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优秀人才纷纷背叛项羽改投汉高祖刘邦阵营

寒松 2021-01-10 22:42:45

项羽勇猛过人,号称西楚霸王。他带领楚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从此,西楚霸王项羽名扬天下。当时有许多人纷纷投奔项羽的队伍。例如韩信和陈平都曾经慕名投奔项羽阵营。可是,为什么最后大多数人才都跳槽到刘邦阵营去了?

一、项羽残暴不仁。项羽曾经坑杀已经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将士。项羽做出这么残暴的事情,激怒了那些被坑杀的秦军将士们的家属。

项羽每次带兵攻城略地,都会纵容手下将士烧杀抢掠。许多民众苦不堪言,非常痛恨项羽带领的楚军。

西楚霸王项羽

反观刘邦善于笼络人心。刘邦带兵攻占咸阳以后,非常爱护百姓。刘邦公开废除秦朝的严刑酷法,并且与原本秦国的百姓“约法三章”。原本秦国的百姓们特别高兴,强烈拥护刘邦称王。

二、项羽生性多疑。有机会能够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只有范增一个人而已。投奔项羽的多数人才长期遭受冷落,得不到重用。韩信等人在楚军里面长期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施展的空间。以韩信为代表的多数人才逐渐失去了耐心,对项羽特别失望。于是,韩信等人纷纷跳槽,改投刘邦阵营。

反观刘邦求贤若渴,广纳英才,大胆提拔韩信和陈平等优秀人才。而且,刘邦纳谏如流,对张良和陈平等人提出的建议都虚心接受和实施。

萧何原来只是沛县的一名小官吏。楚汉争霸战争中,刘邦任用萧何担任丞相,处理内政和镇守后方。萧何把管辖的地盘治理的井井有条,及时向前线输送粮草。萧何的卓越表现令刘邦非常满意。

西汉丞相萧何

登坛拜将

韩信曾经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在加入刘邦的汉军以后,与萧何结识。萧何多次与韩信交谈,非常赏识韩信的军事才华。于是,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说:“如果大王只是想当汉中王,就用不着韩信。如果想争夺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在萧何的坚持下,刘邦同意任用韩信担任大将军。

为了增加韩信在汉军中的威信,萧何又对刘邦说:“如果大王诚心想任命韩信担任大将军,就应该挑选一个吉日,搭建一个祭坛,召集全军将士,当众任命韩信担任大将军。”

出于对萧何的信任,汉高祖刘邦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个请求。

于是,刘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派人搭建祭坛。然后,汉高祖刘邦召集全军将士,当众宣布韩信担任大将军。这样的安排瞬间让韩信在汉军中的威望大涨。因此,韩信能够得心应手的指挥汉军将士外出征战,无人敢违抗韩信的军令。韩信也不负众望,多次带汉军击败项羽。尤其在楚汉争霸的最后决战中,韩信指挥汉军打得项羽全军覆没。项羽最后自杀身亡。

三、项羽赏罚不公。

公元前207年。项羽指挥楚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接着,项羽指挥楚军,连战连捷,最后攻克秦朝都城咸阳。得意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并且对手下将士进行封赏。那些投奔项羽的诸侯们也获得封赏。

然而,由于项羽赏罚不公,激怒了田荣、陈余和彭越等人。田荣在齐国发动叛乱。陈余在赵国发动叛乱。为了镇压各地的反叛,西楚霸王项羽无奈只能亲自带领楚军东征西战。

反观刘邦赏罚分明。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对功劳较大的二十几个功臣给予了丰厚的封赏。但是,其他的功臣和将领们却没有获得封赏。这也引起了其他功臣和将领们的不满。他们聚在一起准备反叛。

汉高祖刘邦听说这件事以后非常不安。张良向汉高祖刘邦建议,首先对雍齿进行封赏,借此安抚其他功臣,然后对其他功臣论功行赏。

雍齿曾经背叛过刘邦。刘邦和雍齿两个人一直都有矛盾。并且,刘邦的手下将领们都知道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恩怨。

为了安抚人心,刘邦还是不计前嫌,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刘邦准备了隆重的酒席,宴请功臣们,然后当众册封仇人雍齿为“什方侯”。汉高祖又当众督促丞相和御史尽快统计好其他功臣们的功劳,以便尽早对大家进行封赏。

刘邦这么做迅速安抚了功臣将领们的情绪。大臣们议论说:“连雍齿这样得罪皇帝的人,都可以获得封赏,更何况是我们。”不久,跟随刘邦平定天下的功臣们陆续获得了朝廷的封赏。

刘邦就是这样善于使用金银珠宝和功名利禄来笼络底下的将领和人才。他们为了功名利禄或荣华富贵,心甘情愿的为刘邦卖命。反观项羽却不舍得花大价钱用金银珠宝或荣华富贵去笼络手下的将士们。这也是项羽逐渐失去人心的重要原因。所以最后大多数人才都跑到刘邦阵营那边去了。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