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突然病逝。郭威的养子柴荣继承皇位,就是历史上的后周世宗。
北汉国主刘崇听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的消息,极为高兴。刘崇打算趁机灭亡后周。于是,刘崇派遣使者到契丹,请求出兵援助。契丹派遣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领一万多骑兵到晋阳(北汉都城)支援刘崇。北汉主刘崇亲自领兵三万出征。刘崇任命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军联合进攻后周。
年轻气盛的后周世宗柴荣得知北汉主率兵入侵的消息后,准备御驾亲征。大臣们都反对说:“刘崇从平阳逃跑以后,势力大减,士气沮丧,一定不敢亲自来。陛下刚刚即位,得天下不久,人心容易动摇,不宜轻举妄动。应该派大将带兵去抵御。”
柴荣反驳说:“北汉主刘崇乘我父丧之机,轻视我年少刚即位,有吞并天下的野心。这次他肯定亲自来。我不能不去。”太师冯道据理力争,极力反对柴荣亲征。柴荣说:“过去唐太宗平定天下,没有不亲自出征的,我怎么敢苟且偷安。”冯道马上反驳说:“不知道陛下能不能成为唐太宗。”柴荣说:“以我军强大的兵力,打败刘崇如同用大山压鸡蛋一样。”冯道又反驳说:“还不知道陛下能不能像大山一样。”柴荣听后非常不高兴。在众多大臣中,只有王溥一人劝柴荣亲征。柴荣听从了王溥的建议,坚持御驾亲征。
北汉与契丹联军向潞州逼近。后周世宗柴荣迅速调兵遣将:一、任命天雄节度使彦卿率军从磁州固镇进攻北汉大军的背后,任命镇宁节度使郭崇为副帅;
二、同时诏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率领后周军从晋州东北拦截北汉的军队,任命保义节度使韩通为副帅;三、调遣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清淮节度使何徽、义成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各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先去泽州;
四、命令宣徽使向训监督各部队的行动。
柴荣率军经过泽州,就驻扎在州城的东北。北汉国主刘崇不知道,柴荣已经率兵到达这里。所以,刘崇经过泽州时,没有进攻城池,却选择绕路南进到达高平城南。后周的先锋部队与北汉军相遇。双方交战以后,北汉军队退却。
周世宗柴荣怕敌军逃走,催促各部队急速前进。北汉国主刘崇把中军布置在巴公原(地名),北汉大将张元徽率军在刘崇东边,契丹政事令杨衮率领契丹骑兵在刘崇西边。北汉与契丹联军的队伍非常严整。
这时,后周河阳节度使刘词所率的后续部队还未到达。后周将士大多感到危险惧怕。但是后周世宗柴荣的斗志却更加坚定。柴荣命令白重赞和李重进带领后周左路军在西边;樊爱能、何徽带领右路军在东边;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锐骑兵在战阵中央;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带领禁军兵马护卫柴荣。柴荣骑马亲临战阵督战。
北汉主见后周军人少,后悔找来契丹军帮忙。他对手下的将领们说:“我用汉军就可以打败周军。何必用契丹。今天不但可以攻克后周,也可使契丹心服。”北汉众多将领也都这么认为。
契丹军统帅杨衮骑马到阵前观察后周军阵势,退回来对北汉主说:“这是劲敌,不可贸然出击。”北汉主刘崇非常生气的说:“机不可失,请不要说了。你看着我出战就行。”杨衮沉默了,但是心里不高兴。此时地上刮着东北风,一会儿又变成刮南风。北汉主刘崇派东面的军队主动发起进攻。北汉大将张元徽带领一千多骑兵攻击后周的右路军。
双方交战不久,后周将领樊爱能、何徽就带领骑兵逃跑。后周右路军瞬间崩溃。有一千多个后周的士兵陆续解下铠甲,向北汉军投降。
