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鲁中晨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多方报道,近期,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在多哈宣布了这一消息。这一停火协议的达成,为持续已久、战火纷飞的加沙地带带来了短暂宁静,也让国际社会紧绷的神经暂时得以舒缓。然而,在这看似曙光初现的时刻,深入剖析其中复杂的局势,不难发现,全球绝不能掉以轻心,背后潜藏的诸多问题仍可能引发更为棘手的危机。
此次停火协议的达成,经历了漫长且艰难的谈判过程。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通过对谈判各方官员采访得知,双方在谈判最后阶段进行“近距离间接会谈”,以色列及哈马斯代表在同一栋楼不同楼层,由卡塔尔、埃及等调解人在他们之间传递纸片,沟通以色列撤军以及双方人员交换计划的细节。直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达成停火协议前10分钟,各方谈判仍在紧张进行。
加沙(资料图)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加沙地区深陷战火,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这场军事行动造成了超过4.6万名巴勒斯坦人失去生命,11万人受伤。如此惨烈的伤亡数字,无疑给双方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冲突双方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重新审视局势,寻求停火的可能性。
从协议内容来看,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于1月19日开始,哈马斯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交换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第一阶段停火将持续42天,在此期间,1900多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将得到释放,同时每天会有600辆卡车进入加沙运送包括燃料在内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地带所有人口稠密地区。停火期间,双方将就实现永久停火进行谈判,这是协议的第二阶段。
在第三阶段,哈马斯将归还死亡的被扣押人员遗骸,加沙地带开启大规模重建进程。这些条款为加沙地区带来了重建和恢复的希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进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民众面临的生存困境,给饱经战火蹂躏的加沙人民提供急需的生活物资和医疗救助;人员的交换也能让无数家庭得以团聚,慰藉那些在战火中破碎的心灵。
加沙(资料图)
不过,协议执行的前景并不乐观。以军阿拉伯语发言人阿维哈伊・阿德雷伊在社交媒体发布以军即将部署在加沙的示意图,并声明加沙民众在多个区域活动仍存在巨大危险,这表明以色列在实际行动上似乎并未完全放下军事戒备,为协议的执行增添了变数。同时,协议部分条款措辞模糊,缺乏有效的后续保障机制,在撤军时间、重建责任等关键问题上没有详细实施步骤和有力监督措施,一旦双方产生分歧,停火局面将难以长久维持。
以色列国内对于停火协议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分歧。在以色列内阁批准协议的全体会议上,33位部长中有8人投票反对,1人弃权。极端党派的代表国家安全部长格维尔声称,协议是以色列的投降,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声称,协议为灾难性。格维尔还率领其领导的犹太力量党6名议员,其中包括另两位部长退出了执政联盟,而斯莫特里奇领导的拥有议会8个席位的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党则声称,如果第一阶段42天结束后,以色列不恢复战斗,该党将退出政府。这种内部的分裂反映出以色列国内政治局势的复杂性,也为协议的后续推进蒙上了阴影。
内塔尼亚胡(资料图)
哈马斯方面,虽然达成停火协议被其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称为巴勒斯坦人民斗争中“历史性的时刻”,加沙地带将进入重建和消除战争影响的新阶段,但不可忽视的是,哈马斯在这场冲突中也面临诸多困境。西方媒体刊文称,哈马斯抗争1年多却没有实现最终目标,辛瓦尔被暗杀之后,哈马斯至今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哈马斯做出了诸多退让,例如对于费城走廊的控制方面不再坚持,目前正在讨论相关细节,而且基本答应了以色列释放人质的要求,这一系列举动显示出哈马斯在强大军事压力下的无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对加沙地带开始实施停火和被扣押人员获释表示欢迎,并表明联合国随时支持加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获释,将加大力度向无数仍在受苦的巴勒斯坦民众提供持续的人道主义援助。然而,古特雷斯也强调,停火必须消除向加沙地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所面临的重大安全和政治障碍。这一表态反映出国际社会对加沙局势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明,即使达成停火协议,后续的人道主义救援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古特雷斯(资料图)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加沙冲突,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不断加剧。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持续修建定居点,这一行为严重违反国际法,侵犯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权益,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表示,即便此次协议所有三个阶段都能顺利落实,它也仅仅能为整个巴以冲突按下暂停键。要解决巴以冲突并落实两国方案,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以色列必须终止对巴勒斯坦的领土占领,同时巴勒斯坦需实现独立建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以色列国内极右翼势力不断壮大,几乎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公开讨论两国方案,这使得两国方案的落实变得更加困难。
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以色列在军事进攻加沙的同时,还北上收拾了黎巴嫩珍珠党、推翻了叙利亚政府。这一系列行动使得以色列周边三个国家地区对其威胁性大幅降低,以色列借此稳固了在戈兰高地的控制,强化了自己“自卫反恐”的形象,在地缘政治舞台上掌握了更多议程主导权。然而,这种以武力改变地区局势的做法,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可能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紧张和不稳定。
加沙(资料图)
此外,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也不容忽视。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不仅对巴以双方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冲击了地区政治格局,使中东局势变得更为复杂。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备受关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大概率会延续以自身利益为导向的中东政策,加大对以色列的偏袒力度,这将进一步导致巴勒斯坦问题的边缘化,削弱巴勒斯坦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可能引发巴勒斯坦民众更激进的反抗行动,从而使巴以冲突陷入恶性循环。
巴以冲突持续的时间里,无数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被彻底摧毁。他们眼睁睁看着家园在炮火中化为废墟,亲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基本的生存权利都难以保障。而以色列民众在冲突后,对国家和自身的安全感也大幅下降,出于对巴勒斯坦潜在攻击的普遍担忧,他们支持政府对巴勒斯坦采取更强硬的政策。但这种以暴制暴的策略不仅未能触及巴以冲突的根本症结,反而可能导致冲突规模不断扩大,让双方陷入更深的仇恨与对抗之中。
此次巴以停火协议虽然为冲突按下了“暂停键”,但它仅仅是对矛盾的临时性搁置。协议在制定与达成过程中,未能充分考量巴勒斯坦民众对于主权、独立以及合理生存空间等的根本诉求,也未能针对巴以冲突背后盘根错节的深层次问题予以根本性化解。巴以冲突的根源广泛而复杂,领土、民族、宗教层面的矛盾相互交织,实现巴以地区的持久和平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