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时,只有35.5公斤,寿衣全是旧衣,留一鲜为人知遗愿

白虎谈娱 2023-03-19 13:16:08

1972年初,周恩来已经出现便血病象,身体开始迅速地消瘦下来。

5月18日,周恩来经京、津、沪三地著名专家确诊为膀胱癌。

1974年6月,因病重离开工作了25年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住进了三零五医院。

1975年9月7日,周恩来总理不顾病情的恶化和医护人员的再三相劝,坚持会见了罗马尼亚代表团,也给自己的外交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外宾谈到他的病情时,周恩来很是坦然:“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这没有什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

▲周总理遗容

9月以后,周恩来的病情持续急剧恶化,癌细胞继续扩散,免疫力严重下降,身体更是极度消瘦,体重竟只有30.5公斤。

10月24日,医生给周恩来做了第五次手术。这次手术后,他就再也没能从病床上下来。

到了12月,周恩来因高烧不断,说话十分艰难,声音非常微弱。

1976年1月5日凌晨,医务人员为生命垂危的周恩来做了最后一次手术。

7日,周恩来病情继续恶化,气息都变得十分微弱,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医疗组成员和护理人员等昼夜守护在病房,随时准备抢救。

夜晚11点,弥留中的周恩来忽然从昏迷中醒来,并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吴阶平大夫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这是周恩来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这就是那个为国为民,操劳了一生的周总理,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却并没有想着自己,而是依然只想着他人!

8日上午9点57分,“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与世长辞,终年78岁。

当天中午,周恩来的遗体被送进了北京医院的太平间,并开始处理后事。

第一件后事,就是完成周恩来的生前遗愿:希望自己死后,医院要做病理解剖,以利于弄清癌症的发展和死亡原因,为医学事业作最后的贡献。

就这样,为国为民,奉献了一生的周恩来总理,却连自己的遗体都不想“放过”,还要贡献给医学事业。

根据负责遗体解剖的北京医院副院长韩宗琦回忆:“当人们慢慢将被单掀开,露出总理消瘦的面容和腹部的几处手术伤疤的时候,大家的心里都十分难过,当报告各个主要的脏器都有癌瘤转移的时候,有人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音。”

遗体解剖完成后,由北京饭店的朱殿华师傅为周恩来理发,并整理遗容。

同时,卫士长张树迎和卫士高振普等人,按照邓颖超的要求,从西花厅把周恩来的衣服都找了过来,准备选“寿衣”。可他们发现,这些衣服不是太旧,就是补丁太多,即使内衣和内裤都有补丁。

▲邓颖超手捧周总理骨灰悲痛不已

最终,大家只好勉强选了一套灰色的中山装,好在没有补丁;一件衬衣,换了领子和袖口等。这几件衣裳,周恩来生前少的穿了几年,多的穿了十几年。

看着选好的寿衣,邓颖超含泪点头:“这是恩来的作风,平时为他添置一件衣服都很难,他死后咱们还是要尊重他,不要为他浪费钱了,新的旧的都一样,最后一把火都烧掉的。这样做也许有人会责怪我们,那也是暂时的。”

当韩宗琦看到送来的寒酸到难以言语的“寿衣”时,顿时气得冲卫士们喊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你们想干什么,怎么拿来这样的衣服,为什么不做新的……我自己出钱给总理做行不行啊……你们跟总理那么多年,你们对得起他吗?”

不过,还是在邓颖超的坚持下,给周恩来穿上了现有的“寿衣”。

深夜11点,经过理发、穿衣、整容、化妆等过程后,周恩来的遗体被安放在北京医院一间不足一百平方米的房间里,这里也是首都各界向周恩来遗体告别的灵堂。

虽然,周恩来的灵堂十分简陋,场地也十分狭小,但在追悼大会结束后,群众来为周恩来送行的场面却十分的震撼,从北京到西长安街、西单一直到八宝山的10多公里的街道两旁,站满了挥泪送别的群众。

对于当天送别周总理的情景,有人这样写道:“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因此,著名作家冰心评价:“周恩来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

▲十里长街送总理

接着,西花厅的工作人员,与周恩来治丧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选购骨灰盒。当时,骨灰盒只有两种,一种装饰性较好,但价钱较贵;另一种装饰的花色较为单一,但价钱较便宜。

最终,他们依照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喜好,买了那种便宜的骨灰盒。由于便宜的那种只剩下两个,而且一个掉了一块漆皮;另一个漆皮完整,盒盖却不好打开。又因为,骨灰装进去后,几乎很少开盖,便选了那个漆皮完整的。

当张树迎和高振普将骨灰拿盒给邓颖超看时,邓颖超说:“不用看了,全权委托给你们了。骨灰盒只是一种形式,没必要那么讲究。”

周恩来逝世后,便是以这样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形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就是那个我们深深铭记,而又可亲、可歌、可颂、可泣、可敬、可赞的周总理,那个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人民,可唯独对自己艰苦朴素到一无所有的“人民的好总理”。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