。

这类战术依托地形,通过反复游击和伏击让敌人疲于奔命。鸟铳一次可发数十颗铁砂弹丸,距离近、杀伤大。日军第一次遭遇伏击时,误以为这是“特殊武器”,因为中弹者全身插满弹丸,难以拔出。

这一小股队伍居然在首次交战中击毙日军近30人,并夺取两把步枪。此后,嗅枪队频繁协助八路军和地方部队突袭敌后、切断补给、干扰指挥。仅1945年4月16日至4月28日之间,他们在桐山一线配合正规部队打退日军六次试图突破的战斗。

在这些密林的对峙中,猎人们成了最危险的“哨兵”和“狙击手”。他们知道哪棵树背后有狐狸,也知道哪块岩石最适合埋伏敌兵。每次伏击后,他们都会清理弹壳、销毁痕迹,哪怕只撤退十几米,也要换方向。

马颈骨一带的伏击点布满了陷阱与伏枪,而日军尚不知,自己正在一场更大的包围圈中越陷越深。

日军踏错一步,地狱张开了口:马颈骨战役血流成河

1945年5月2日凌晨四点,日军109联队第三大队企图突破马颈骨峡谷,执行“斜插高地”作战计划,目标是抵近洞口以北高沙镇集结。却不料进入伏击圈的那一刻,一声鸟铳轰鸣引爆战局。

此时,正面的是中国第94军703团,配合的侧翼是嗅枪队和洞口地方武装。三路夹击形成三面合围。地形狭窄不利日军展开,火力无法成型。日军在前压时遭遇重机枪扫射,在后撤时又遭山道鸟铳袭击。短短一个半小时内即减员过百。

根据《洞口抗战》记载,这一役总计击毙日军13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突围部队主力。嗅枪队负责的侧翼打击共造成176人直接伤亡,他们还缴获12支步枪、2挺轻机枪。

更具震撼的是,战后清点弹壳发现,仅马颈骨两公里战线,嗅枪队所用鸟铳发射弹药达3500次以上,平均每人使用近40发。

马颈骨山体狭窄,蒿草及胸,山洪常年冲蚀形成弯曲水洼,成为嗅枪队伏击的天然战壕。战后回访发现,敌尸密布,鸟铳打出的铁砂嵌满护甲,许多伤兵死于感染与失血。这一战的胜利不仅阻止了日军穿插芷江的企图,还彻底打断其战术节奏。

马颈骨之战之后,日军指挥部开始频繁调整部队部署,掩护溃兵撤退,陷入全面被动。嗅枪队没有停止进攻,而是沿着山道一路清剿,紧盯敌军残部动向。

洞口战局已由主动防御转向主动追击,猎人变成了战场推进的引路人。

铁血猎人是怎样炼成的:从守界队到雪峰山死神

时间拉回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洞口桐山一带因山高路险,土匪猖獗。为自保,12名瑶民猎人自发组织“守界队”,保卫从桐山至溆浦龙潭20余里山路。到1945年春,队伍扩充至36人,武装仅有两支步枪、一支短枪,其余皆为鸟铳。

队长兰春达,年仅28岁,善猎能射,有“豹枪”之称。他带领队伍日夜训练,在无正规军指导下,自学埋伏、侦查、破袭战术。兰春达还安排人与附近国立第十一中学地下党组织接触,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明白抗战不仅是护家保寨,更是民族大义。

1945年3月,进步学生进驻桐山瑶寨茶水站,揭露日军暴行,组织动员大会,唤醒更多山民投身自卫。嗅枪队由此成为地方抗战主力之一。日军入侵洞口前的准备阶段,他们已先后截获两批日军先遣侦查小队,共击毙9人,缴获物资10箱。

日军称他们为“嗅枪兵”,报告中写道:“遭遇敌方未知轻火器,烟雾爆响频频。”这种描述令上级误判敌情,以为中国军队引入新式弹道兵器。

事实上,他们面对的,只是一群打过野猪、熟知山林、眼明手快的猎人。每一发鸟铳都是一次凝神以对,每一次出击都是孤注一掷。他们没有补给线,靠腊肉干粮熬战几日;他们没有通讯器材,全靠旗语口哨联系。

至1945年6月战役结束,嗅枪队共参与大小战斗27次,击毙日军总计230人,受伤80余人,无一人被俘。他们的英勇表现,被收录进战后《湘西抗战纪要》,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却鲜少为外界所知。

雪峰山下,雕塑上的两个汉子仍执鸟铳而立。猎人们早已归山,而他们的名字,却在山风中久久不散。

参考资料

雪峰山“嗅枪队”传奇:数十名猎户持鸟铳抗日,像打野猪一样伏击日军-澎湃-2023-08-17

洞口县为抗战嗅枪队立碑揭彩-湖南日报-2023-08-16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