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古代被称作“庐州”,石家庄原名“常山”,枣庄本来叫做“兰陵”,驻马店古称“汝南”...
不知有多少原本听起来颇有文雅之风、充满古韵气息的城市名字,最后可惜的遗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从古至今也有三座从未更改过名字的城市,它们的历史传承了3000年之久。
最古老的城市——邯郸邯郸,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邯郸这一名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汉书.地理志》。书中记载,邯郸东城下方有一座名为邯山的大山。
遥遥望去,邯山山脉似与天际相连,一眼望不到边,因此被认为是一座“没有尽头的山”。
于是一开始人们将此山称之为“邯单”,“单”在古语中有“尽头”的意思,不过邯单山作为城市城廓,名字需要从邑,即在“单”字后增加一个耳刀部首,于是邯单便改为了邯郸,从此也有了邯郸城的名字。
不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记载,邯郸的来历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中女娲造人的地方便是位于邯郸古中皇山上,女娲用自己的神力为这些泥人赋予了生命,所以邯郸一词书写在中华历史的开端。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邯郸,历史上曾诞生过无数经天纬地的名人。
儒学家荀子、毛遂自荐典故的主角毛遂、提出“白马非马”的思想家公孙龙、廉颇、蔺相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太极宗师杨露禅,这些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均出自邯郸城。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创造出了3000多个与邯郸相关的成语、典故,邯郸也因此被称作“成语典故之都”。
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说的都是发生在邯郸的故事。
从远古时期开始,邯郸几乎在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会诞生丰富的历史文化。
新石器时代,邯郸出现了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文化;曹魏时期的建安文化、北齐时期的石窟艺术;北宋时期的大名府政治文化等。
不同时代、不同门类、不同主题,邯郸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即使在一众古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更难能可贵的是,邯郸这一名称自诞生之初便没有更改过。
现如今,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境内保存下来的人文历史经典多达几十处,包括蜗皇宫、广府古城、大名府故城等国内外知名景点。
现在的邯郸城,早已成为代表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
天府之都——成都关于成都这一名称的由来,历史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
不过一般认为,成都出自《太平寰宇记》,书中记载西周迁都一年成聚、二年呈邑、三年成都,于是得名蜀都。
在蜀语中,蜀都就是成都的意思。
公元前367年,古蜀国将都城从华阳迁至成都,在此地构筑城池,打造出了古成都的雏形。东周慎王四年,秦国吞并蜀国,成都被设为蜀郡,秦朝时期的张仪、司马错在此建造了府南城和府西城。
秦末汉初,成都因都江堰水利工程一举取代关中,成为“天府”。
无论中华历史如何变迁,成都的名字一直没有更改过。不过成都却有着其他别称,如蓉城、锦官城等。
现如今的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区、成都平原腹地,位列中国十大古城。作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自古以来便被誉为“天府之国”,它是中国开发最早、繁荣时间持续最长的一座古城市。
虽说历史上关于成都城池建造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7年古蜀国的迁都,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根据对金沙遗址的考察发现,成都城池早在3200年前便已出现。
3200余年的建城史,使得成都的“年龄”在一众古城市中也名列前茅。成都的繁荣从古贯穿至今,历史上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前后五个王朝在此建都,这位成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汉朝时期的成都,一度与洛阳、长安等地并称“五大都会”;唐朝时期与扬州合称“扬一益二”。
如今的成都,仍然是川渝地区最发达的城市。
成都呈现出的文化历史是多元的、包容的,经历了长达3200年的历史变迁,成都已经将自己的神韵和气质深深融入到了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光、美食等各个方面。
与此同时,成都还存有大量宝贵的文化财富,比如具备浓厚时代特色的文化街道——锦里、宽窄巷子;留名青史的都江堰、武侯祠;蕴藏深厚人类文明底蕴的金沙遗址、明蜀王陵...
古蜀国的文化、水利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三国文化,这些曾经绽放在天府之国的灿烂文明共同交织在一起,铸造出了现如今丰富灿烂、波澜壮阔的成都文化。
除此之外,成都地区的气候十分适合人群居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再加上诸多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导致成都古往今来从不缺乏人间烟火气。即使放到现在,成都仍然是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帝王之都——荆州荆州,中国从古至今未曾更改过名字的第三座城市。
关于荆州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我国最早的地理学名著《禹贡》记载,上古帝王大禹分封九州,荆州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古代的历史行政区域划分,湖北南漳县至湖南衡山之间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荆州,也就是现如今的两湖地区。
史前时代的荆州衍生出的文明并不多,只有荆州古城以北的鸡公山旧石器遗址比较出名。鸡公山遗址面积仅有1000平方米,在这里后人发现了四五万年前的人类痕迹。
尽管规模不大,但这里出土的文化遗物非常丰富,且遗迹关系、地层关系都非常明确,因此颇具研究价值。尤其是该地区发现的原始人类石器制作场,是中国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人类在平原地区的活动遗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荆州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凸显出来。
在古代历史中,“荆”与“楚”脱不开关系。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就位于荆州地界,所以在先秦的历史记载中,楚国人一般也被称作“荆人”,就连楚国有时也被称为“荆国”。
西周历史记载,那些反抗周朝统治的楚人也有“楚荆”、“反荆”的名字。
自楚国689年在荆州纪南城建都之后,而后又有六朝在此建都,共计34位帝王在此执政。其中,仅楚国就有20位君主在荆州即位。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东晋安帝、南齐和帝、梁元帝、唐代南都、荆南国均落都于此。
因此,荆州在历史上有着“帝王之都”的美名。
除了帝王,荆州历史上诞生的宰相数量更多。“宰相之杰”张居正、“第一巡史”孙叔敖,唐朝时期的刘洎、岑文本、岑长倩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其他领域的名人荆州同样有很多。
仅春秋时期就有晋国伯牙、吴国大夫伍子胥、楚国贵族后裔屈原等,在整个中华文明历史上都是颇富美名的人物。
从古至今,荆州不变的不只是名字,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中心的地位也一直未曾更改。
无数荆楚先辈创造出了可以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媲美的楚文化,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植技术、最先进的冶铁工艺、最精致的丝绸纺织技术,全都出自荆楚大地,有着“鱼米之乡”、“中国粮仓”的美誉。
当然,提起荆州必然绕不开的一个典故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刚愎自用的关二爷忽略了背后东吴大军的动向,一心只想北伐曹操,结果被东吴暗度陈仓、巧夺了荆州。失去荆州的关羽失去立足根基,最后饮恨麦城。而刘备的蜀汉王朝也因为荆州的丢失开始转盛为衰,就此走上下坡路。
从这则典故也可以看出,荆州在军事战略位置上也非常重要。
结语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前前后后诞生过成百上千座城市,但从未更改过名字的仅有邯郸、成都、荆州三座。这三座历史名城源远流长的文化,不仅体现了其文明之繁荣灿烂,更展示着过去的的荣耀历史。