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热搜,几乎都离不开核心话题词:年轻人。
他们身心双脆,喜欢平静发疯,总爱说——麻了、摆烂、淡淡的、毁灭吧!
他们自称是“社恐”,有时候又是热衷寻找搭子的小达人;他们渴望“电子亲人”的陪伴,又与现实亲戚断开联系;一边确诊“淡淡综合征”,一边又疯癫进化;嘴上说着对恋爱不抱期待,却在虚拟世界里试图寻找赛博爱情……
主打一个,让人捉摸不透。
讨论热闹之余,也不禁让人疑惑——南京这届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01· 赛博养生,主打一个心理作用
南京年轻人的养生血脉,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觉醒。
从八段锦,到中药房酸梅汤、中药奶茶,再到推崇以五音,养五脏的中医音乐疗法,新中式养生法层出不穷。
三伏天晒背、五音疗愈、五禽戏,这些连奶奶辈都不一定会用的养生传统方法,近些年,开始在年轻人的社群里广泛流传,甚至成为顶流。
前段时间,南京玄武湖畔,一场“苏中医·行世界”市集火得不得了,把传统中医和现代潮流玩得飞起,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市集从下午开始,人就没断过,一直到晚上。中药材摆满摊位,还有那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金句,年轻人都爱来这儿打卡。
中医市集不只是治病,更是治心。中医市集,Aka.南京年轻人的朋克养生地。
02· 城市游牧,出去放个“疯”
南京当代年轻人,比起打工人更想做峨眉山的吗喽。
身处喧嚣的都市,仍想寻找与大自然更亲近的生活方式,获取能量,享受自由。
在江心洲躺草地喝咖啡看日落、到紫霞湖看大爷野泳、去公园里撞树,20分钟效应的情绪自救、再到去颐和路打卡一棵会劈叉的树,又或者在老巷子里买个包子配一杯咖啡就能发呆一下午……
好像,南京满大街都是不用上班的年轻人。
翻开小红书,谜题得以解开——短暂逃离,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它是在谨慎权衡后选择的最小程度的叛逆。
毕竟,只有短逃离,才有长久留。
03· 寺庙旅游,上香比上班认真
考公考研让你心碎,工作爱情让你流泪,只有寺庙能给你安慰,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靠佛祖赋能——
在上进和上班之间,选择了上香;
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
在做事和做题之间,选择了做法;
在关系和体系之间,选择了佛系;
在南京,寺庙旅游TOP出游地鸡鸣寺,已然晋升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图腾。
宇宙的尽头是玄学,灵与不灵重要吗?
双手合十的瞬间,治愈的是,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04· 沉迷刮刮乐,想发财靠上天
刮刮乐,曾是中年人的希望寄托,如今却成了年轻人心中的玄学信仰。
用网络上的梗来类比:“在买包和买醉之间选择买彩票。”
都市里的职场达人开始用刮刮乐来打卡,把日常工作变成了寻宝游戏。他们把刮刮乐贴在工位上,一天一点,慢慢揭开惊喜,让疲惫的工作日也充满了小确幸。
这是一种解压方式,更是打工人一边辛苦打工一边给自己找到的即时快乐。
毕竟牛马在这世间,努力地活来活去,不如听天由命一把。
05· 身体和心灵,都挺“脆皮”的
在网上搜“年轻人”,蹦出来的都是健康警告:血压高、精神状态不佳、胃病多发……这届年轻人,身体和心灵都挺“脆皮”的。
有的能“特种兵式”旅游,但大多数工作没几年就通风、颈椎痛、甲状腺结节、腱鞘炎,体检报告红彤彤。
爱玩的天性也让年轻人意外风险增加。密室逃脱被砸脑袋、电影院摔楼梯、健身房被杠铃砸……视野眼界拓宽,意外风险也多。
现实生活中,年轻人们会因为一句“你敏感了”就悄然破防;一声“你还好吗”就泪湿眼眶,好笑又心酸。
网上热梗“20岁的年纪,60岁的身体,10岁的经济,3岁的情绪管理”,真别说,这自我总结挺到位。
06· 嘴上说着“想死”,身体开始自救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我emo了’,把“想死”挂在嘴边。
别担心,情绪低落就让它低落,难过就让它难过,真正的情绪自由,就是可以大大方方地释放那些负能量。
不过,别看他们自嘲‘脆皮’,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嘴上说着‘想死’,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