后周世宗柴荣见军情紧急,亲自带领亲兵冒着流矢飞石赴前线督战。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当时担任后周的宿卫将,对同行的其他后周将领们说:“天子都不顾凶险亲自赴前线督战,我们怎么能不拼死力战。” 赵匡胤又对张永德说:“敌人只不过气焰嚣张而已。只要我们全力作战就可以打败他们。你的部下有很多能左手射箭的人。请领兵登上高处从左翼攻击敌人,我领兵从右翼进攻敌人。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张永德听从赵匡胤的建议,两人各率二千多人进攻北汉。赵匡胤身先士卒,骑马冲向北汉军。士兵们受到鼓舞,都拼死作战,无不以一当百。被攻击的北汉军队四处逃散。
后周内殿直夏津马仁瑀对众人说:“如果使天子遭遇危险,那还用我们做什么?”说完,他策马飞驰,拉弓大喊,连续射杀北汉军数十人。后周军士气更加振奋。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乂对柴荣说:“敌军气势已尽,将要被我们擒获。请陛下抓住马绳勿动,慢慢看着众将如何打败敌军。”说完以后,马全乂立即带领数百名骑兵冲杀进敌阵。
北汉主听说世宗柴荣亲临战场,便重赏张元徽,催促他进攻。张元徽上前攻阵。没想到他骑的战马摔倒了。他也跟着摔倒在地。后周士兵趁机杀了张元徽。张元徽是北汉著名的一员猛将。张元徽战死,沉重打击了北汉军的士气。这时,南风越刮越猛烈。风向对后周军有利。后周士兵人人奋勇争先,向北汉军进攻。北汉军被打得大败。
北汉主刘崇亲自举赤旗收集溃败的人马,还是无法阻止北汉将士逃亡。契丹军统帅杨衮畏惧后周军的强大,不敢救援北汉,又妒恨北汉主说过的大话,便率领契丹军单独撤退。
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带数千骑兵南逃,抢劫军用物资。负责运送的役徒惊慌逃走,走失、死亡的人很多。世宗派身边的大臣追赶他们,去制止他们抢掠。但是,没有人肯接受诏令。有些被派去的人甚至被杀害。逃兵们还扬言:“契丹大军来了,官军溃败,很多人投降做俘虏了。”
后周大将刘词在去增援的路上遇到樊爱能、何徽。樊爱能、何徽劝阻刘词不要去战场增援。刘词不理会劝阻,继续率军赶赴战场。终于,在傍晚的时候,刘词大军赶到战场。当时,北汉主手下还有一万多人,凭借地形摆下战阵。刘词联合后周各路大军对北汉军发动反攻,大败北汉军,一直追击到高平。
北汉主刘崇带着一百多个骑兵从战场上逃跑,日夜兼程逃回到晋阳。然后,他开始收拢残兵败将,加固城池,防备后周进攻。从高平之战以后,他再也不敢南下入侵后周。
而后周这边,在高平之战结束后,后周世宗一方面赏赐有功的将士,另一方面将临阵脱逃的樊爱能、何徽以及他们手下军使以上七十多位军官全部斩首。从此,后周的将士都开始对柴荣的军法非常畏惧,再也不敢违反军纪。
柴荣能够率军打赢高平之战,依靠的绝对不是运气。后周军队能取胜的原因主要有:
一、在右路军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人率先带人逃跑,导致右路军溃败的情况下,柴荣作为后周军最高统帅,沉着冷静,亲自赴前线督战,及时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二、在战事对后周不利时,赵匡胤、张永德等后周将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北汉军发起反击,拼死作战,成功扭转战局。
三、大将刘词不理会劝阻,坚持率军赶赴战场救援,对北汉军发动最后致命的一击,彻底击溃北汉军。
四、北汉主刘崇大意轻敌,狂妄自大,甚至把盟友契丹军统帅都得罪了。结果导致北汉军战败时,契丹人见死不救,率先逃跑。
后周军在高平之战中大获全胜,从此转守为攻,逐渐占据战略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