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若是苏军没有挥师东北,我们能彻底打败日军吗?”这问题一抛出来,立马把历史课本翻成了辩论赛。
东三省那片地儿,日本关东军盘踞14年,结果苏军一上来打了九天就崩了。可要是没有这“帮忙的一锤”,中国能不能独自敲碎这块硬骨头?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这笔账”。

关东军这仨字,早些年在日本国内是能让报纸头版黑体印五行的“金字招牌”。但到了1945年夏天,这块“皇军之花”,已经成了风中残叶,远不复1930年代铁蹄踏遍东北时的威风。
要讲这支部队怎么个“败而不自知”,得从它最初的底色说起。关东军从1905年起驻扎中国东北,依托日俄战争后获得的南满铁路沿线,逐渐壮大。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关东军兵力从3个师团膨胀至1941年的31个师团,最多时号称85万人,被日本军部奉为“海外第一战略力量”。

但1941年之后,太平洋风云突变,日本开始疯狂调兵救火。本来留在东北备战苏联的精锐部队,被一批一批抽调至南方战场,去填中途岛、塞瓜岛、护冲绳。
关东军原本的主力骨干,几乎都成了南洋炮灰。到了1945年春天,关东军兵力虽然号称还有70万,但结构极其混乱,大量是重新征召的退伍兵,还有未成年少年兵。
装备上更是捉襟见肘,坦克不是老式轻型车就是训练样机,步枪多为旧式“38式”,连子弹都供应不足。
别说精锐,按当时日本国内标准来看,这些兵力连“乙种动员预备役”都未必达标。

武器不行,人也没士气。中国战场的顽强抗战让日军始终抽不开身,抗战14年,中国军队大小战役超过20万次,歼灭日军超过150万人。在华日军被牢牢钉在本土以外,哪还有余力北顾?
东北抗日力量虽不及中原正面战场声势浩大,但游击战、破袭战同样密不透风。我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极其恶劣条件下依然持续战斗,对日军后勤和交通系统持续破坏。
更关键的是,到了1945年,我党已经在华北、华中、东北地区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加上各地游击队,已形成对侵略军全面合围的态势。

所以,别看关东军表面上还穿着军服、吹着军号,实则早已是“纸糊的大将军”。如果日本不投降,中国军队虽需时间,但终将把这支老迈的关东军一块块“啃下来”。
打不打得赢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么赢、多久赢。
苏军一出场,关东军秒变“跑兵团”?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正式宣战。就在关东军还在通化方向调兵布阵、幻想“迟来但辉煌”的一场对苏决战时,苏军150万大军,已经在长达500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完成部署。
1945年8月9日凌晨,苏军以三路并进的方式从西北、北、东三个方向同时出击,突入中国东北腹地。
这不是常规作战,这是坦克加机械化集群推进的立体式打击,其中克拉夫钦科上将所部“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在短短一周时间内翻越大兴安岭,直插吉林中部,堪称“重甲爬山虎”。

关东军原计划在长春设防,通化背靠长白山,准备实施主战抵抗。可苏军主力压境,战略节点被一一突破,总司令山田乙三几度下令“组织反攻”,部队却成建制溃散,根本调不动。
连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皇帝溥仪都被“紧急疏散”,从长春一路“跌跌撞撞”逃到通化,最终被苏军在沈阳机场生擒,成为战争终局的一幕戏剧性定格。
到8月10日,日本大本营下令“可以视情况放弃东北、退守朝鲜”,但关东军还在顽抗,名义上是“誓死为国”,实则是不愿承认昔日“皇军之花”已彻底枯萎。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山田乙三迟迟不愿放下军刀,理由是“尚未接到停战命令原文”。

直到8月19日中午,苏军派出由阿尔捷缅科上校带队的军使团,在9架歼击机护航下抵达长春,当场收下了山田乙三象征指挥权的军刀。
关东军总兵力约70万人,最终伤亡达67.7万人,其中8.3万人阵亡,59.4万人被俘。
这就是所谓“王牌”的末日光景。当年在“九一八”中横扫东北三省的日本军队,到头来连一场像样的抵抗战都组织不起来。
他们输在战略、输在士气,更输在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层层削弱之下。

苏军出兵,是最后一击,但不是唯一的打击。如果没有苏军呢?对此,我国专家回答:“中国依旧能获得胜利,只是时间将延后。”
来看几个关键数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抗战持续1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战场。
日本在华兵力常年保持140万人,占其陆军总兵力2/3以上。中国军队共计进行战斗超20万次,歼灭日军150万人,另有受降日军128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是中国是“钉住日本陆军”的战略基石。1937年以后,日本已深陷中国战场无法抽身。他们口口声声“速战速决”,最后却是“速来速败”。
中国不仅在战略上击垮日军,还在战术上援助盟军:远征军三次入缅作战,派出30万人协同英美抗日,打通滇缅公路;中国提供情报站、机场基地,支持美国空军轰炸日本。
对比一下苏联与美军对日作战时间:苏联对日战争,共25天左右;美国从1941年12月到日本投降,不足四年。
而中国:1931年起,全程抗战14年。这不仅仅是“时间长”,更是付出最多、消耗最大、贡献最重。

因此,所谓“苏联不出兵,中国就不能打赢”,根本站不住脚。没有中国的长期牵制,苏联根本抽不出西线兵力;美国也不会有时间在太平洋布阵。
正如罗斯福在1945年所说:“中国是整个东亚的防火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盟友支柱。”
结语不需抒情,因为中国人民用血汗写下的历史,不需要修饰。
参考资料:没有美国原子弹,没有苏联进攻,中国能打赢日本吗.新浪网.2017-08-15
日本王牌部队“关东军”是如何灭亡的.老年文汇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