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老浦口。
从浦口码头到新马路这一段老城,是整个浦口的精神家园。朱自清《背影》父亲翻过铁轨买橘子、何书桓送陆依萍的伤心难舍离别、燕西错过心爱的冷清秋的场景都还历历在目。
点点滴滴的故事都流入长江里,流进南京的历史长河里。
最近这个百年老站重新焕发新生,浦口火车站街区正式开放,跟着菌菌一起来看看!
PART 1
老浦口的前世今生
坐轮渡过江,是最浪漫的交通方式。
对于南京人来说,轮渡是一种情节。怀揣着炽热的憧憬,花2元在中山码头等着轮渡缓缓靠岸,在黄金时分它会载着我们驶向闪光的彼岸。
过江轮渡劈开波浪的湃荡,远方的汽轮和沙船漂浮在江面,江风习习水滴石穿,顺势而为,生生不息。
船上的每个人都暗藏心事,有的是乘着轮渡回家,有的是举着相机特地来打卡,有的只是静静坐着发呆。
如果正值落日,阳光落在船桅上反光,这样的宁静不由让人感觉心安。
摇晃间船已抵达终点,浦口码头。
百年光阴,此地栉风沐雨,见证故事万千:1908年浦口火车站与浦口码头这两处作为交通枢纽,开启了商贸中转中心的短暂辉煌。
曾经人声鼎沸的火车站,如今剩下的是一堆还未整装完毕的废墟和无尽的回忆,倒也成了文艺青年必去的朝圣地。
历经风雨的站台不偏不倚还在那里,拱形雨廊底下人流如织,依稀还能窥见民国往期的流金岁月。
历史的陈迹已成为不可触摸的珍贵文物,往日之荣光,也都付与断井颓,只留下“南京北站”四个大字将过往封存。
但再往前走就会发现前面新开的浦口火车站历史街区,早就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打卡拍照。
慢慢散步不由被里面的民国情结所吸引,让你放慢脚步沉浸在这个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地方,很适合穿着旗袍在这里与绿皮火车合影。
如果你喜欢年代感的老物件,我推荐你去旧物仓看看。
在这里能看到各种曾经的老物件,茶壶、电话、缝纫机、时钟……向如今的年轻人揭开了那个年代的神秘面纱,更很好保留了旧物件的历史感。
红墙、回廊、拱门、舷窗、走在梧桐树下依稀能触摸曾经的繁华。
街区保留了部分历史建筑元素,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小店,让曾经的火车站焕发新的生机。正是这样的创新才将不同年龄的人汇聚在一起。
PART 2
老浦口
长胖途径千千万
老浦口的美食不算少,来来去去浮浮沉沉之间,深入人心的只余“四巨头”——老川浦大酒店、天桥烧饼、大喜馄饨和敲这间面馆。
基本坐完轮渡来到浦口的都免不了来尝尝这家小烧饼,认准福利彩票下的烧饼炉子就行。
听家里老人说,小烧饼从原来的一块钱 4 个涨到了现在的一元 1 个,虽然涨价了但是烧饼的个头也大了。
但不得不说老炉子里烤出来的烧饼,很香。记住一定要趁热吃才能切身感受到烧饼的脆香。
一口下去满口葱油香,从擀面到裹馅儿到烤,全是夫妻二人纯手工制作,每一道工序都不马虎,基本来的迟的都得等上两轮。
经常能看见有人直接拎着两袋回家,毕竟这种靠着炉子烘烤出来的烧饼不多了。
辉煌了30多年的老川浦,靠麻辣牛肉拌面名扬江湖,是老浦口人的味觉寄托,也是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寻味的美食。
老客都是早早的在窗口前排着队,点上二三十块钱的牛肉再进隔壁来份八块钱的凉面,别忘记端上一碗免费的豆浆。
牛肉卤得入味,辣在舌尖短暂停留,不太能吃辣的建议不要加辣,但依然忍不住将它和进面里一同入口。
没有什么偶然和侥幸,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在老客的食味记忆里扎下根。从小吃到大的那份滋味,始终未变。
过个路口斜对面就是「瞧这间面馆」每到中午里面的人都是满满当当,一碗咸香四溢的皮肚面总能让我们食欲大开。
一碗皮肚猪肝面,足以抑制体内的馋虫。皮肚的每个孔都吸足了汤汁,鲜到让你舌头打颤,加上秘制辣油,汤的鲜,皮肚的香,面的韧,不断冲刷着食客的味觉。
真的,只需在口中咀嚼片刻,等到辣汤和油脂在味蕾爆发,舌头和头皮一齐发麻,整个人会像通电一般,嗦到停不下来。
至此,真香。
如果还有肚子的话可以到前面尝尝「大喜馄饨」。
喝馄饨不加辣油总归是没有灵魂的,晶亮橙红的汤,喝上一口,虽烫但鲜。一颗颗馄饨浮游其中,皮薄肉嫩,上面飘着青葱和虾米。
一碗热乎乎的馄饨下肚,整个人都舒畅不少,最后打个饱嗝结束这次短暂的美食之旅,但浦口的美味绝不止如此。
PART 3
岁月神偷老浦口
安逸自在
老菜场前人头攒动,沿着过道走到后巷,才能感受到这里真正的灵魂。
油茶包子、豆腐卷、徐州杂粮煎饼、泡泡馄饨、清蒸草鸡……隐藏的苏北小吃聚集地,稍不留神就让你花了眼。
老一辈爱生活,也懂生活。阿姨们早早集合开始顺着舞曲蹦恰恰,又或是切换热情的迪斯科,舞动摇摆,内心早已被他们的热情所淹没。爷爷们则有吹萨克斯的有围坐一圈大牌的。
说实话菌菌挺羡慕他们的,蒋日子过得这么洒脱自在。
靠在躺椅上感受阳光洒落,听着远方传来的萨克斯乐,不由感叹一句,浦口在变得越来越好了。
浦口正用他自己的方式,完成更新。焕发江北新区的活力,追溯民国往事的风情,存留住我们都爱着的旧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